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大起大落实在是发生的太过于突然,突然到任何人都无法坦然面对。

       哪怕是强如朱元璋这种巨人,也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变的憔悴不堪。

       历史线的变动,也让朱元璋的情况和原时空走向了两个不同的方向。

       如果按照原定的路线,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会失去自己最爱的儿子朱标,但朱元璋扛了下来,甚至一直扛到洪武三十一年,扛到自己彻底油尽灯枯。

       而这一世,他禅位修养了四年。

       看似身体应该变的更好,可朱元璋的身体虽然得到了修养和恢复,但那强大的心,却在这四年中变的脆弱。

       也因此,这一次朱标驾崩对朱元璋带来的伤害,恐怕要比原时空更加严重。

       不是对朱标的爱更深,而是朱元璋自己变脆弱了。

       他曾经幻想过的,颐养天年、子孙绕膝没了,他最担心的白发人送黑发人还是出现了。

       此刻的朱元璋远比陈云甫更加绝望。

       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已经退让了那么多次,老天爷还是不放过他。

       愤怒、仇恨、自责所有的负面仿佛在一瞬间将朱元璋整个人困死在一个牢笼内,任凭朱元璋如何咆哮都无济于事。

       这个老人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在几筵殿内,坐在朱标的棺椁旁,扶着棺椁茫然无措。

       他生平第一次发现,自己竟然不知道该做什么。

       “皇爷。”

       宝祥接到了一件急报,惊的面容发白,凑到朱元璋身边念叨了一句:“黔国公他今日凌晨,吐血病薨。”

       沐英,硬是生生痛死。

       如此似海般的手足之情,哪能不让人动容。

       朱元璋嘴角抽了好几下,想哭却没有哭出来,只是点点头。

       “知道了。”

       “陈云甫呢,还没好吗?”

       “太师他这段时间,多次昏厥反复,还有几次咳血呛醒,恐怕,恐怕也是时日无多。”

       朱元璋点了点头,仿佛早有预料一般:“他和标儿的感情,这么多年来咱已经亲眼所见,他和沐英一样,都是标儿最好的手足兄弟。”

       “着御医全力医治,决不能让太师出现任何意外。”

       “是。”

       宝祥退下了,朱元璋就把目光投向几筵殿内,跪着的黑压压百官,他的眸子很冷,冷的让人不寒而栗。

       最终,朱元璋把目光投向了蓝玉、常茂所在的方向。

       杀还是不杀呢?

       这一刻,蓝玉仿佛知道了朱元璋在看自己,虽然俯首跪着,可脑门上沁出的汗水,却止不住的如瀑布涌泉般,疯狂掉落。

       先留着吧,看看陈云甫能不能扛过去,要是陈云甫也死了,那就都杀掉,给标儿陪葬。

       朱元璋收回目光,转而又把目光对向了朱棡、朱棣这些位儿子身上。

       “老四,你来一下。”

       这突如其来的呼唤,差点把朱棣活活吓死,他拢在衣服内的双手狠狠在自己的大腿内侧掐了一把,抬头时,已是泪水涟涟。

       朱棣膝行向前,跪行到离着朱元璋三步外,咚咚砸首。

       “父皇~!父皇节哀啊!”

       朱元璋什么也没说,就这么定定的看着朱棣表演,等到后者没了声响后才开口。

       “朕听说,你这么多年一直盼着你大哥走好能当上太子,现在你心愿实现了,标儿他走了,你来当皇帝吧。”

       朱棣知道,自己的父皇这一刻的理智已经快要泯灭,自己无论说什么,很大概率都是死路一条,所以便只是一个劲的哭,咚咚的拿头砸地。

       或许是疼的,也或许是吓的,总之朱棣哭的那叫一个悲惨,宛如杜鹃啼血,哀莫难名。

       鲜血、泪水让朱元璋重新找回了理智,他已经连续失去了两个儿子,又怎么忍心再去亲手杀掉朱棣呢。

       无力的摆手。

       再次从死亡线上走一遭的朱棣如蒙大赦,但他没有急着回到自己的位置,反而再次膝前几步,抱着朱元璋的大腿声泪俱下。

       嘴里来回念叨的,就是那句父皇节哀。

       朱元璋好累,从未有过的疲惫卷上心头。

       累到,他甚至连杀人都没了力气。

       累到望着身边的棺椁,任由泪水于无声中止不住的落下。

       他想到了陈云甫的那一句话。

       如果历史可以重来,臣宁愿不认识二哥,这生离死别的痛苦,便不会有了。

       “如果历史可以重来,朕,绝不会发起株连大案。”

       “朕绝不会把文忠下入大狱。”

       “标儿,咱错了,咱亲手害死了你。”

       朱元璋把手搭在棺椁上,苍老的脸轻轻贴在棺椁边,用只有自己的声音呢喃道。

       “爹错了,能换你的一条命吗?”

       江山,是带不走的,和自己的儿子比起来,朱元璋直到此刻才发现,江山,真的不那么重要。

       灵柩在几筵殿内停了二十一天,二十一天后,起灵葬入孝陵。

       就葬在朱元璋为自己准备的陵室旁。

       这更让朱元璋心碎。

       他本以为自己会是第一个葬入孝陵的人,却没想到,自己竟然要亲手把自己的儿子葬进去。

       丧仪结束了,剩下的便是庙号、谥号等一大串后遗留问题。

       这个时候,礼部才知道什么叫棘手。

       本来嘛,按照大家的传统想法,怎么也得是朱元璋先死,然后朱标再死,大家排队上谥号也省心。

       现在倒好,移尊太上皇的朱元璋还硬挺着,结果朱标先一步驾崩,这都闹的叫什么事。

       而且原本是太上皇的朱元璋这下摇身一变,成无上皇了。

       最后,在经历长达半个月的讨论后,礼部终于拿出了决议章程。

       庙号太宗,谥孝祖明礼纯诚谦达圣和友爱文皇帝。

       孝祖,是说朱标为子孝顺。

       明礼,是指朱标一生从未犯错。

       纯诚,为人干净纯粹,不杂私心,爱护他人。

       谦达,谦和豁达,心胸宽广。

       圣和,圣人垂拱天下大治,家国天下一团和气,在位四年,国家没生过乱子。

       友爱,对兄弟、朋友好的没话说。

       最后,一个文字,堪称最顶格那一批的美谥之一。

       经天纬地曰文、慈惠爱民曰文。

       明太宗文皇帝。

       实至名归。

       哀甚痛甚!

       陈云甫赶在起灵这一天,拖着病体送了老大哥最后一程,于孝陵外,重重叩首。

       老大哥,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