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么给你说吧!

       我刚接手新一团的时候,部队发型乱,缺少护发经验,最重要的是缺少发胶。

       啫喱水全团不到十瓶。焗油一瓶都没有,发胶还是老牌发蜡。

       就这样,两个人还分不到一瓶发胶。

       我去找旅长要,你猜旅长怎么说?

       要发油没有,要秀发一头,你李云龙看我秀发值几瓶发油,你就把我秀发剃了拿去换发油。

       要我自己搞发油,行啊,你不能限制我的自由啊!

       总要点自主权吧!

       又想让我搞发油,又想让我当乖孩子,那叫不讲理呀!

       旅长说:去去去,别拿这些小事儿来烦我。

       就这样,不到一年时间,新一团什么都有了。

       发胶油,洗发露,啫喱水耳钉链全都有了。

       没这点家底,我敢跟坂田比发型,做梦去吧!

       跟随李云龙来到新二团,袁朗忽然不知道怎么想起了,“新一团的发展历程”。

       他也就奇了怪了。

       “哪有卖洗发露,啫喱水的,谁要是能拿得出来,我花10倍价格跟他买,100倍都行。”

       可问题是没有,袁朗在县城能买到的代替品,也就是洗头粉。

       想把头发弄得像狗舔一样,油光锃亮的。

       目前来看,他是做不到的。

       “袁顾问……”

       新二团后勤部干事夏宝山,一脸好奇的看着眼前穿长衫的袁朗。

       原团长已经到后方养伤,干部们都在做团里事务的交接。

       管理团后勤的夏宝山,却得到新团长的命令。把整个新二团的后勤,与袁顾问交接一下。

       夏宝山当时多嘴问了一句:“袁顾问不是咱八路军的人,这合适吗?”

       李云龙的原话是:“新二团队他没有任何秘密,按我的指示办。“

       没有任何秘密,这就足以说明很多东西了。

       夏宝山不免对此人,产生了浓浓的好奇心。

       介绍认识了一下,袁朗直接开门见山:“走吧,带我去看看新二团究竟有些什么家当。”

       新二团的后勤处在一处民居中,原主人去年扫荡的时候,被鬼子给打死了。

       屋子成了无主之物,被当做了新二团的后勤处。

       刚刚入住,不停的有战士往屋里搬东西,大多是一些弹药箱。

       夏宝山拿出一本账册,要给袁朗过目。

       袁朗目光扫着屋内的物资,随意的摆了摆手并没有去接。

       “别,我就是来了解一下,你们新二团的后勤情况,账册回头你送到你们团长那里。”

       他可不是来抢班夺权,接管后勤这一摊子事儿。

       查验新二团后勤情况,目的不过是为了合理的调配手中的资源。

       以及后面针对性的,为李云龙提供武器装备。

       担任后勤处主事的夏宝山,此刻心中才算是舒舒了一口气。他还真以为新团长带来的人,要直接接管他的工作。

       虽然他肯定会服从上级安排,但是能继续干下去,肯定更好啊!

       袁朗手指了指墙角堆放的破碎枪支:“那是什么,堆在那儿干什么?”

       夏宝山顺着手指的方向望了一眼:“那是战士们带回来的破损枪支,完全破损的厉害,团里根本修不了。过些日子会送到后勤部的械修所。”

       每次战斗枪械都会有所损坏,被炮弹炸毁的,摔坏的,原因各式各样。

       完全废弃当然是不可能的,拆下来完好的零件,团里自己能修的,当然会自己修。

       修不好的,八路军都有兵工厂,可以小规模的制造步枪手榴弹等,修复一些枪械当然是没有问题的。

       甚至兵工厂,也是当年枪械维修所,得到了一批机器发展来的。

       袁朗哦了一声便没有下文了,签到系统简直就是个军火制造机,有新的干嘛还用坏的。

       “你们有多少支步枪,机枪,每支枪平均,有多少弹药?全团有多少手榴弹?”

       步枪是一支军队基础的配置,轻重机枪是火力配置,有多少弹药,决定了能发挥多长时间。

       手榴弹是中华大地上抗日武装,最廉价,最成熟,也是最好用的东西。

       袁朗一针见血,直接就问到了最关键的地方。

       “全团有步枪512支,夏曼丽老套筒汉阳造中正式,各种型号的都有。汉阳造数量最多,有305支。

       平均每支步枪配有子弹,25发。

       轻机枪12挺,三挺歪把子,两挺捷克式,七挺九九式。

       还有三挺92式重机枪,机枪平均弹药储备,每挺约为八百发。

       全团手榴弹有30箱边区造,50多颗香瓜手雷,总共650余颗。”

       夏宝山看都没看一眼账册,对于新二团的这些家当简直倒背如流。

       袁朗听的却直皱眉头,不了解倒也罢了,一听简直吓一跳啊!

       这也太穷了,和新一团根本没法比,就是比独立团也差一些。

       全团一千多号人,两个人分一支枪,25发步枪弹,打一场战斗都得省着点儿来。

       打完了就得上去跟敌人拼刺刀了。

       手榴弹人均一颗都做不到,三个营每个营合五挺机枪,子弹还都不够一个基数。

       这点数量,跟日军一个中队差不多了。

       打起仗来,子弹更多的日军更是能够,直接压制整个新二团的火力。

       再一问,迫击炮,新二团没有。

       有6具掷弹筒,榴弹却是屈指可数。

       得,旅长还真是给老李挑了个好差事。

       以前带着新一团,能跟整个坂田联队硬对硬的拼。要是遇上一个日军大队,也有能力完全将其打垮吃掉。

       现在,就这些家当,以袁朗的眼光来看,跟一个中队规模的鬼子干,都必须打伏击,靠拼刺刀换命。

       想靠这点家当发家,李云龙得老太太挑柿子,捡软的捏。

       鬼子不好惹,他需要绞尽脑汁的从伪军那里抢了。

       查验了武器弹药,袁朗又去看了新二团储备的粮食。

       小米儿,地瓜,一麻袋一麻袋的堆了不少。

       看上去数量已经很多了,但算一算,这是全团一千多号人的粮食。

       每个人每天能分到多少呢?

       袁朗询问陪同在一旁的夏宝山,对方给出的答案让他惊诧不已。

       “六两!”

       6两,也就是300克,一罐八宝粥都不止这么些了。

       怪不得战士们看起来面有菜色,不怎么强壮的样子。

       谁天天吃这么点儿,能练出强壮的体魄呢?

       袁朗不知道的还多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