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边同时换下主力的时候,勇士领先着17分。

       而比赛,只剩下了最后的不到四分钟。

       这比分差距,加上剩下不多的时间,马刺这个时候选择放弃这场比赛,也是合理的。

       但...

       "太可惜了,太可惜了,如果马刺能够坚持下去,不在这个时候放弃比赛,斯大是能够冲击更高的单场得分记录的..."

       马特·古迪卡摇着头,他对马刺提前放弃这场比赛的行为,大失所望。

       一旁的马夫·阿尔伯特也是同样的表情,在比赛已经盖棺定论,林星的数据、得分也已经停止了增长。

       他摇着头,开始总结:"很显然,斯大的这场高分表演,和上个赛季末大卫·罗宾逊的高分表演,完全是两个概念。"

       "首先,我们能够肯定的是,斯大没有故意刷分..."

       为什么这么肯定林星没有故意刷分呢?

       看看狂人的投篮命中就知道了,上半场13中2,都铁成科比了。

       狂人还是这场比赛林星最大的帮手,他都铁成这批样了,林星就算想传球,传给谁啊?

       所以说,这场比赛的林星切换到科比模式,也是逼不得已。

       "其次,我们能够确定的是,斯大的每一分,对勇士来说,都是无比关键的。"

       为什么说林星的每一分都是关键的呢?

       半场比赛结束时,勇士甚至还落后了马刺4分。

       而第三节,林星单节轰下29分,正是勇士紧咬着比分,甚至还反超了比分的原因。

       三节结束,勇士也就领先了2分,比赛的局势仍然扑朔迷离。

       而第四节,林星单节再轰22分,也是勇士锁定胜局的原因。

       所以,没有林星的爆发,就没有这场比赛勇士的胜利。

       "所以就含金量而言,斯大的74分,应该是历史之最了。"

       为什么是历史之最呢?

       首先,排在林星头顶的单场得分,就只剩下了威尔特·张伯伦的100分,和威尔特·张伯伦的78分了。

       但和上将的73分一样,张伯伦这两场高分,也带了点刷的意味。

       尤其是100分那场,张伯伦刷到最后,对手只能用犯规阻止他。

       和上将那场73分,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包括张伯伦78分的那场,他出手了足足62次。

       并且这场比赛,大帅还输了。

       林星的这场比赛赢了,出手也就47次,命中了28个球。

       靠着9个三分,9个罚球,以59.6%的命中率,高效的轰下了74分。

       刷分?

       真要刷分的话,这场比赛的林星,刷个100分,难度很大嘛?

       林星:很大,体能不允许啊!

       说白了,现下的篮球,和当年张大帅时的篮球不一样了。

       当年张大帅的篮球,技战术配合匮乏,防守也不像现在,富有层次感。

       就拿张大帅来说吧,费城勇士队的战术就一个,把球给张大帅。

       什么后卫,什么前锋,那都是传球的工具人,目的就一个,成功的把球送到张大帅的手里。

       虽然说——

       把球给队内最好的球员,怎么就不是一个好战术了?

       但费城勇士的这套打法,也忒简单粗暴了。

       尤其是他刷100分的那场比赛,就一个打法,中距离接球,然后跳投。

       什么突破,什么双后撤,什么背打,统统都不需要。

       所以说,即便是前世,都有一堆人喊着:81分比100分的含金量高多了。

       林星的74分也同理,别看他比科比的81分还少了7分。

       要知道,科比81分那个时代的得分,又比眼下这个时代简单一点。

       毕竟,那是Nohandcheck的时代...

       所以,比赛尚未结束,但一切都已经盖棺论定的时候,马特·古迪卡和马夫·阿尔伯特是惊讶甚至震惊的。

       "难以想象,斯大如果厚着脸皮打完最后三分多钟的比赛,他能够得到多少分..."

       比赛结束的时候,马特·古迪卡还在摇头。

       "不管怎么说,这场比赛,斯大证明了他的得分能力。"

       马特·古迪卡并不知道,这场比赛开打前,林星憋着一股劲想要证明的,其实是他的传球能力和组织功底。

       谁知道,队友状态稀烂,他被逼无奈,证明了自己的得分能力。

       然后误打误撞,就打了上将的脸。

       世事,就是这么的奇妙。

       ...

       比赛结束的时候,林星的身体都凉透了。

       他也在想,如果马刺能顽强点,再坚持坚持,他是不是也能砍个81分呢?

       如果这场比赛林星拿的不是74分,而是81分的话。

       舆论的吹捧,就绝不会是现在这副小打小闹的样子了。

       要知道,科比未来砍下81分之后,可是有很多人高喊着:"这是神迹!"

       林星的这场74分的表演,已经很牛掰了。

       但要说神迹么,还差了点意思。

       毕竟几年前,乔丹就砍过一个69分。

       算起来,比林星的74分也就少了5分。

       和47投28中的林星相比,那场比赛乔丹也就出手了37次,命中了23个球,同样高效的很。

       不同的是,那场比赛乔丹得到了多达23个罚球,23罚21中,69分里,罚球就占了21分。

       相比之下,只有10次罚球,10罚9中的林星,并没有吃到罚球的红利。

       单场15中9的三分,才是林星高效轰下74分的主要原因。

       在这个三分还没有成为潮流的时代,林星这九记三分,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绝绝子了。

       就像国内演艺圈一堆把自己捂得很严实的女明星,出了一个把所有人都当自家人看待的热依扎。

       那热依扎,就是这堆女明星里的绝绝子。

       林星却知道,他的三分,比起未来的扣篮王还嫩了点。

       这场比赛能一个爆发射入9记三分,纯粹就是状态太好了。

       随着奥克兰·体育馆内的一片欢呼,林星起身,无奈的站到了镜头前。

       采访他的场边记者叫迈克·布林,他很激动也很兴奋——

       "斯大,单场轰下了74分,多么**的个人得分表演啊,你现在的心情是不是和我、和现场的球迷一样,也很激动,也很兴奋?"

       林星无奈的点了点头:"是的,我很激动,很兴奋。"

       如果是三分钟以前,迈克·布林这么问他,他真的会很激动、很兴奋。

       但现在么,他的兴奋劲已经过去了。

       "47投28中,这场比赛你的效率高的可怕..."

       其实,第一眼看到47投这个数字的时候,林星的第一反应是,17中。

       还好,他命中了28个球。

       别看比科比就多进了11个球,就是这11个球,让这组数字的意义,变得天差地别了。

       "高效的砍下高分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如果是三分钟以前,迈克·布林这么问他,他还真就有很多话想说。

       但现在,他只想说一句话——

       "我想问问大卫·罗宾逊,他的脸还好吗?"

       迈克·布林愣了愣,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想起上个赛季末上将的那番豪言壮语的。

       不过林星的这番话,提醒了所有人。

       对啊,上将大卫·罗宾逊就在对面啊!

       "斯大这是杀了人还要诛心啊,太狠了!"

       镜头想找上将,但上将多聪明啊。

       他早就离开了奥克兰体育馆的内场,早早的躲进了球员通道。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他躲得再快,舆论终究会追上他的。

       ...

       比赛的第二天,各大媒体的头条如下——

       ESPN:"爆砍74分,小皇帝的超神之战!"

       《今日美国》:"74分,NBA现役最高分!"

       《体育画报》:"斯大上演NBA历史最强打脸秀,上将脸肿了。"

       "..."

       林星的74分,的确没有得到诸如"神迹"、"奇迹"之类的评价。

       不过各种惊讶、赞叹的声音,还是不绝于耳。

       以及,上将被很惨痛的打了脸。

       旧金山电视台尤其不当人,他们直接出了一个特别节目。

       把上将上个赛季末的那段话,加上林星这场比赛的集锦,剪到了一起。

       然后二十四小时循环播放...

       这波,可以叫持续不断的打脸。

       不仅如此,记者们还都冲到了圣安东尼奥,各种找上将的茬。

       上将想躲,但记者是谁啊?无冕之王啊!

       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一个上将,躲就躲得了了?

       "大卫,能聊聊上个赛季末你回应斯大的批评时说出的那番话吗?"

       "大卫,这场正面的直接对决,斯大轰下了74分,正好比你的73分多了1分,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斯大的74分一点水分都没有,而你的73分,全都是水分..."

       "..."

       上将简直快崩溃了,你们无不无聊,一直问一直问,烦不烦啊?

       最主要的是,马刺内部也因为这场比赛,出现裂痕了。

       其实,上将抱怨马刺的外围防守,抱怨肖恩·埃利奥特,抱怨埃弗里·约翰逊,还真就问题不大。

       一方面,大家都是老队友了,互相了解,互相也都能够理解。

       另一方面,上将毕竟是当家,言语上多少让着点,也是应该的。

       但罗德曼不能理解,从一开始,他就不怎么服上将。

       毕竟这个世界上,能让罗德曼服气的,除了当初活塞的坏孩子们,就只有丹子和菲尔杰克逊。

       以及,直接让罗德曼认怂的卡门·伊莱克特拉了。

       不同的是,卡门靠的是床上的功夫。

       如果单论球场上的功夫,上将?

       不管是球场上的真功夫,还是球场上的假功夫,他都差了点意思。

       所以,这两天,罗德曼一直在闹事。

       一边冲到波波维奇的办公室,吵着闹着:"有我没他,有他没我!"

       一边训练场上出工不出力,就是一副"你踏马赶紧交易我"的样子。

       然后,就是"马刺内讧"的消息满天飞了。

       ESPN很直接,一个大标题:"因赛场争端,丹尼斯·罗德曼要求离开。"

       马刺内讧,罗德曼要求离开,第一个感到高兴的,不是同在德州的火箭和小牛,也不是一向和上将不睦的鲨鱼,而是老尼尔森。

       一直觊觎着罗德曼的老尼尔森没想到,林星的一场高分表演,居然还有这功效。

       于是,他一边带队,一边还打了个电话,问了问波波维奇的近况。

       波波维奇的确快撑不住了,主要是罗德曼太刺头了。

       从赛季初,缺席季前训练营开始,罗德曼就让波波维奇感到头疼。

       常规赛季开始后,罗德曼还找波波维奇请了假,请假的理由居然是——

       "世界这么大,我想出去看看。"

       波波维奇想都没想,直接就给他否了。

       这假真要批了,常规赛还打不打了?

       否是否了,罗德曼没放弃,这场和勇士的赛前,他还是三番五次的找到波波维奇,就两个字:请假!

       波波维奇也是烦透了,现在的他,和上将是一个心情。

       看到罗德曼,他就想喷:你踏马到底无不无聊,一直问一直问,烦不烦啊!

       现在,老尼尔森上门了,他看到了送走罗德曼的机会。

       但...

       "唐尼,我实话实说,丹尼斯可以走,但你们都给足筹码。"

       "不,不是不讲情面,你不知道,杰里·克劳斯也给我打电话了,所以现在,想要丹尼斯的不只有你一个人。"

       "我要蒂龙·希尔和戴尔·埃利斯,二换一,你不亏的..."

       如果不是老相识了,老尼尔森绝对一把挂断电话。

       蒂龙·希尔,算是勇士的主力中锋之一了,打得一直不多,场均出场时间也就20来分钟。

       但场均数据可不低,6.3分8.8个篮板0.8个抢断0.5个盖帽的数据,说他是小罗德曼,一点都不为过。

       再加上戴尔·埃利斯,勇士场均11.3分的第六人,场均能够射入1.3记三分的顶级射手。

       这个二换一,就等于是勇士的两个主力,换马刺的一个主力,不亏?

       不亏?亏炸了好么?!

       在老尼尔森看来,用蒂龙·希尔单换罗德曼,那都是看在老相识的份上,给波波维奇一个面子了。

       毕竟蒂龙·希尔的能力不差的,只是勇士需要一个能撑起内线的大将,希尔的能力不够。

       但如果只是辅佐上将的话,希尔就很够用了。

       对马刺而言,罗德曼闹成这个批样,已经没法出场比赛了。

       他们急需止损,而罗德曼换希尔,就是最好的止损。

       但显然,波波维奇还没看清楚这一点。

       亦或是,他看清楚了,但他还想吓一下老尼尔森,争取从老尼尔森嘴里吓出更多的筹码。

       不管是何种想法,波波维奇都想得太多了。

       老尼尔森是谁?是他的前辈。

       论老辣,老尼尔森可比波波维奇老辣多了。

       老尼尔森一眼就看穿了,公牛就是来抬价的。

       要说筹码,公牛有个屁的筹码。

       "除非,杰里·克劳斯掏出托尼·库科奇,或者,格雷格脑抽了,想用丹尼斯去赌一把罗恩·哈珀的复苏..."

       但想想马刺的外线,是真不缺人。

       就是内线,没了罗德曼,不补一个得力的帮手,上将怎么打大梦,怎么打尤因,怎么打鲨鱼啊?

       想明白这一点,老尼尔森就不急了。

       "我不急,慢慢来..."

       也就在这时,林星迎来了他复出后的第二场比赛,一场主场vs湖人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