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知准备的七夕礼物,却没能送出。

       七夕节就这样过去了。

       不过是半个月的时间,翡翠山的变化却不小。

       此前放牛的那一片草地,成了学堂,江行知经过的时候,听着朗朗的读书声,忍不住走了过去。

       翡翠山学堂不小,一共三层,每一楼都有五间房。

       江行知刚走过第一间,就看到了舒悦拿着书本念书,她念一句,底下的学生也跟着念。

       学生年纪小,认识的字很少,很多都念不准确。

       舒悦又停下来,教他们念字。

       她很有耐心,也很温柔,教他们读的认真,也让他们记忆深刻。

       江行知站在原地,目不转睛地望着舒悦,嘴角浮现出淡淡的微笑。

       她在教书育人,他在看。

       大抵是江行知的目光太过于热烈,舒悦察觉到,扭头望过去,正好看到江行知站在廊下看着她。

       两个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舒悦愣了一下,朝他点点头,继续上课。

       学堂一共有六个班,夫子还是少了,舒悦下完课,便把江行知带到歇息室,问他愿不愿意做夫子。

       江行知很干脆地答应了。

       江夫子下午就开始上课,他模样好,懂也不多,不仅教他们识字,还教他们丹青和外语,一时间,江行知成为学堂最受欢迎的夫子。

       即便是下课,都会有一大堆的学生等着他解答疑惑。

       小皇帝见他被学生缠着,快速溜到舒悦身边,要和她一起回去。

       “悦姐姐,凤姐姐今日做了汤圆,我们回去吃吧?”小皇帝拉着舒悦的手,就要离开。

       见江行知还在忙,舒悦点了点头,“走吧。”

       小皇帝开心了。

       一路上,小皇帝絮絮叨叨地和舒悦说起今日的趣事,直把人逗得哈哈大笑。

       江行知忙完的时候,望向舒悦的位置,哪里还有人?

       他揉了揉眉心,苦笑着。

       自从他上山以来,他和舒悦就没有好好说过一次话。

       本以为今天能够和舒悦好好聊聊,没想到她先走了。

       江行知把书本和毛笔放好,才起身离开学堂。

       七月的天,连风都是闷热干燥的。

       翠凤怕舒悦等人上火,不仅做了汤圆,还煮了清补凉,给他们降降火。

       舒悦要了一碗绿豆沙,小皇帝拿了一碗汤圆。

       小皇帝似乎很喜欢吃这些甜腻的汤圆,只见他用勺子舀起一个,然后咬一个小口,把里面的芝麻馅吸干,再把剩下的汤圆皮灌满汤水,他再吃下去。

       如此往复,一碗汤圆,就这样被小皇帝吃完了。

       一个人的衣食习惯,是很难一下子就改变的。

       这种吃汤圆的吃法,她恰巧就在另一个人身上见到过,动作一模一样,就连鼓鼓的腮帮子也是相似的。

       舒悦不禁有些失神。

       这世界上,真有那么像的人吗?

       小皇帝吃完汤圆,拍了拍肚子,“真好吃,凤姐姐,再给我拿一碗。”

       在这种时候,小皇帝就如同龄的孩子一样,喜欢吃甜腻的。

       翠凤可不惯着他,等会还得用饭,吃多了汤圆,就吃不下饭了。

       于是翠凤板着脸拒绝,“不行,汤圆没了,你留着肚子吃饭吧。”

       小皇帝不甘不愿地点头,随后又问翠凤要清补凉,翠凤依旧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