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顿酣畅淋漓的慈父教育之后,府里所有人看马谡的眼神都释然了。

       回来了,熟悉的马参将回来了。

       这才是马参将的本来面目。

       外表温文尔雅,内心暴烈如火,一言不合就会上演一出“子不打不成器”的戏码。

       这几个孩子,除了最小的马谦,哪一个没挨过他十顿八顿打?

       所以,现在的马参将和原来的马参将就对上了。

       就是这个外儒内刚的味。

       马谡也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从几个儿子那里,他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性格,以后只要按照这个风格行事,人设就维持住了。

       但还有一关。

       原配夫人和“他”在一张床上睡了十六年,一起做过成千上万次爱做的事,对“他”的行为习惯了若指掌,不太好湖弄过去。

       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喜新厌旧的借口,从此不再靠近原配,不再碰她,以免露出马脚。

       所以,这也就是马谡坚持带羌女回成都的原因。

       整个计划相当之完美!

       马谡是非常乐意从此不再碰原配夫人的。没有感情基础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处于对原主的尊重,他觉得白得了五个儿子就已经占了天大便宜,不能再得寸进尺,把人家夫人也睡了。

       可以睡,但没必要。

       更何况,他还有更好的选择……大巫师。

       因此,马谡带着羌女住进客房,直接以行动表示出“喜新厌旧”立场。

       而后,安然的在自家府里住了下来。

       ……

       三日之后,册封仪式在皇宫大殿如期举行。

       蜀汉君臣济济一堂。后主刘禅安坐上位,群臣以诸葛亮、李严为首,分列两侧,束手收声、等候听封。

       刘禅先是着重夸赞了一番相父诸葛亮慧眼识才、文成武德、平南定北、开疆扩土、操劳国事、劳苦功高、堪称百官之楷模、炎汉之首望……

       巴拉巴拉一大堆。

       诸葛亮坦然地接受了刘禅的夸赞,因为这本来也是客观事实,刘禅的言辞毫无虚夸成分。

       只不过马谡听得直打哈欠。

       本来,今天他是奔着当主角、当万众瞩目焦点的期待来的。

       但总也轮不到自己上场,就让他有些昏昏欲睡。

       好在,一柱香后,这通歌功颂德的长篇大论,总算是结束了。

       刘禅的目光转回到马谡身上。

       马谡精神一振,挺直了嵴梁。

       他的功劳太多了,多到一个时辰都数不完。守街亭、袭陈仓、卫汉中、夺下辨、取建威、兼南羌、定东羌以及收复先零羌,硬生生为蜀汉增加了几十万人口和数万军队。

       更不用说,还有连败张郃七阵,将魏国十万精锐打到几乎残废的天大功劳。

       所以,他已经准备好接受一场长达一个时辰的夸赞。

       半个时辰也行。

       却听刘禅澹澹说道:“现封马谡为雍州刺史、镇北大将军,诸事归于丞相府统属,散朝。”

       而后,起身带着宦官走了。

       整个册封过程耗时不到五秒。

       马谡磕头谢过恩,缓缓起身,从诸葛亮手里接过相关印绶,一脸懵逼的等着朝堂百官上前恭贺。

       就没了吗?

       今天我主角啊。

       册封过程是不是草率了一些呀?

       算了,官位到手就成,咱不抢丞相的风头。

       如此一想,马谡心里迅速平静了下来。

       散朝之后,跟着诸葛亮去往丞相府,同行的还有丞相府主簿杨仪。

       诸葛亮的马车在前,马谡与杨仪策马在后。

       杨仪拱了拱手,声音里透着一股子很明显的酸意:“恭喜啊,幼常。自今日起,你便是雍州刺史了。”

       幼常岂是你一个小小参将可以直呼的么.....马谡斜了杨仪一眼:“是真心的吗?”

       杨仪沉默了一下:“自无假意。”

       “那你叫一声雍州刺史、镇北大将军,我听听。”

       “……”杨仪忍了几忍,终是调转马头,拂袖而去,连丞相府都不进了。

       马谡纵马哈哈大笑,引来随行兵士侧目而视。

       少顷,行到丞相府门口,翻身下马,随诸葛亮入内。

       进来大门,诸葛亮看了马谡一眼,一脸无奈叹道:“幼常啊,杀人不过头点地,你已经赢了杨仪,为何就不能宽容一些呢?”

       对他,我宽容不了.....马谡点点头:“知道了,丞相。”

       “下次一定。”

       这敷衍的态度......诸葛亮又叹了口气,转移开话题:“我夫人已造出轻气球,但如何控制气球行进方向,至今尚有一些不甚明了。幼常,且随我至后院一观。”

       言语间,二人来到丞相府后院工坊。

       入眼所见,一个似模似样的大气球离地一人多高,凌空欲飞,却被一根绳索牢牢地拴在大石索上。

       一群士兵举着兵器,聚集在周围,严阵以待。

       马谡检查了一遍轻气球,连连点头道:“丞相,这个简单。”

       “只需通过改变气球在空中的高度,便可以控制方向。因为不同高度、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上空的风向都是不一样的,想调整方向就需寻找不同的风层。若是碰不到需要前往的方向的风,只能暂时下落到地面,等待风向改变。”

       “正常来说,寻常人只需飞几次,就可以了解到不同高度的气流规律,譬如说离地300步-500步吹南风,600步-800步就会吹北风。想往北走,就待在300步-500步的风层;想往南走,就升高到北风层。”

       “驾驶者只需通过气球的拉绳及气球上口的大小,决定放气(降低)或者加热(升高)。

       “如此,即可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诸葛亮点点头,拿出一个崭新的伞包,道:“此伞倒也精巧,幸好原理简单,不难制造。”

       这彷造速度有点夸张了......马谡讶然了下,提议道:“丞相,既已造出气球与伞包,何不顺势建立空中飞军!”

       “空中飞军?”诸葛亮眯着眼,蹙眉沉吟起来。

       老实说,这个提议很有建设性。

       马谡继续说道:“飞军用途极广,作用极大,足以决定一场战争之胜负。”

       “谡仅举一例:目前单个气球的最大载重约在800斤左右(汉斤,约相当于200公斤),倘若以绳索将四个气球相连,那便可载重3200斤,若以此法用来运粮……我军将永无断粮之忧!”

       “这正是昔日赤壁之战时,曹操铁索连环战船之精妙所在啊。”

       闻言,诸葛亮眼神亮了,直视过来,沉声道:“再举一例!”

       马谡说的不错,失败的计谋并非没有可取之处。

       当初赤壁之战时,并不是铁索连环战船不强,其没能奏效的主要原因,是遇到了一场精心谋划的大火。

       倘若能避过那场火,曹操其实是可以很快平推天下的。

       铁索连环谁能挡呢?

       同理,若将气球连在一起的话,怕火的缺点将不复存在――没有人能跑到空中来点火。

       一瞬间,诸葛亮甚至还联想到了很多,甚至想到了用连环气球运送士兵,奇袭敌后等诸多想法。

       不过,还是先听新任雍州刺史怎么说。

       马谡微微一笑:“运粮只是其一,空中斥候,不知道丞相听说过没?”

       说着,马谡先指了指丞相府后院,接着指向空中:“假设此间是魏军大营,而我方斥候乘坐气球,日夜于上空监视……丞相以为此战可胜否?”

       妙啊!

       诸葛亮眼神更亮:“说下去!”

       马谡清了请嗓子,组织了一下言语,说道:“除了运粮和斥候、此球还可以用来扰乱敌方试听。倘若我军欲取天水,可先派连环气球从子午谷飞抵长安上空,洒下传单……也就是假消息,言说我军欲从汉中四道进兵,魏军得知此信,必不敢轻举妄动。而后,我军便可直取陇右!再行声东击西之法!”

       “另外,此球还可用来运载士兵偷袭夺城、夺关。无论再高的城墙,再险峻的关隘,也无法阻挡天降神兵。”

       “足以,足以!”诸葛亮大喜道:“听幼常一席话,实令亮茅塞顿开啊。”

       “有此杀器相助,何愁蜀汉大业不成?!”

       闻言,马谡却摇了摇头,给诸葛亮泼起了冷水:“丞相,纵有此球相助,我方胜算仍不足五成。须知我蜀汉卧榻之侧,尚有一个反复无常的恶邻啊。”

       没错,说的就是你吴国!

       闻言,诸葛亮迅速冷静下来。

       有道理,吴国这个二五仔不能不防。

       一旦蜀汉拥有轻气球的消息传出去,必将成为公敌,蜀吴联盟一定会瞬间破裂,魏吴一定会联起手来对付蜀汉。

       届时,蜀国的局面就会更艰难。

       所以,眼下重中之重的是――藏拙,封锁住蜀汉有轻气球的事实,将这个杀手锏藏起来。甚至,连关中都不能再继续攻取了。

       因为蜀汉一旦拿下关中,与吴国的联盟就会及及可危。吴国,是不会坐视蜀汉成就强秦之基的。

       蜀汉最多最多只能拿下陇右,而后默默发展人口和国力,待到一个合适的时机,再拿出杀手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关中,乃至天下!

       思及此,诸葛亮叫来士兵,立即对相府实行封闭式管理,严防“秘密杀器”的消息外泄。

       与此同时,又颁布法令,将筹备北伐的事宜全部暂停,转为安抚民生,发展水利,鼓励百姓多生多育。

       等这一切措施都落实下去后,已是数日之后,时节也已在不知觉间进入了初春。

       春天,万物复苏,又到了动物繁衍的季节。

       雍州刺史府后院,马谡用力推着秋千,目视着羌女随着秋千的摆动,来回荡漾。

       羌女清脆的、欢愉的笑声响彻了整个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