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打小闹的,早朝差不多就解决了。

       实在不行,还有奏折上面可以表。

       嗔奴也能解决呢。

       九月下旬的时候,李凤迪终于查完了卫王管辖区域,干旱这件事情。

       眼看着要到秋收了,结果却出现了旱情。

       很多百姓,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

       原本就等着秋收回来,大家有了新粮可以好好吃了。

       结果呢?

       上面的税收半点不减,但是新粮还没收回来。

       而且地里连着两个月没下雨。

       不知道为什么,别的地方都下雨,就他们像是被隔离了似的,并没有下雨。

       地里的庄稼干得都瘪掉了。

       就算是提前抢收,也收不到什么东西。

       所以,村民可不就要过不下去了。

       李凤迪过去之后,大刀阔斧的整顿了一番。

       他可是带着尚方宝剑过去的,手里的权利大着呢。

       便是当地的官员想糊弄他,都是不可能的。

       而且他一惯的刚正不阿,谁也拿他没办法。

       李凤迪用了小半个月,把这件事情查清楚了。

       而且直接将那几个官员全部控制了起来。

       这一过程之中,还曾经奏了折子回来问了问阮软的意见。

       阮软对于这种欺上瞒下的官员,没个好印象的,所以直接都让李凤迪处置了。

       顺便又从其它地方调了对应的官员过去。

       总之,空位肯定是有人补。

       但这样些人,一个也不能跑。

       这些官员也是看着阮薇从前是个废材,没什么大的本事,所以这是想欺主啊。

       所以,这种事情,也不上报,就他们自己压着。

       结果,到后来压不住了。

       想想也真是……

       阮软这边调派到位,李凤迪就带着人回来了。

       同时一起带回来的,还有一位冷面公子。

       众人只知道,李凤迪带回来了一位冷面公子。

       却不知道这个公子是谁。

       而且这个公子,似乎是在地方的时候,意外发现的?

       具体过程,谁也不知道。

       带个姑娘回来还好说,那就是半路遇上了,喜欢了,带回来当小妾宠着呗。

       但是带个公子回来,众人表示,我们也是看不懂了。

       嗔奴其实是提前了两天过去找的李凤迪。

       大家一早就已经谈好的。

       所以,嗔奴带着信物过去,大家马上就直接串成一条线。

       这件事情,直接就稳了。

       虽然这两天嗔奴不在身边,阮软有些不太习惯。

       但是想着以后可以长相守,就当作是婚前不好见面,先避开一段时间吧。

       而且自己正好可以休息一下。

       李凤迪带着人回来,还有些官员。

       官员怎么样处置,还要看李凤边带回来的那些调查信息。

       李凤迪回来的第一天就进宫了。

       然后宫里有就消息传出来了。

       李大人带回来的那位冷面公子,其实是早些年李家走失的小公子。

       也便是李阁老小儿子家的大孙子。

       孩子早年走丢了,这一次去了地方,正好被李凤迪看到了信物。

       两相说了一番,还真认了出来。

       小公子自然是没印象了。

       但是李凤迪多少知道一些,而且他又有手段,调查了一番。

       果然,李家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