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08年次贷危机的情况差不多,美国完全无暇顾及中美经贸的问题。

       由于全球经济在2015年陷入萧条,全球半导体业总产值相比2014年下滑了5.2%,总计是亿美元,这里面有一半的因素是日元、欧元、韩元和新台币相对美元的贬值幅度更大,另一半因素则是消费市场的下滑。

       结果,就在这种非常不利的因素下,中国半导体业产值增长到了857.30亿美元,约占总比的26.24%,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半导体产业大国。

       整个2015年,全球范围内,唯一半导体工业产值实现正增长,而且,增长幅度超过15%的国家就是中国。

       这就是国家产业政策和财团资本效应相结合,所能产生的特殊效果。

       这条路,日本、韩国都走过,现在终于轮到中国了。

       按照道理,这种明显的数据变化应该能引发美日韩台的警觉和关注,但是,2015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很严重,各方也都无暇顾及。

       另一方面,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产业进口国,本土产能仅能满足工业总需求的42%,还有非常广阔的增长空间,而美日韩台都属于出口国。

       什么叫供给侧改革?

       其实,看海关总局的进出口清单就最容易搞清楚哪些产业是需要扩张产能,哪些产业是需要去产能。

       整个2015年,华银财团在半导体材料、设备、芯片、面板、存储的投资及研发再创新高,整个华腾工业联合体,在传统工业不足的补短板区域,机床、机械基础器件、密封件、液压泵、变速箱、精密仪器、合金材料、复合材料、碳纤维领域的产能投资,也再创新高。

       这其实就是徐腾在和欧盟翻脸,他用实力说话,不罗嗦。

       华腾工业联合体及长江经济带,相比南方的珠江湾经济圈,相比北方的渤海湾经济圈,工业覆盖范围更广,重工业、轻工业、基础元器件工业体系、电子工业、半导体工业、化工业……都没有短板,甚至是支撑南北两大经济圈的发展。

       以华银财团为龙头的华腾工业联合体,在中国工业体系中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弥补了中国工业的基础部分,以及高端部分。

       中国过去要进口的工业产品,通过华腾工业联合体的产业升级,尽量少进口,自身能生产,成本相对日美欧更低,整体工业产能的比较优势就很明显。

       这就是真正的补短板。

       所以,2015年的全球经济虽然低迷,但在3、4季度,中国经济的反弹速度还是很快的,投资、消费、出口三个板块同时趋向稳定。

       对这个时间段的华腾工业联合体来说,挤垮韩台工业只是时间问题,挤垮日美欧工业,还需要继续努力。

       2015年全国经济数据和华银财团的数据都拿出来以后,在2016年的1月份,终于出现了一个戏剧性的局面。

       国内所有的官媒、网媒、自媒体,都开始急剧转向的大唱华银财团的赞歌。

       前几个月不见身影的各路专家,终于集体现身,在各种媒体上撰文讴歌,《华银财团是中国最优质的企业》、《比一比三星,华银财团更优秀》、《对比韩国,中国人根本不用担心华银》、《华银的伟大,在于最优秀的中国企业家群体》……各种一本正经的肉麻赞美,层出不穷。

       有专家说了,三星财团占韩国gdp总比高达20%,华银财团只占中国gdp总比的7%,何况韩国有十大财团,中国实质上只有一个华银财团,所以,中国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华银财团太强的问题,因为从本质上来说,全国所有的央企和国企才是世界上最大的财团。

       有专家说了,相比三星财团在崛起过程中完全依赖于政府,华银财团则是更纯粹的依靠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家,今天的韩国十大财团,无论是在优秀企业家的数量上,还是水平上,都远逊色于华银财团。

       国内的舆论彻底扭转了。

       《放弃lenvo的不是华银财团,而是lenvo自己》,这篇刊登在《中国财经》的评论文章,很快就传遍全国的各大网络媒体,在各大门户网和财经网站登上榜首。

       这位财经频道的资深记者,通过整理华银财团转让lenvo集团的股权,并购惠普的整个过程,分析徐腾在两次交易中的思路,很明显的得出一个结论徐腾从2006年成为lenvo集团的第一大股东,对lenvo集团的要求就是超越惠普,不是在销量上,而是在技术上。

       这位记者很明确的说,做为一个从高科技产业起步的财团理事长,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充分证明了徐腾这位理事长有着强势的技术强迫症,对财团下属的每一家企业都有极强的技术要求。

       即便是华银财团旗下的建筑产业龙头万博集团对于技术的追求也远高于国内同行,今天,万博集团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综合类工程建筑商,广泛涉及高铁、地铁、桥梁、隧道、港口、机场、水利、航道疏浚、海上工程、核电基建等高技术建筑行业。

       在pc及商业服务器、超算、智能手机、周边科技产品领域,徐腾对lenvo集团的要求只可能更高,而lenvo集团自身更关注的平均投资回报率、毛利率,这些问题对徐腾来说根本不重要。

       徐腾的要求就是技术、技术、技术。

       所以从2006年到2015年的十年时间,lenvo集团与徐腾,与整个华银财团一直都是格格不入的,最终导致徐腾转而重点扶持mi米科技、tcl的pc业务,协助浪潮发展商业服务器,在华腾高科发展超算业务和人工智能,完全无视lenvo集团。

       一直以来,徐腾都有一个以pc端、移动端、服务器、企业数据库为基础,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合并的战略规划,lenvo集团不能与之同步发展,那就果断放弃,绝不拖累整个财团的战略决策。

       至于lenvo集团为何不能与之同步,原因也不复杂,除了企业高管层僵化和固定思维外,最重要的还是资本之争。

       lenvo系资本在过去十年广泛投资利润更丰厚的地产、白酒产业,也不接受华银财团对lenvo集团的增资和增持,不愿放弃lenvo集团这台印钞机的控股权。

       这就导致lenvo集团根本没有能力追随徐腾的梦想,无力追随整个华银财团的科技浪潮。

       双方的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lenvo系这个小财团只能和华银财团决裂,才能保住现阶段的利润,但也从盟友变成竞争者,从朋友变成敌人。

       对徐腾和lenvo系的柳总来说,所谓的好聚好散根本就不存在。

       因为徐腾是国内真正最强势,也最高明的企业家,在未来十年,在华银财团,在他的布局和控制下,惠普+tcl的双品牌战略,以及远胜于lenvo集团的技术实力和营销渠道,很快就会将lenvo集团挤下国内pc产业霸主的宝座,直至lenvo集团破产为止。

       对于这一点,徐腾很清楚,lenvo系也很清楚。

       徐腾这些年确实更低调了,不再喜欢与人决战开撕,但是lenvo系也太狠了,居然想要联手国有金融系统和华银财团的内鬼,一次性的整死他。

       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

       徐腾甚至没有将lenvo系当作对手,没有理睬对方,只是让公司的一位副总裁负责此事,就在最合适的时刻,搞出一次全国性的软文反击浪潮。

       这篇《放弃lenvo的不是华银财团,而是lenvo自己》在全国范围内传播甚广。

       通过这篇看似中立的商业周刊报道,徐腾也直接告诉lenvo系的那几位大佬,等着吧,我用实力说话,弄不死lenvo集团,我就不姓徐。

       徐腾的态度如此清晰毕露,lenvo系的柳总、杨总都不敢出面反驳,暂时只能忍着,暗中想办法凑集一些拿得出手的新产品,等几个月,风声过去再搞一个全国性的科技发布会,展现一下lenvo系的科研功底。

       除此之外,lenvo系真的没有什么好办法。

       因为华银财团这几个月的各种科研成果集中爆发,每周都在大秀科技潮,从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产品,从光刻机到日本垄断的半导体材料,到超高精度的顶级机床,到页岩油气技术,到盐下油层勘探,甚至连量子计算机、量子通信都大规模的出成绩,华腾智能车更是赚足了全球科技界的眼球。

       然而,真正重量级的东西是在2016年3月。

       这个东西搞出来,华银财团才有资格堪称是中国工业的灵魂,中国工业的霸主。

       2016年的财团春季年会没有按照惯例,没有在江州召开,而是选择在沪州召开,徐腾现在是很低调的,基本不太愿意离开江州,只想在江州总部安安静静的做生意,做一个技术宅男。

       不过,有一件事还是很特殊的,值得他暂时离开自己的安乐窝。

       华腾宇航技术集团公司的第一款大飞机c160终于完成了easa的所有认证,正式上线,预计5月就将有第一批次的4架交付华瑞航空。

       在华瑞航空的第一批次24架交付结束后,余下570架订单将用7年时间完成,主要都是国内和东南亚的航空公司,以及华银aig财团的各家金融租赁公司。

       徐腾去年在g20的那一次发怒,给欧盟造成的刺激还是很强的,回国之后更是立即用实力证明自己的怒槽,不仅对俄投资不断扩大,在国内的中高端工业产能扩产也很激进。

       欧盟只能沉默无声的重新认识一下华银财团的实力,在c160的各项认证上也一路加快,只要技术达标就绝不叽歪。

       徐腾的态度很明确,中欧贸易有1/5是控制在华银财团及华腾工业联合体的手中,跟他耍狠,那就看看谁能对欧盟造成更大的伤害!

       贱人就是矫情!

       今年在沪州召开的华银财团年会,规模有点惊人,因为这一次是整个华银aig财团的全体春季年会,来自全球的43位联席合伙人和92位重要的高级合伙人集体出席会议。

       英国凤凰资本集团、英国能源电力公司、帝国化工、沃达丰、阿斯利康、卡蒂亚集团、奥地利b代工,设计和营销分开。

       这个例子充分证明了徐腾到底是怎么经营华银aig财团的。

       像西门子、大众集团,在欧洲都有上千家的供应商,这个体系都是非常稳固的,内部都有协调机制。

       徐腾只是通过华银aig财团的资本运作,将这种体系扩大化,再通过大数据系统扁平化,内外部的信息反馈,第一时间传递给整个财团。

       全国全球的企业,用谁的刀具好,用谁的机床好,用谁的刀具不好,用谁的机床不好,第一时间都能通过系统反馈给各个内部厂商。

       为什么别人的口碑好,你的口碑不好,你自己解决啊,别指望徐腾帮你协调,让各个单位都买你的东西。

       过去,像华银aig财团者们庞大的企业群是无法想象的,正因为信息化发展到今天这种水平,才能让这种体系弥补相互依赖的惰性,以及其他的诸多缺陷,更好的发挥资本流通和集体协作的优势。

       华腾公司做为幕后的总部,做为整个系统的大脑,能够充分发挥这种优势,让各家子公司的净资产投资回报率增加5个点,比竞争对手多3个点,那就很厉害了。

       那就赢了。

       在2016年的3月,徐腾要在中国沪州召开整个华银aig财团的春季年会,就是正式通知各方,从今年开始,华腾公司将是唯一的cpu,唯一的幕后大脑。

       从今年开始,整个华银aig财团开始第二轮的“深化整合”。

       最简单的,百安居在中国怎么发展,和江泰集团旗下的海星装饰城、阳光集团旗下的永盛装饰城怎么合作,三家怎么去东盟发展,去南美发展,华腾公司就在幕后协调。

       半导体产业、医药产业,未来要如何分工,如何协调发展,今年都要拿出一个大方案。

       这些事,徐腾这几年就一直在幕后协调,今年将各方负责人都召集在一起,安排各方坐下来谈清楚,就是要做出各种最终决策。

       这就类似于2005年,华银系内部有四大资本公司,徐腾最终拆掉各家,只剩下“中国华腾工业控股集团公司”一样。

       一晃十年。

       徐腾要再拆一次,只是不会像上次拆的那么狠,但是效果不变,他的“中国华腾工业控股集团公司”将会成为整个华银aig的总部,控制大数据和信息系统。

       这一次,除了华银aig财团旗下的子公司、孙公司,包括华腾工业联合体,以及欧美的供应商体系,都会整合过来,在一个大数据平台中运作。

       他要建立的是一个全球工业4.0的大平台,吸收全球科技精粹,一次到位,快速建成。

       徐腾客气的说,什么中国工业2025,德国工业4.0,美国智慧工业,都他妈别争了,从2016年开始,各国政府全部歇菜,让企业自行抉择……他代表企业来制定规则。

       这个事,他说了算!

       他的规则就是全球工业智能系统,以后还会有更全面的、,入者生,不入者死,想进来,可以,按照标准采购设备和软件系统,服从组织监管和各项标准,该花钱升级系统,立刻花钱。

       这不是花点小钱就能解决的。

       这不是像iso9001那样,花钱找个机构就能包过,几百万就能解决。

       这是大钱。

       所有企业都要捆绑在一个大数据平台上,每年都要缴纳服务费用,采购系统,升级系统,分享数据,所有数据最终的控制者只有华腾公司。

       这才是徐腾想做的大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