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宅。

       张永德看着手中的《天文星算》感慨了一句:“山中宰相陶弘景当真是天下无双的奇人。”

       张永德战功彪炳,在大周地位极高,但他并不喜欢兵事,而是杂学。

       四书五经之外的杂物,他都喜欢,尤其是观星相卜之术,更是沉迷,而且深信不疑。

       罗幼度投其所好,将从舒元那里得来的《天文星算》转赠给了张永德。

       张永德得到这本《天文星算》,爱不释手,手不离卷,连连感慨,同时对于自己爱子张靖铭道:“吾儿做人,当学这罗幼度,学他做人之道,为人处世之法。”

       张靖铭讶然道:“父亲不是很不喜欢他?”

       张永德恨铁不成钢地骂道:“朽木,蠢材。为父不喜欢他,同让你跟他学习有什么关系?让你跟他学就跟他学,说那么多屁话干什么。”

       张永德愤愤不平,骂骂咧咧的。

       对于罗幼度,张永德个人态度有些复杂。

       关键点不在罗幼度身上,而是李重进。

       有的人天生就是冤家对头,八字不合。

       李重进、张永德就是如此。

       张永德是周太祖郭威的女婿,李重进是郭威的外甥。

       郭威登基之后,以外甥李重进为内殿直都知,女婿张永德为内殿直小底四班都知,安排他們入禁军,进行培养。

       从这一刻起,李重进、张永德就开始了他们相爱相杀的人生。

       两人年岁都不大,都是凭借亲戚关系上位,也都有一定的才能。

       郭威着重培养他们也是给自己培植信任的势力,对他们寄予厚望。

       两人都想着争宠,彼此都不服对方,都要踩在对方头上。

       但是李重进就是比张永德地位高上那么一点。

       从郭威的广顺朝,到现在的显德朝都是如此。

       张永德几乎给李重进压了一辈子,都要魔怔了。

       高平之战后,郭荣一口气斩杀了七十一将官,张永德就看出了这位志向远大的皇帝有心培养全新的班底,巩固自己的地位。

       而那一战恰是赵匡胤的成名之战,大周转败为胜的关键。

       张永德想着万夫莫敌的赵匡胤,动了心思,提拔一个继任者来辅助自己。

       这计划一直很顺利,赵匡胤的能力比他想象中的更加厉害。

       哪里知道途中冒出了一个罗幼度,一举抢了赵匡胤的风头。

       偏偏这个罗幼度又让李重进看中了。

       厌屋及乌之下,张永德自然对罗幼度没有好脸色。

       哪里知道罗幼度全然不在意。

       以道理而讲,罗幼度现在是御营司的长官,地位或许不及自己,却也是三巨头之一。

       完全没有必要看自己的脸色。

       但是罗幼度并不理会自己的态度,各处遇到都会友好地作揖问好,逢年过节,或有好东西时,都会想到自己。

       一来二去,张永德都不好意思了。

       但他倔强,哪怕是输,也不能向李重进看好的人低头。

       哪怕心里认可了罗幼度,嘴上脸上绝不认同。

       张靖铭自讨没趣,嘀咕了一声“老小子!”说着,缩着头跑了。

       张永德气急败坏地大叫:“回来,臭小子,给老子回来!”

       枢密院。

       罗幼度手撑着脸颊,在想着怎么才能攻略张永德这个难题。

       赵匡胤的根基在殿前司,张永德这个殿前都点检便是赵匡胤不得不迈过去的一道坎。

       只要稳住张永德,赵匡胤就起不来。

       在发现赵匡胤将触手伸向林仁肇时,罗幼度果然选择从根源出发。

       不管你赵家的根基多深厚,不管你赵匡胤的人脉多好。

       只要三司不做人员变换,赵匡胤就没有崛起的先决条件。

       只是张永德就如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罗幼度一时半会儿也没有想到好的法子。

       “相公可有心事?”

       一旁协助罗幼度处理事务的赵普见自己的上官眉头不展,贴心地问了一句。

       罗幼度道:“陛下让我从中缓和李使相、张殿帅的嫌隙,免得未来与契丹的对决中,生出矛盾,从而为敌所乘。这李使相好说,与我关系不差。但是张殿帅,一直不冷不热,倔强得很,一直不肯与我深入往来。”

       道理有理有据,但真正的目的还是要压赵匡胤崛起的势头。

       不过即便是赵普,罗幼度也不打算让他知道,自己对待赵家的真实态度。

       赵普眼珠子骨碌一转,说道:“那此事属下就无能为力了,这张殿帅是出了名的顽固。除非相公与他有大恩,不然他是不会接受相公好意的。”

       罗幼度看了赵普一眼,这家伙的眼光确实毒辣。

       就这么一下就看到了关键,郭荣以三司相互制衡,让世故的罗幼度来中和两人的矛盾。

       张永德接受了罗幼度等于接受了“调节”。

       罗幼度笑道:“你忙你的,这种事情我来就好!”

       “大恩?”

       罗幼度忽然想到一个典故,嘴角露出了一抹微笑。

       显德四年,六月初六。

       开封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原名建国寺,唐代延和元年,唐睿宗因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大相国寺。

       位于开封最中心。

       郭荣为了大周经济整治佛道,相比三武灭佛,郭荣的手段柔和很多。

       他没有妄动杀孽,而是很柔和的废去佛寺三万所,还俗僧人六万。

       但大相国寺并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因为大多寺庙的废去,香火更加的旺盛。

       每日前来上香的香客络绎不绝。

       不过这几日大相国寺外的香烛摊贩邹大娘有些心慌。

       她家几代都做香烛生意,就在大相国寺门外的大柳树下支个摊,专卖香烛,日进斗金。

       但是自从三天前下了一场大雨之后,她的摊位就越来越不对劲。

       就在柳树下面,好像有什么东西长出来一样。

       一开始是个圆圆的脑袋,邹大娘还不以为意,渐渐它自己破土而出,露出了半截身子,居然是一个土地神像。

       邹大娘惊呼出声来,将自己的情况向周边人述说。

       大相国寺本就人流大,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寺庙门前破土了一个土地神,这太有话题性了。

       不少好事的人都来评论此事,看这奇迹。

       迷信的人以为是土地神降临,已经开始了祭拜。

       真正有见识的一语道破了其中关键。

       比如卢多逊。

       卢多逊是显德年间进士,大周缺文臣。

       但凡高中进士,必为朝廷重用。

       卢多逊直接授任秘书郎、集贤校理,现在已经升任为左拾遗、集贤殿修撰。

       卢多逊昨夜在家中听得夫人说起此事,登时笑道:“此乃戏法尔!”

       他博涉经史,聪明强记,曾经古书中看过类似的东西。

       黄豆发芽力量极大,将黄豆埋入地里浇上水。

       黄豆发芽的力量就会顶起上面的土石,令之破土而出。

       这是一个机会!

       卢多逊忽地反应过来,这不是老天给了扬名立万的机会?

       他自负才高,不甘于左拾遗的位子,前段时间寇湘名动开封,他心中无比羡慕,只恨自己没有扬名的机会。

       现在,机会来了。

       看着周边愚昧的百姓,跟往来的人群,卢多逊整理了一下衣着,高声道:“莫要给人骗了,此不过是卖弄小聪明的术法而已。”

       见周边成百人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卢多逊意气风发地道:“在下左拾遗卢多逊,显德初年进士,今日就来揭露此戏法。”

       他上前直接将土地神从地里拔了出来,道:“三天前,下了一场雨。必然是有人三天前,在这里偷偷地挖了一个坑,里面洒上了黄豆,在将这尊土地神埋入土中。大雨过后,雨水渗入土中,令得黄豆发芽,将这土地神顶了出来。”

       “不过是哗众取宠的手段,若是不信,可以沿着这洞向下挖,定能见黄豆芽。”

       卢多逊自信满满地指着地上的坑洞。

       他说话时另一手的土地神像斜指着人群,眼尖地看见了神像下面有字,惊呼道:“有字,土地神像下有字。”

       卢多逊好奇的倒置土地神像,漫不经心地扫了一眼,霎那间他脸色惨白,脑子一阵晕眩。

       只见土地神像下面写了五个大字“点检做天子”。

       “我我我……”

       卢多逊脑子一片空白,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他好似丢烫手山芋一样,将土地神像丢了出去。

       很快此事传扬开来。

       “点检做天子。”

       短短的五个字,过于惊世骇俗,只是短短数日,几乎人尽皆知。

       罗府也说到了此事。

       凤竹丫头的八卦之魂熊熊燃起。

       在饭桌上,凤竹一本正经地说道:“奴觉得此事跟张殿帅没有关系。”

       罗幼度漫不经心的道:“可以见得?”

       凤竹道:“张殿帅是嫌自己命长吗?敢这么干?”

       她左右看了一眼,低声道:“奴听到一个说法,这事是赵匡胤干的。”

       罗幼度讶然道:“这话怎么讲?”

       凤竹道:“谁得利,就是谁嘛!这张殿帅下面不就是赵匡胤了,相公以为呢?”

       罗幼度点头道:“粗略的这么一说,有那么一点点道理。”

       “相公!”

       一侍婢快步走了进来,禀报道:“外边来人,宣召相公立刻进宫。”

       罗幼度也顾不得吃了,跟符清儿打了声招呼,匆匆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