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六七十人走在大漠中,此行已有四天,这些人嘴唇干裂,神情恍惚。

       前方大片夜空被照的通红,朝廷亲兵便是驻扎在此。

       许久后...

       驻扎地最中央最大的白色营帐内传来一连串斥责声。

       军师正跪在地上,他实在想不明白朱进为何执意要带众人回来领死,不仅如此,还要受到周围人的呵斥。

       帐篷内的最上方坐着一名魁梧男子,而下方两侧坐着两排身穿儒袍的人,斥责声便是从几名儒袍人口中传来。

       他们在责骂跪在中间的两人,其中一人是朱进,而另一人便是军师,只是这两人如今的神态与侵入黑森林时比,几乎判若两人。

       “朱进,当初是你百般恳求,我们才将黑森林让给你,可你却打成如今这副模样,你还有脸回来!”一名儒袍男子气的满脸通红,指着朱进骂道。

       旁边几人应声附和,帐篷中嘈杂不断。

       有一人从侧边走出并跪在中间,对高座上的男子敬道:“余大将军,您若不将此人处斩,军中士气定当大减!我们还如何南下镇乱?”

       军师看着这些人,心里腹诽。

       这些人打仗时各各缩在后方,议会时,一个比一个气势足。

       高座上的男子单手撑着头,目光冷漠地看着这一切,而众人见其不为所动,于是又有人站了出来。

       “余大将军,这朱进早年去过南陆,如今加入我中原联军,必有所谋,就怕是叛军派来的奸细。”

       军师再也忍不住了,抬起头用怜悯的眼神看向周围众人,冷讽道:“后援之兵,斥前阵之将,不过尔尔!”

       众人一听哪里乐意,愤声说道:“你一个败兵之臣也敢在此插嘴?”

       跪在前方的那名儒袍中年男子一挥袖袍,叫道:“来人,将这二人拖出去斩了!”

       只见帐篷外两名红甲士兵快步走了进来,夹住朱进和军师两人就欲往外走。

       “住手...”高座上的男子开口了,他声音低沉,“犯人自有我来判,你们有何资格?谁给你的资格?”

       他盯着方才下令的那名中年男子,这道视线看得那人浑身不自在。

       那些儒袍者与朱进的身份一般,皆是参与进此次南征的各方势力,只不过是披上了朝廷的皮,想是那张皮给他们的胆子。

       “朱进二人留下,其他人都出去吧。”高座男子下令道。

       原本嘈杂的帐篷,突然安静下来,众人面面相觑,他们今日来本是谈即将出征之事,若是离去,该如何是好。

       见无人离开,高座男子的不满尽数流露在脸上,他正声唤道:“来人。”

       话音一落,营帐便被掀开,这次从外面走进来的是一名身穿黑色盔甲的士兵,这名士兵比场下所有人都要魁梧,手中拿着的长枪寒芒隐现,黑甲士兵一步步走到人群中,每一步踩在地上的声音似有万钧沉重。

       众人大气不敢出,而早先进来的两名士兵更是连滚带爬地跑出了帐篷。

       黑甲士兵猛然舞动长枪,携起一股劲风从众人面前划过,而后直指营帐外,略一弯腰,众人头顶的发丝断落几根。

       “请!”

       这十多人受了惊吓,慌忙提起长袍跑出了帐篷,半刻也不敢停留。

       他们站在

       帐篷外,惊魂不定。

       有人心悸道:“大唐亲兵帝骑,果真可怕!”

       “这还只是一个人,长安城中的十万之数又是哪般模样,只怕是天都要捅出一个窟窿!”

       “唉。”有名老者颤颤巍巍地抚着胡须,道:“祖辈有云,帝骑长在,大唐王朝必历万代而不朽!如今到我们这一世,已强盛到如此地步,试问这天地间,还有什么是唐帝得不到的?”

       正在这时,那名黑甲士兵从帐篷中走了出来,几名交谈者纷纷低下头,快步离去。

       而在众人离去后,白色帐篷内的气氛略显凝重,高座之上,男子的手指不停地在扶手上敲响。

       朱进和军师两人披头散发地跪在中央,大气不敢出,早已失了那日的神气。

       “朱进将军,为何回来?”高座男子单手撑着头,半睁开眼看着两人。

       “禀大将军,我们回来请罪。”军师说道。

       朱进身受重伤又连日赶来,他担心对方精神不佳,很有可能会说错话,于是便代替回话。

       “我没有问你。”大将军冷冷道。

       军师一怔,而后瞥了一眼身边的男子,不再说话。

       这时,只见朱进以跪着的姿势往前挪了几下,呻吟道:“禀大将军,罪将朱进带兵不力,放跑巫族余孽,余败兵六十六人,连夜赶回,只为请罪...”

       “何罪之有?”大将军问道。

       “于黑森林一役除巫不力,上万士兵苟且而逃,独剩数十人,有辱大唐名声,且巫族余孽下落不明,此为败兵之罪。”朱进艰难的说完这些,几乎就要昏过去。

       大将军目光平静地注视着朱进,道:“朱进将军,若是撑不住,便退下吧,我不治你的罪,病养好后,就走吧。”

       军师在一旁听着,心中窃喜,只要不死,必有东山再起之日。

       但他不知的是,这话在朱进听来,异常刺耳。

       朱进自幼从军,一生皆对大唐军队极其向往,前些日子因南陆叛乱殃及无辜,朝廷大将军亲自带兵南下镇压叛乱军,此番南下,不知有多少小**队慕名而来,只为寻得机会加入朝廷,为朝廷效力,朱进率领的万人军队便是其中之一。

       朱进一生皆为此在拼命,现如今终于有了机会,却让余大将军败光了颜面,本打算无论如何也要坚持到回营接受军罚,至少能换回一点尊严,现在却要被余大将军给撵走,他脑中一片空白,他宁愿在断头台上接受处斩,也不愿受这等屈辱。

       朱进无论如何也没法接受这份事实,所以,他拼了命地站了起来,竭力大喊道:“余大将军,还请治罪!”

       此时的朱进,再没有丝毫虚弱的样子。

       但军师知道,这都是装出来的。

       大将军微微眯上眼,不多时,他坐正了身躯,一股威严流露而出,“因你二人战前狂妄自大,致使战果不佳,士兵伤亡惨重,又私自下令退兵,即日起流放南陆,以杀敌将功补过。”

       “退兵?”军师喃喃两声,随后不可置信地说道:“难道不是败兵?!”

       在天下人心中,大唐从无败绩,却因这一次他们的加入而败于黑森林,便是诛九族也不为过,然而现在仅仅只是将他二人流放,他们一时无法相信。

       大将军说道:“大唐军律中有退兵之罪

       ,也有逃兵之罪,却从未有过败兵之罪。凡败,即为全军阵亡,你二人却不曾战死沙场,也敢在我这里长谈战败之论,这却是在不敬那些死去的将士,若再谈败兵之论,以扰乱军心治你二人死罪。”

       军师一阵磕头,连忙道:“多谢大将军,多谢大将军,容我们要口水喝,这便南去。”

       说完,他起身搀扶着朱进就要离去。

       却在这时,大将军又说道:“慢着。”

       军师较为胆小,故行事谨慎,他以为大将军又改了主意,要治两人死罪,被吓的直流汗,连忙问道:“不知大将军还有何事?”

       大将军说道:“黑森林一役的战争并未结束,我不希望这次战争会以败亡告终。”

       唯有我方将士全数阵亡,方为战败,这便是大唐军律。

       大唐军律,无战败之罪。

       朱进抬起头来看着高座上的那名男子,他似听出了这句话所表露的意思,他说道:“回大将军,我等...势必会从南陆归来。”

       大将军看着朱进,说道:“既然如此,三年之后若能将叛军首领的头颅带回来,将军之位,便还与你。”

       话毕,只见大将军从高座上扔来一个长木盒,落到地上后,长木盒已然被撞开,当中赫然放着一把墨色长弓。

       “这是...”军师看着那把眼熟至极的弓,倒吸凉气。

       在回营的那几日,这把弓无数次出现在他们的脑海中,如何能忘掉。

       “罪你们领了,这把弓便以奋战勇猛之功嘉奖给你们。”大将军漠然说道。

       “张先生他...”军师知道,当时便是张道明将此弓带走的,而在走时,还称会让大将军免他二人的罪,如此看来,他二人之所以还能活着,原来是有贵人相助。

       朱进重新跪下,他郑重地将弓拿在手中,重重地磕了一个头,刚欲吐言,却再也支撑不住,昏迷过去。

       那两人离开后,帐中便只剩大将军一人。

       往往是很多人之间的战斗才被称为战争,余先正以前也是这般认为的,直至在南下的某一天,他看到了一个人,一名只凭一人一剑就结束了一场庞大战争的男子,余先正在感叹其人力量强大的同时,有幸与之有了相交。

       余先正将目光落在某处灯火照不到的阴暗中,说道:“真的就将那把弓给他了?”

       话音刚落,只见一名白衣男子从阴暗中走了出来,其人身姿挺拔,相貌英俊,白衣胜雪,不染半点埃尘。

       腰间一把半锈之剑,赫然便是张道明。

       张道明几步走近,道:“他比我更需要那把弓,而且,我已经了解到了一些东西,留在手中也没什么用处,只不过话虽如此,这世间只怕是只有那名少年会使那把弓。”

       余先正看着眼前这名白衣男子,自昨日张道明回营后,他便从对方口中了解到了战局的过程。

       他说道:“那名少年若还活着,将来他的确比任何人都需要那把弓。想不到,世间竟真有龙这等神圣之兽,如此看来,我大唐所探知的地域还是太小。”

       张道明不假思索,道:“余大将军,帝骑军已处于世间巅峰多年,几乎达到了神话领域,这近年来,不凡之物频出,不凡之事又时常发生,兴许是针对整个朝廷的,你要小心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