(二十)

       自她与项羽相识,她就开始有意无意的培养项羽上位者的气度眼界和胸怀。

       项羽完全有能力,高举反秦的大旗,以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战绩让各路起义军慢慢归顺。

       而不是似剧情里那般再寻来一个楚怀王后裔尊为共主,后来又令人杀害,给了刘邦联合其他诸侯王出关中的借口,惹出那么多的遭心事。

       她要的一直都是项羽能做主,而不是再次被桎梏。

       “师父,他们未必会甘愿居我之下。”

       “我虽出身楚国贵族项氏,可以在这会稽郡在您和叔父的帮助下一呼百应,但其余起义军首领皆是有志之士,也有野心,其中不乏六国王族后裔,不见得会归附于我之下。”

       “在那些人心中,可能更愿意戏称我毛头小子不知天高地厚。”

       “哪怕是楚国的起义军力量,恐怕都会对我居于统帅之位有微词。”

       项羽的眉头紧紧皱着,眼眸中光芒闪烁,晃动不定,有条不紊的分析。

       荪歌赞许地点点头,项羽考虑问题越发的沉稳成熟,又基于实际的全面。

       曾经的自负,逐渐被打磨的明亮而不扎眼。

       意气用事的项羽,开始尝试着谋定而后动。

       “的确是有这个可能。”

       “但,你要清楚没有人愿意永远做一个任人摆布的傀儡。”

       “因为一时的权宜之计,寻来更加名正言顺祖上尊贵的王子王孙做傀儡,一步登天的傀儡初时可能会感激会惊喜,但锦衣玉食荣华富贵都在囊中后,就会出幺蛾子,试图摆脱傀儡的地位,成为真正的共主。”

       “到时,要么你受他桎梏,要么你杀了他。”

       “倘若你激愤之下杀了各方起义军共同约定推出的共主,那就是给其他起义军首领亲手递过去一把讨伐你的刀,高举为共主报仇的旗帜,师出有名,天下归附,在道义上占据制高点,你就成为天下共诛之的逆贼,而不是高义的反秦志士。”

       “如今,章邯的强势崛起,如同浇在反秦起义队伍上的一瓢冷水,让人愤怒的同时又让人害怕。”

       “你需要人归附,而他们也需要人坚定且强大的扛起反秦的旗帜,破了当前低迷的局势涣散的人心。”

       “你们互相有需求,所以大不可必将姿态放的太低。”

       “再说了,放眼望去,舍你其谁。”

       在天下风云变幻时,他们在会稽郡的势力已经蛰伏两年了。

       蛰伏结束,龙腾九天,扶摇直上。

       这是她的底气,也应该是项羽的底气。

       “师父总说我是男儿豪情,师父又何曾逊色于我。”

       项羽将想法告知项梁,叔侄二人一拍即合。

       此时,经最初的八千江东子弟兵,已逾数万之众。

       又是渡江西击秦军,陈婴带着东阳县中两万人归附。

       后渡过淮河,英布、蒲将军也领兵前来归属。

       “秦嘉,景驹!”

       想要在起义队伍里一骑绝尘,那就得立威。

       秦嘉,景驹,便是项梁叔侄选择的立威对象。

       陈胜败亡,秦嘉背叛陈胜扶立景驹为楚王,项梁叔侄出兵攻打,也算是师出有名。

       “陈王先首事,战不利,未闻所在。今秦嘉背陈王而立景驹,逆无道。”

       由此,项梁率军从下邳向驻军彭城的秦嘉、景驹发动攻击。

       吹枯拉朽之势,彭城一战,秦嘉败走;胡陵再战,秦嘉被杀,景驹也在逃到魏国后被杀。

       随着名声越来越响亮,项氏叔侄麾下已有十数万兵马,于各地零零散散的起义军相比,如不可撼动的庞然大物。

       项梁叔侄的兵马暂时驻扎在薛县,召集各路反秦大军将领,齐聚此地会盟,共商反秦大业。

       因着接连的胜利,项氏如日中天。

       在这次会盟中,荪歌见到了很多后世留名的人。

       前来投奔起兵于沛县的刘邦,项梁麾下小卒不起眼如一滴水落入大海的韩信,始皇帝朝时的待诏博士叔孙通,弃暗投明转投刘邦的张良……

       荪歌心中莫名其妙觉得这好似一次诡异的小团圆。

       “项羽,你觉得那个怎么样?”荪歌指着还是个小卒子的韩信。

       项羽抬手,高喝一声,韩信疾步走来。

       荪歌:……

       项羽知道什么叫悄悄话吗?

       真社死啊

       “抬起头来。”

       “叫什么名字?”

       韩信应声抬头,脊背挺直,相貌堂堂,神采奕奕,心中的欣喜,面上都遮掩不住。

       他,他这是终于要被项将军注意到了吗?

       他身挎长剑出淮阴,投奔了名满天下的项梁,以期建功立业。

       但奈何,一直都默默无闻,不受重视。

       “韩信!”

       项羽细细端详着韩信,心中疑惑。

       面前之人,年龄与他相仿,目光灼灼,就是瘦了些。

       师父为何会对一个年轻人突然感兴趣。

       “师父,您今日看起来真精神。”项羽眸光微微一闪,嘴角上扬,脱口而出。

       荪歌:有病!

       动不动就犯病!

       项羽面上笑容不改,被骂有病的同时也是有收获的。

       国士无双吗?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吗?

       兵仙吗?

       他多久没见师父的心理活动如此丰富了。

       “我师父对你欣赏有加,你可愿意跟随在他身侧效命?”

       荪歌轻笑,大抵是不愿的。

       韩信和项羽都是天生的将帅之才,战场,才是他们的舞台。

       “我不愿。”

       果不其然,韩信甚至都没有多做纠结。

       他从不愿意做隐于幕后的谋士,他想冲锋陷阵,他想沙场点兵,他想做大将军!

       “野心不小。”项羽的声音听不出任何喜怒。

       韩信不闪不避,咬牙打定主意一定要抓住这个在统帅面前崭露头角的机会“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项羽侧眸看了看荪歌,轻叹一口气“本将给你个机会,愿暂时封你为校尉,掌千人。”

       说起来,如果不是师父,他根本不会注意到这样一个在军中名不见经传的小卒子。

       但师父看重,他愿意给韩信一个鱼跃龙门证明自己的机会。

       韩信拱手“我不会让将军失望。”

       十几万的大军中,掌千人的校尉,微不足道。

       但对于韩信来说,这是个来之不易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