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哚哚依然没消气,哼叽道:“他就是这阵子日子过得太舒服了,总想折腾点事情来,呵呵,我奉陪到底!行了,你赶紧进去吧!”

       沈曼歌也确实是挺冷的了,冻得直哆嗦,连忙应了声就挂电话进去了。

       屋子里非常温暖,沈曼歌等身体逐渐暖和起来后,犹豫了一下,转弯进了厨房。

       砂锅细火慢慢熬着,粥的香气就这样轻而缓地升腾起来。

       书房的门始终紧闭着,沈曼歌一边玩游戏,时不时抬头看一眼。

       在陆子安把玩瓷洗、寻找灵感的时候,时间仿佛得到了沉淀。

       他甚至忘记了周身事物,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思绪里。

       忽然,他坐直身体,将手中反复盘玩的瓷洗放在了桌面,伸手拿起笔。

       一旁的笔洗里面,盛着一盈清水。

       他看也不看,笔尖在水面一触即离。

       纸面浮光掠影,美丽的画面出现,再到消失。

       随着笔尖的水越来越少,消失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画到最后,陆子安甚至已经不是在纸上作画。

       一叶轻舟漂浮在山水之间,显得深远幽静。

       水边的岸石用笔苍劲,远山寥寥数笔轻巧带过。

       哪怕只是一幅草图,陆子安也画出了幽远空灵的意境。

       如果此时有人在跟前,恐怕会为这幅景象无比惋惜!

       可是陆子安并不觉得可惜,他一气呵成,搁笔后立即提刀!

       刀尖轻轻抵在瓷釉上,缓而沉地用力,刀尖慢慢在釉面刻出一道轻浅的划痕。

       很多人刻瓷习惯在瓷上用笔墨构图,然后再用刻刀镌刻。

       但是这样其实有些死板,陆子安凝神屏气,运刀如笔,柔和却不失力道地在釉面轻轻勾勒着他心中的山水。

       排刀法、捻刀法、点刻法多种刀法,在陆子安手中信手拈来。

       运用的刀法越多,越能使画面丰富而细腻。

       一叶轻舟,在纸上只能感受它的轻盈与精巧,但在陆子安的刻刀下,却运用镂刻、凿刻和镂刻凿刻相给合的手法,制成了浅浮雕。

       釉面极薄,这种薄不仅体现在釉层,更体现在刀尖所刻绘出的层次。

       不能触及瓷坯,以免露底。

       不能太深或太浅,以免颜色不均。

       关键在于,这个刻瓷的度。

       万籁俱寂,只有刀尖在釉面或刮或凿出的丝丝声响。

       釉面一层层,慢慢被剥离。

       有时刀尖甚至会沾上一小块薄薄的半透明的釉块。

       那种晶莹剔透,光华流转的感觉,只一眼,便让人心悸不已。

       就连陆子安,都不禁为它这一刹那的美而顿了顿。

       但下一刻,他还是轻轻剔了一下刀尖,将刮下来的瓷釉抹在了一边的软布上。

       刻瓷为何在古代会被称为剥玉?

       就是因为这般一层层剥开釉面,像极了雕琢盈润玉石时给人的感觉。

       直到釉色不再浮于表面,陆子安才聚气凝神,缓缓雕琢出船身,再刻出木质的纹路。

       一条船,就这样轻盈地跃于瓷面。

       远观时甚至能看到它周身的阴影,仿佛它是无意中被人搁在瓷洗里的模型一般。

       陆子安举起来对着光看了看,拿刷子轻轻刷掉浮屑,轻吁一口气,开始山水的刻画。

       他采用了散锋皴法,描绘出巍峨的峰峦和深远幽静的水面。

       宁静、幽远、空灵,生动的画面,就这样被他轻易地勾勒出来。

       山是山。

       水是水。

       难得的是,他并没有就此停止。

       刀尖一转,他在侧面一条隐藏的山涧中,勾勒出些许水光。

       钧瓷的莹润,就这样被他精妙地利用起来。

       被瀑布冲起的雾气,分明是很难刻画的景象,但在陆子安手里,仿佛也变得轻而易举。

       到了这个地步,就很容易感受到钧瓷的奇妙之处。

       钧瓷与其他瓷工艺不同的地方,在于它的乳光状态。

       这种欲透不透,朦朦胧胧的感觉,用于雕琢飘茫的岚雾最是适合不过。

       陆子安完全沉迷在这般奇妙的雕琢里,釉面与木与玉全然不同,却又给了他更多的挑战。

       力道必须始终均匀,过大会裂,过小刻不出痕迹。

       在他的刀下,之前绘于纸面的山水,终于缓慢地重现于世。

       山不是山。

       水不是水。

       它们浮于纸面的时候,是静止的,是不可触摸的。

       能感受到其意境,却无法体会到它给人的震撼。

       但在瓷洗上,它们是动感的。

       全部刻完之后,陆子安终于提笔。

       他将古朴的笔墨与瑰奇的色彩融合在一起,使得万水千山化为了一团团氤氲之色。

       画面更加清晰而立体,但是色泽却偏亮了些。

       陆子安却并不在意,全部着色完毕,才轻轻拿起细砂纸。

       哪怕是粗磨,也格外细致。

       一遍一遍反复打磨,先前明艳的色彩,一层层褪去。

       等到陆子安停手,最后呈现于眼前的,已经是一幅完整的山水画。

       只见天青色的瓷洗中,漂着一叶轻舟。

       它仿佛是静止的,但是旁边蓬勃的水雾,却仿佛在推动它前进。

       一幅好的山水作品,必是“至于山水,质有趣灵”。

       而陆子安刀下的山水,却仿佛是将自然中瑰丽、博大、深邃的生机尽数笼入了这瓷洗之中。

       尤其是那飘茫的雾,笼罩着远山,仿佛还有一大片景色被遮掩,让人不禁感觉意犹未尽。

       完成了细节的处理之后,陆子安轻轻吁了一口气。

       把玩着这瓷洗,他心中涌现出一抹难言的喜悦。

       美。

       不管把它放到哪里,它都会在第一时间吸引所有的注意力。

       它美得独特,美得悄无声息却又格外霸道。

       当它进入视野,其他事物根本无法入心。

       陆子安指腹轻轻摩挲着,轻声呢喃:“颜色还太亮了些,得用久一些,墨色轻缓地渗入,颜色也会逐渐暗下来……”

       以最自然的形态,使其产生最美的变化——那该是多美妙的一件事啊?

       这时,一道清幽的香气萦绕在鼻端,陆子安终于回过神来。

       抬头看看窗外,才发现,天早亮了。

       他想了想,依依不舍地将瓷洗放了下来,洗漱一番后才沿着香味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