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纪元上映之后,票房持续高位运行,不管是在华国还是海外都掀起了巨大的浪潮。

       在海外方面,《银河纪元:帝国的动荡》在很多亚洲国家成功登顶,在米国由于受到院线场次放映限制的缘故,一直在前十徘徊。

       媒体方面本来就一致好评,在官媒推荐之后,更是吹得飞起。

       各家媒体的舆论重心一直不离银河纪元,从电影到浮沉互娱,各种分析文稿层出不穷。

       其他同期上映的电影几乎没有声音,原本想吃一波合家欢福利的捉妖记2更是被打的不着北。

       “如何评价浮沉互娱这家公司?”

       这个问题下排序第一的回答得到了超过2b,世界范围内总票房突破10亿美元,成为内地票房历史第一,全球影史排行榜第四十五位。

       消息传来之后又是一阵舆论的海啸袭来,霓虹方面都快要把德田弘树给捧上天了。

       他作为电影名义上的导演,这部作品又是他的处女作。霓虹的媒体几乎把功劳全记在德田的头上。

       本国导演的作品登顶了本国的票房榜,而且这是一部动画电影没有演员,功劳都是德田的有什么不对吗?霓虹媒体振振有词。

       “动画大国的又一怪物级导演:德田弘树幕后的辛酸与付出”

       德田弘树在霓虹的家中看到读卖新闻上的标题,脸色很是奇怪,他觉得很是讽刺,这看着夸他的新闻怎么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呢:

       “我在剧组里的辛酸可能就是电影的制作理念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吧。”

       德田弘树心中还存在着羞耻之心,因此对于霓虹各种节目的邀请,他统统拒绝,在舆论上做一个哑巴。

       有的时候沉默是否认还是一种默认,不同的视角产生不同的判断。

       与名声上的好处随之而来的是利益上的好处,霓虹的动画制作厂商频频上门拜访,希望自家新的一年里的扛鼎之作交给这位新晋的动画电影大师来执掌。

       出乎所有人意料,德田弘树只接了一家中型规模的电影公司的一部低成本动画电影的邀约,而且是降薪进组,这和他的身价完全不符。

       德田和浮沉互娱签订了三年的长约,未来三年的银河纪元大电影的导演一直是他,而他心里对自己的能力无法准确定位。

       在他看来银河纪元的大电影将一直获得巨大的成功,而他也不会缺导演的工作。

       这三年里,德田想好好利用在银河纪元大电影中批上的虎皮,先从小成本动画电影入手,锻炼自身能力。

       因此连吉卜力工作室的邀请,他同样拒绝了,德田自认能力不够,不想一次把口碑给砸了。

       德田弘树作为银河纪元这场风暴中的边缘人物,受到各种关注和邀请,更别说风暴中心的人物们。

       当然不同地位的人受到的影响不一样。

       陈浮沉的选择是躲进浮沉研究中心的大楼里谁也不见,现在没有人可以强迫他。

       可林燃不行,各家影业的老板纷纷向浮沉互娱投出橄榄枝。第一部银河纪元大电影中的另外两家投资方——万达和鹅厂,希望能尽快地签订下一部的投资合同,最好一直签到第十部。

       而没有参加第一部投资的电影公司,希望能在后续的电影中掺上一脚。

       还有的实力雄厚的电影公司希望把银河纪元的真人电影版权买来,拍真人电影。陈炽知道之后想了想让小鲜肉们来扮演乔舒亚,不由得一阵恶寒。

       林燃痛并快乐着的时候,刚刚回国才工作一周不到的张毅博士可是苦恼地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