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之上,朱祁镇还在做着自己的发言。

       “我们朱家以百姓身份起家,逐步夺取天下。”

       “这中间我们靠的什么?”

       “是天潢贵胄的身份吗?”

       “是巧取豪夺吗?”

       “是阴谋诡计吗?”

       “是各种继承吗?”

       “不,都不是的,我们朱家靠的是身先士卒,靠的是百姓的民心。”

       “如今将士在外征战,我确在这里享受,这是我应该做的吗?”

       “难道我不应该去前线慰问,身先士卒的战斗吗?”

       “我死了不要紧,还有其他皇亲国戚,我还有兄弟姐妹,他们也都能继承朱家的江山。”

       “我们肩膀上承担着天下百姓的期望,如果我只会躲在这里享福,那我还是人吗?”

       朱祁镇的演讲充满震撼,群内的大家,包括苏曦在内,此时都觉得如果朱祁镇怀着这种信念上战场,绝对能鼓舞人心。

       “千古明君啊。”

       “陛下如此体恤百姓,体恤将士,就是遇见危险,百姓和将士,用命都会给陛下杀出一条血路来的。”

       “陛下,老奴愿意陪陛下上战场。”

       旁边的一个太监跪在地上嚎啕大哭,被朱祁镇感动的不要不要。

       此时还活着的三杨和张辅也眼角落泪,这真是明君发言。

       大明,又可以兴盛几百年。

       ………

       朱祁镇对王振的表演很满意,尤其是磕头的那几下,都见血了。

       对三杨和张辅的落泪也很满意,不错不错。

       不过对于于谦的面无表情则有点小生气,你这家伙,真不配合。

       ……

       “我是朱家的族长,我是百姓的君父,是将士们的保障。”

       “我大明的舰队在大海之上乘风破浪,在保卫沿海。”

       “我大明的百万边军在开疆扩土。”

       “我大明的文武百官在励精图治,每个人都在为大明江山的千秋万代而努力。”

       “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每时每刻都有人倒下,这是何等的让人敬佩,”

       “他们用血肉之躯,铸就了大明的钢铁防线。”

       “他们用自己不怕吃苦不怕死亡的精神,铸就了大明的脊梁。”

       说到这里,朱祁镇忍不住流下泪水,动情不已。

       真的是辛苦前线的将士了。

       ……

       独爱人妻—

       “说的真好,说的太棒了,这真是让人感动。”

       “如此能体恤民情,知道边关将士之苦的皇帝,多么让人欢喜。”

       “这等皇帝,配上能臣,肯定是一代圣君。”

       曹操忍不住泪湿满襟,多么豪情壮志的感言。

       ………

       大殿之上,朱祁镇的发言依然在继续。

       “诸位,如此为国牺牲的壮烈景象,我身为皇帝,如果不能做到身先士卒,不能和将士们同甘共苦,那我如何服众。”

       “诸位,朕决议御驾亲征,亲自征伐中亚。”

       朱祁镇信心满满,一副自己将要和将士同甘共苦的表情。

       听到这里,作为大明顶尖知情人员,三杨和张辅对视一眼,皇帝还是要决心御驾亲征吗?

       这可怎么办。

       ………

       “大明的江山不需要皇帝御驾亲征。”

       “如果陛下觉得百姓和士兵们苦,不如先吃两顿百姓的饭菜,后宫妃子也减到一二人,同时每天只穿粗麻布衣,每日耕耘,同时参与军事演练。”

       “要不然,就请陛下绕着皇城跑两圈。”

       “您在皇宫中做到这些,我们就知足了。”

       “百姓和将士也就知足了,”

       就在满朝文武都要同意时,一名身穿兵部侍郎官服的古板男子上前,一脸平淡的说道。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更何况是天子。”

       于谦平静的看着朱祁镇。

       怼你没商量。

       如果没看过你在历史上的骚操作,我肯定答应你,但是看过了你在历史上的骚操作,抱歉,死都不会答应你的。

       你,朱祁镇,就是一个天坑。

       一个把大明扔下去,勉强可以填满的天坑。

       如此危险的人物,只适合圣天子垂拱,而天下治。

       ……

       聊天群内,

       独爱人妻—

       “这官员谁啊,如此怼皇帝,能不能行,不怕死吗?”

       曹操不满意,小皇帝说的多好,身为臣子的他都激动坏了,

       “这个官员是个傻子,他适合尝尝我的梦中杀人。”

       曹操恶狠狠的道。

       ………

       我精通佛道儒—

       “这个小皇帝在历史上,坑死了五十万大军,让大明经济倒退啊十年,国家衰弱,差点一战输了国家国运。”

       姚广孝无奈的道。

       他是真希望于谦能怼死朱祁镇。

       太怕了。

       ……

       曹操沉默。

       坑死五十万大军?

       这是怎么做到的?

       “他怕是一战输了国运吧。”

       曹操真是被吓到。

       ………

       斩白蛇—

       “赵括长平一战让赵国输了国运。”

       “这个朱祁镇的土木堡一战,之所以明朝没有灭亡,就要感谢明朝的积累了。”

       “如果没有前几代的积累,没有他爹和三杨等人的休养生息,大明恐怕就死定了。”

       “五十万大军,就算是战死二十万青壮,就足够让国家伤筋动骨。”

       “更何况,其中战死的各个年龄段的将领,对国家军队的打击更大。”

       刘邦对于将领的重要性非常明白。

       韩信牛逼在哪里,牛逼就牛逼在他靠着预判,可以直接指挥士兵。

       各个级别的将领有多重要呢?

       如果没有指挥一千人军队的将领,十万大军你都运转不动。

       至于说的随便找个人就能带领十万大军。

       那是扯淡呢。

       大军不说打仗,就说从这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半个月的行军过程,中间的营地防守安排,粮草安排,军队中士兵行军是否有掉队等安排。

       等等,都是至关重要的。

       打仗又不是黑道打架,拿着刀开片就行了。

       扎营休息做不好,敌军一个突袭,你直接就炸营死了。

       而军队运转中需要的就是各级将领的配合。

       朱祁镇直接输了大明一代的中老青各级将领,让大明将领断代,地位直线下滑。

       这才是说他输了国运的原因。

       曹操作为一个经常领兵打仗的存在,也知道这个问题。

       故而在听到朱祁镇输了五十万大军后,曹操直接傻眼。朱祁镇和于谦已经吵了起来。

       一个敢和永乐帝喊望皇帝收敛好战之心的臣子,他会给朱祁镇面子?

       那不是开玩笑的吗?

       ………

       聊天群内的大家默默给于谦加油。

       …

       “陛下,您是大明的标杆,您如果体恤百官、百姓和百万将士,您就应该以身作则。”

       “您就应该像唐太宗和我朝太祖这样的人学习,亲自耕种纺织,让民间百姓知道,让百万将士知道,您是明君,并不是说说,而是做出来。”

       于谦自然看过原有的历史,自然知道土木堡。

       胆战心惊,心惊肉跳,满身恐惧。

       这就是看完土木堡之后的感慨。

       大明国运差点输完。

       这是何等的恐怖。

       重要的是,朱祁镇这个王八犊子发生了土木堡之后,竟然没选择死,而是苟且偷生,何等让人气愤。

       这是一个没有骨气的君主,在于谦眼中,朱祁镇不值得相信。

       ……

       朱祁镇被气的火冒三丈。

       “朕御驾亲征,亲自上前线,就是为了让士卒知道,我体恤他们的辛苦,我愿意和他们同甘共苦。”

       朱祁镇红着眼,嘶吼道。

       每次于谦都不给他留脸。

       于谦面色冷漠,左右扫视,从旁边卫士那里拔出明刀,扎在大殿中央。

       “既然您要亲上战场,今日就见见血吧。”

       “来人,去兵部大牢里给我带一个死刑犯上来,让我们的陛下见见血。”

       于谦用眼神询问张氏,得到认可,直接下令。

       三杨和张辅安抚好身后的百官。

       朱祁镇说的再好听,不如做一下。

       朱祁镇被吓到,但是他咬着牙,不想认怂,他不信百官敢让大殿见血。

       ………

       “于谦,你大胆,你在挑衅皇上。”

       王振大怒,指责于谦。

       于谦冷漠的瞥他一眼,大嘴巴子抽上去。

       “区区一个中官而已,也敢指责我这个兵部侍郎,给你脸了。”

       朱祁镇咬牙。

       于谦淡淡的看他一眼。

       拔出地上的明刀,走向王振。

       “陛下,我来给您示范一下什么叫杀人见血。”

       于谦再次用眼神征询张氏的意见,张氏依然同意。

       有时候就需要孤臣做一些她这个祖母不好做的事情。

       王振大惊,想要逃跑,看向朱祁镇,而不知道什么时候,杨士奇上前一步,挡住了那里。

       王振面对手握明刀,杀气非凡的于谦,想要逃跑。

       看着身材魁梧的英国公张辅,想要躲到他身后。

       张辅随意的后撤,杨荣伸脚绊了一下,王振摔倒,百官自动后撤,于谦一刀扎入王振心脏处。

       王振死不瞑目的盯着朱祁镇。

       朱祁镇被吓了一大跳。

       此时一名死刑犯被带了上来,于谦扫视一眼朱祁镇,深呼吸,一刀切断死刑犯的脖子。

       鲜血喷涌而出,朱祁镇彻底惊呆了。

       ……

       于谦跪在地上。

       “陛下,战争不是儿戏,臣给您做的示范只是娱乐的一部分而已,和真正残酷的战争比起来,这还不算什么。”

       “陛下,您可见过万炮齐发?满天断肢残骸飞舞的场景。”

       “陛下,您可见过草原人像蝗虫一样汹涌而来。”

       于谦盯着朱祁镇,一声一声的问道。

       朱祁镇被于谦充满杀气的眼神吓呆。

       于谦浑身杀气沸腾,虽然跪在地上,但气势凌人。

       “臣等见过。”

       “臣跟着成祖出关作战,跟着宣宗平定汉王之乱,打退草原进攻。”

       “我们于草原之上和敌军野战。”

       “每一场战斗,我们都流血不停。”

       “世人皆问宣宗为何早夭。”

       “那是因为宣宗于战场之上受过重伤,流血过多,伤了元气。”

       于谦当着朱祁镇的面说出了恐怖的事实。

       “您还要去吗?”

       “战场之上,百战不死的老兵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下去,怎么会有能力管您。”

       “指挥千军万马的老帅,随时有被地方小股部队狙击的危险。”

       “残酷的战场不分高低贵贱。”

       “如果身为大明皇帝的您要是战死沙场,那我们大明将会承受重创。”

       “如果您被俘虏,我大明的脊梁将会充满裂痕。”

       于谦省省质问,让朱祁镇心神不定。

       张氏叹口气,暴力教育还是有点作用的,就看朱祁镇接下来要怎么做了。

       让人扶着朱祁镇下去,张氏随意的免了于谦三年俸禄,随后让人从她的私房钱中拿了一些过去,给于谦贴补家用。

       三杨和张辅松了一口气。

       总算安抚下去了。

       朱祁镇的演讲属实不错,说的有理有据,说的他们心情愉悦,都认为朱祁镇是个懂事理的明君。

       可架不住他们看过土木堡啊。

       他们三杨名义上说是学的程朱理学,但实际上他们学的是治国之法。

       学程朱理学是为了考试当官,学治国之法是为了当官当的更好,不冲突。

       而且他们都是在永乐时期崛起的。

       那个时代的臣子共同的特征是什么?是国家战略战术的研究水平,是他们能够不拘一格的学习和发挥。

       这么说吧,一个皇帝一个特色,李世民当皇帝,官员都会一手不错的飞白体,永乐帝朱棣当皇帝,只要是官员,战略战术和武功都会一些。

       就是开始不会,后来也都学会了。

       为了什么?

       为了给皇帝一个好印象,为了升官啊。

       三杨这种具有超级大局观的千古名臣,他们当然知道土木堡大明输的什么,知道重要性了。

       这么说吧,土木堡之前,大明威严天下无敌,土木堡之后,大明颜面扫地,再也没有了威震天下的霸权帝国威名。

       历经五代皇帝,辅佐四代帝王的臣子,三杨看完想掐死朱祁镇。

       我们几个刚死没几年,你就作了这么大一个死,你小子输了我们努力了几十年的大明,你还是不是人,你还能不能干点人事。

       看完土木堡的张辅的心情更加复杂。

       朱祁镇被张氏派人弄到后宫,三杨和张辅给于谦表示,没事,太皇太后罚你的俸禄,回头我们给你补上。

       于谦无所谓。

       ………

       “唉,希望陛下消停点,他什么都不做,只在后宫生孩子,我们都可以给他整一个贤君的名声。”

       “就怕真的出现土木堡。”

       杨士奇攥紧拳头,愤恨的道。

       ………

       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