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子的事儿,东方生敢应承,胡炎就真的不管。

       吃完午饭,告别上车。

       只是刚一系好安全带,他兜里的电话再次响起。

       胡炎掏出来一看,发现是烧饼,先笑骂一声:“这孙子!”

       按键接通,笑意不改。

       “烧饼,活儿溜完了?”

       谁料,电话里的烧饼竟然带着哭腔。

       “师爷,快去天桥吧,出事了……来了好多记者……堵门了……快打起来了……”

       边哭边说,断断续续,让人听得费劲。

       但胡炎听到了重点,心里当即一凛,脸色变得严肃。

       不说不问,直接挂了电话,一脚油门,朝天桥而去。

       远在广德楼的烧饼,听着电话里突然响起的“嘟嘟”声,愣在当场。

       “挂了?我这还没哭完呢?”

       ……

       ……

       这个时间段的四九城,车子是快不起来的。

       等胡炎来到天桥,已经是大半个小时后。

       停好车,背着包,急急的往园子赶。

       可当他来到前门,却看到眼前的情景,跟往日并没有什么区别。

       数十位观众流连周围,该买票买票,该闲聊闲聊。

       这让胡炎心里纳闷不已。

       不是说记者堵门,快打起来了么?

       人呢?

       打完收工了,还是烧饼传了假情报?

       胡炎皱着眉头,转身绕回后巷,走进后台。

       后台内众人忙碌依旧,但他却敏感的觉察到,所有人的声音、动静都比往日要低。

       一股压抑沉闷的氛围,简直是扑面而来。

       胡炎确认,烧饼没有忽悠自己,刚才确实有事发生过。

       “师爷辛苦!”

       “师叔辛苦!”

       “……”

       面对众人略显低沉的见礼,胡炎平静的应对,脚步不停的往里走。

       谁料,没等他进郭德刚的休息室,在过道上先看到了,低头迎面走来的栾芸平。

       “小栾!”胡炎主动叫了一声。

       栾芸平应声抬头,当即一愣,显得有些意外。

       “师爷辛苦,您怎么来了?”

       “怎么回事儿,说说。”胡炎不答反问。

       栾芸平左右一瞧,旁边刚好没人,这才压低声音道。

       “师爷,刚才来了一帮记者要采访我师父,我师父不想见,便让保安给拦了,那些记者也不肯退,双方差点动起手来了。”

       胡炎听着有些乱,这事不对劲呀。

       “那些记者是奔着什么事情来的?”

       “昨天网上不是出了一个‘反三俗’的意见征集书嘛,这一拱火,今天立马就烧到了咱们这儿。”

       栾芸平说完,严肃的脸上,变得更加严肃。

       胡炎没有再问,只是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没事儿,会好起来的,我去看看你师父。”

       扔下栾芸平,他继续往休息室而去,脸上平静,却已经紧绷。

       实话实说,胡炎之前并不知道这份意见征集书的存在,但如今知道后,也没有拿出手机上网去查。

       因为,不需要了。

       只要带着“反三俗”三个字,那不用想都知道源头在哪里。

       甚至,胡炎在脑子里稍一琢磨,整件事情的脉络都清晰无比。

       导火索,是平顶市的商演。

       发酵,是这大半个月来的网络舆论。

       添油拱火,或者说是造势,就是这份网上意见征集书。

       至于最后的落脚点嘛。

       别人肯定不清楚,但胡炎知道。

       下个月,也就是七月份,“艺协”将会召集全华夏的曲艺代表,开一次声势浩大的讨论“反三俗”的大会。

       到时候,郭德刚肯定会收到通知。

       而这场大会,也将正式拉开“八月风波”的序幕。

       风波过后的德芸社,也将沉寂数年之久。

       厉害啊!

       一环扣一环,一步推一步。

       要不说人家带“官”字儿呢,做事就是如此有章法,你不服都不行。

       只是他们应该没有料到,再度崛起的德芸社,从此轻了“手艺”,重了“流量”,并且在这条路上狂奔向前。

       如此趋势,对于相声这门手艺,是好事,还是坏事?

       转眼,人到门前,胡炎压下有些感慨的情绪,敲门而入。

       屋里没有别人,就郭德刚和于慊。

       俩人起身见礼,只是郭德刚也显得有些意外。

       “师叔辛苦,您怎么来了,我不是让他们别告诉您吗?”

       胡炎心中一暖,他这是在保护自己呢。

       风口浪尖不好立,被牵扯进来得越深,往后的路就越难走。

       就像高锋。

       德芸社再大的风浪,郭德刚都少有让他沾上身的。

       踏实做艺,平静过日子,坚定不移的往老艺术家的路上去走。

       可胡炎很清楚,自己没有高锋那份淡然的性子。

       他笑道:“没事儿,我刚好在附近,过来瞧瞧。”

       郭德刚脸现疲惫,深深的看了他几眼。

       “师叔,请坐!”

       “嗯,都坐吧。”

       爷仨落座,端杯喝茶,却一时都没有说话,气氛显得过于寂静。

       良久,胡炎将茶杯放下,轻声道:“拱火的不止这些记者吧?”

       郭德刚一愣,摇头道:“不止。”

       就两个字,胡炎便知道,冰山果然只会让人看到一角。

       “那后面,您二位有什么打算?”

       郭德刚看了于慊一眼,摇摇头没有说话。

       这让胡炎有些看不透。

       要么,就是郭德刚有话不想说。

       要么,就是他自己还没琢磨好。

       不过,以他对郭德刚性格的了解,多半应该属于后者。

       心中不定,以退为进。

       胡炎摆手笑道:“算了,不说这个了。等什么时候有需要我搭手的,告诉我一声。再怎么说,我也是班子里的一分子不是?”

       郭德刚端杯动作一顿,随后微微点头:“好,辛苦师叔了。”

       话题揭过,胡炎果然不再提这茬儿,继续端杯喝茶。

       只是杯子刚一上手,他貌似突然想起什么事情来,又赶紧把杯子放下。

       “哦,对了,差点忘了。”

       在郭德刚和于慊疑惑的眼神中,便见小师叔将旁边的包拎起来,拉开拉链,利索的从包里拿出一叠厚厚的纸张。

       胡炎低头一扫手中的资料,再随意的一分为二,分别递给了眼前二人。

       “郭老师,于老师,这些玩意儿,都是我这么些年走南闯北收集整理的,您二位眼光高,帮我掌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