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那不是玄均观不传之秘么?”

       李臻眼里有些意外。

       玄素宁点头:

       “非玄均观者,不可修习。”

       “……”

       李老道嘴角一抽,忽然涌起了一股“不详”的预感。

       而顺着这股预感,就听那天姿国色的女道人来了一句:

       “我归山之日,自会带你一同。即日起,我为你师,你为玄均观第十代弟子。”

       “……你先等会。”

       也不顾其他了,李老道赶紧拦住了对方继续说下去的话语。

       眼底第一次升起了一丝哭笑不得。

       小丫头片子,喊你声老师,你还喘上了……

       先不论咱老李有没有师父……就单说一个……

       “老师,玄均观收徒……这么草率的?”

       “为何草率?”

       没有因为道人的阻拦而恼怒。

       女道人平视于他。

       李臻张了张嘴……

       虽然看样子,人家不需要那“三年学徒两年效力”的下九流门里的收徒方式,但是……

       “收徒……不是先要观察心性,然后再……选个良辰吉日……更何况……老师这么年轻……“

       “心性如何,我自有判断。良辰吉日?又不是娶亲纳妾,要那做什么?为师我乃玄均观第九代弟子,玄均观每代只有一人,我出山之时,入世行走,便自要担负起为玄均观接续传承之责。我说你行,你就行。”

       “等会等会……”

       忽然五六七八顶帽子就扣到了脑袋上,李臻赶紧再次摆手:

       “不是……老师……咱俩认识满打满算还不到俩月……”

       “……”

       这下,玄素宁也皱起了眉头。

       没等李臻说完,她直接问道:

       “怎么?可是觉得我当你师父不够格?”

       “那肯定不是……”

       李臻第一反应就是摇头。

       但实际上,他这话也是在客气。

       凭心而论,从认识这位玄高功起,虽然喊着老师,态度也恭敬。但这样的行为其实就和他在说书时的道理是一样的。

       前世,他的师父是连字辈的先生,而他是寿字辈。

       但若对曲艺行当了解的人,都应该明白……辈分师承在江湖里固然重要,因为那是你闯荡江湖的“身份证”。到一个地方,一说起我是“连字辈谁谁谁的徒弟”,大家这么一论……

       噢,你是我师哥,我是您师弟。

       有了这一层同门关系,江湖上面好说话。

       但辈分绝对不是能耐的左证。

       包括李臻自己这一辈,往大了说,他见过比自己大四十多岁寿字辈的师弟。

       也见过才刚出生,自己就得喊一声“师叔”的婴儿。

       大家论辈分不假,但能耐却更为重要。

       就像是李臻在学徒期间,也见过几位“阔”字辈的老先生。别说什么评书、西河不能在一起,“团柴”、“海轰”论不到一块这些的。(注1)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

       传统曲艺行在新时代全体没落,还分什么门里门外?大家不都抱一起取暖么。

       所以哪怕明知道这孩子是西河门里的人,可真等到这孩子请教自己点关于评书的东西时,那几位“阔”字辈的先生也从不吝啬。

       可以说是手把手的教,没有任何门户之见。

       而如果按照辈分,李臻得喊一声师爷,甚至要论起来三代来,有两位先生他都得喊“老祖”。

       但学的时候,人家也听不得你一口一个“师爷”那般客气。

       一来是虽然没有门户之见,可门户就摆在那,评书还是评书,西河还是西河。二来,教你东西,有师徒情,却跨着辈分,没师徒的名。

       为了不让自己坏规矩,也不让李臻明面上套近乎,干脆,就直接让他喊“老师”,或者是“先生”。

       但私下里那帮老头也是一个比一个可爱。

       可遇到外人了,还是要端着一些的。

       便是这么个道理。

       喊老师,没事。

       哪怕辈分高一些都无所谓。

       但师父,他不管前世也好,今世也罢。

       他已经拜了。

       他拜的是道门十代弟子处始观主“同康”道人为师。

       严格意义上来算,他是道门的第十一代弟子。

       可是,当他那“不是”的客气之言出口后,玄素宁便点点头:

       “那便如此。你虽拜道门,但玄均观与道门有别,自汉帝起承天而立,传承九代中,三代、五代先祖亦是道门出身。这点你无需担心,自即日起,你便为玄均观十代弟子。“

       “老师!”

       见她越说“越认真”,李臻再一次打断了她的话语,满眼无奈:

       “莫要如此儿戏……”

       可谁能想到这女道人好像还真认了死理:

       “收徒之事,玄均观从不儿戏。”

       说完,李臻眼前忽然出现了一根手指。

       一如当初苏醒时的那一指。

       那手指如玉……但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李臻能看到,能想到,却无论如何都动弹不得,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根手指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最后,一指点在了自己的额头上。

       “冬!”

       他只觉得脑袋似乎撞到了一口钟上面。

       头晕眼花的同时,还被一股夹杂着神秘道韵的信息直接充斥了整个大脑!

       玄而又玄,众妙之门。

       一片漆黑的天地中,有一个清朗的人声在吟诵: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而这声音……竟然是自己的!

       每一个字,他都听的清清楚楚。

       每一个字,他都能懂其中的意思。

       可每一个字,似乎又有万千种意思,让人忍不住穷极一生去钻研,探寻!

       可就在他这个念头刚刚起复那一刹那,便有感觉到了……在那字字拆解下来,浩瀚万千的意义、意思、意味中,有一条……已经被人规整好了的道路。

       不需要自己钻研。

       也不需要自己去懂。

       只需要按着这条已经被设定好的道路一路往下走,便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终极”至理。

       那是道。

       是天道,是大道!

       是已经被前人艰难摸索、反复论证、几经实验,所检验出来的唯一真理!

       不需要思考,只需要……按着这条路走下去……就够了!

       难道……

       这就是狐裘大人那日在酒宴上所讲的“道”么?

       “所谓的悟道,便是明白了自己对于这片天地的规则后,从这赋予的规则中定立属于自己的规则。这个规则无关大小,而关乎于念头是否纯粹。只要能明悟,那么从此后,你就是天道的一部分。是规则的一部分。人不死,规则不灭。规则不灭,便可长明。”

       ……

       “有了师门传承,那么便不需要自己去摸索那些道理。而是延续了前人为你开拓的道路,以前人为铺垫,追寻自己的道路。你不用浪费时间摸索,只需要继承就好了。”

       ……

       “悟道,不是说你的念头有多通达,或者武艺有多高。最关键的在于你能明白自己的道理而贯彻它……用道门的话说便是大道五十,天衍四九,唯遁去其一。这个“一”,便是人道。”

       ……

       狐裘大人的话语,与那万千道路中唯一“正确”的一条这么相互一验证……

       恍忽间,李臻看到了。

       看到了自在的尽头。

       看到了悟道的道路!

       而这条道路,叫做……

       “时间!”

       和光同尘。

       光,是时间单位?

       还是距离单位?

       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那万千法则之下,玄均观的先人们,已经找到了那唯道至极之道!

       时间!

       万物,随时间而生!

       万物,因时间而朽!

       掌控时间,与光相合!

       谓之……

       “道!”

       无需境界,无需可笑的“出尘、自在、悟道、超脱”。

       什么都不需要。

       追求境界,便是在时间中,与死亡赛跑。

       人力穷尽时,争的,不过是在死亡之前,明悟那超脱之境而已。

       可笑!

       尔等徒劳,只能在时光中化为尘泥腐朽。

       可掌控时间,追寻前人之志,却可……

       化身永恒!

       境界?

       有什么用?

       境界!

       无用。

       与光同尘,合光同德。

       一念十方惊煞。

       一念万年一瞬!

       天地皆存,有形必朽。

       和光同尘,湛兮永存!

       (注1:江湖人管说书的这行叫“团柴的”。唱大鼓书的,叫“海轰儿”,又叫“使长家伙的”,两者皆属于江湖春点。《江湖丛谈》这本书里有详细介绍,这里就不多解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