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浪小时候经常看电视台里的纪录片,印象最深的只有一句话:

       “春天到了,又到了动物们人与自然的季节...”

       现在,正是春天,逍遥谷里的各种动物忙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

       相亲,约会,筑巢,起窝...

       镜头里的两只鸭子,明显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却刚好被一个眼尖的观众发现,让周浪抓了现行。

       不过周浪这边人在山脚,离得很远,两只鸭子却不知道,自己此番花前水上,已经引来了万人围观。

       如果它们知道了自己有这么高的人气,说不定还要开个vip专场,来个老铁666,打赏够了就开整什么的。

       随着镜头的拉近,众人看清了在河里的两只鸭子。

       一大一小,一公一母。

       公的大些,黄嘴绿头栗色胸,白腹灰翅,不时扇动一下翅膀,羽毛末端却又有蓝黑白三色镶边,煞是好看。

       “卧槽~这鸭子好惨!”

       “咋了?”

       “天生绿帽啊!”

       “哈哈哈~这么一说果然有点惨绿惨绿的。”

       也有观众认识这种鸭子:“人家本来就叫绿头鸭。”

       “浪哥,这鸭子在干嘛啊?你说的鸭片是歌舞片还是武打片啊?”

       那母鸭子看着小一些,河水明明是流动的,它却仿佛像卡住了一样静静地漂浮在水中,看上去呆头呆脑,而且全身上下,麻麻赖赖,灰不溜秋的。

       绿头公鸭正围着那只母鸭子转着圈儿划水,不时还嘎嘎叫着,拍打着翅膀。

       这公鸭子绕着母鸭子盘了几圈之后,慢慢地靠近它,拿头轻轻地拍了一下母鸭的背。

       不一会儿,又轻轻拍了一下母鸭的头。

       就这么拍拍拍,拍拍拍。

       几次下来,整个母鸭的身体几乎已经快要没入水中。

       那公鸭眼前时机成熟,灵巧的一跃,站了上去。

       几秒种后,又跳了下来,没事鸭一样地游开了。

       “???”,“???”...

       “就这?”

       “说好的鸭片呢?”

       “进来了吗?出去了...”

       “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我还没说完呢,这就完事了?”

       “嘿嘿~我好了。美滋滋!”

       “楼上神人!受我一拜~”

       “浪哥,好短。”

       “短。”

       “短。”

       周浪没想到自己让大家看个鸭片,众人还觉得不过瘾,赶紧解释:

       “这年头有得看就不错了,要啥自行车啊?太长的话,那咔嚓一下可就全都没了!”

       有了这个小插曲,一路上倒是更加热闹起来,

       不过正混迹在观众里的宋晓芸几人却又一脸不解起来,几个人又把张翔抓进群里开起了小会。

       “张翔,看着可比你上次去拍回来的风景漂亮多了!”

       “我...我不知道啊,阿浪没带我去过。”张翔也有点委屈。

       “这家伙太不仗义了,有这好地方还给我们藏着掖着,一会儿下播了要好好拷问他。”

       “就是!”

       这边正说着话,周浪又走了一段时间,已经来到了采石场边上,远处又高又陡的悬崖又出现在了众人的视线里。

       “浪哥,这悬崖看着好高啊,有没有什么名字?”

       “那怎么没有,就叫大青崖,以前是叫落鹰崖的。”周浪一边继续往前走一边答道。

       “干嘛要改成大青崖啊?我看叫落鹰崖挺好啊,听着就威风!”

       “我也觉得落鹰崖比较有排面,一听就很霸气!”

       “同意的抠1。”

       “1”,“11111”,“111”,“1”...

       周浪看着众人的发言,叹了口气说道:“鹰都不愿来了,怎么还好叫落鹰崖呢?...”

       人穷的时候,什么事都干的出来。

       以前,上湾村一直是有鹰的。

       村民们一直和鹰长久和睦相处,二十年以前。

       听七叔公说,在古早年间,他还是小孩的时候,上湾村有不少鹰。

       那时候上湾村才二十多户人家,周围全是大山和原野。

       村子边上的山里,有很多大树,不少山头大树的枝杈上,都有巨大的鹰巢,隔着很远很远,就能看见。

       上湾村的人喜欢鹰,从前。

       为了方便它们捕猎,村民们甚至会在田间地头竖起高高的竹竿,在上面插几根横梁,好让它们更好地休息和侦察。

       据说,那叫鹰桩。

       一只鹰站上面,一天能抓好几只老鼠呢。

       人往下面过,它们也不害怕,有时候还叫几声,打个招呼。

       多少年了,都是这么过来的。

       有一天,生活突然困难起来。

       大家都很饿,到处找吃的。

       有人嫌鹰抢了自己的老鼠,闹了起来,嚷嚷着要吃鹰。

       经过商议,村民们拔掉了祖祖辈辈竖的鹰桩。

       鹰,就变得少了。

       又有一天,来了一拨人,砍了很多的大树,支援建设去了。

       那段时间,村里的铁锅都被收走不少。

       鹰又少了很多。

       后来,能吃饱饭了,人多了起来。

       鹰却更少了。

       村民偶尔会发现它们的尸体,都是捡了死老鼠中毒的。

       总之,好像不管因为什么,鹰就这么慢慢地越来越少。

       到周浪出生的时候,上湾村就只剩下一对鹰了。

       其他的要么死了,要么走了。

       这对鹰却顽强地适应了一次次的巨变,留了下来,甚至它们巨大的鹰巢,就架在村里周为富家的梧桐树上。

       绝不是什么假话,因为周浪很小的时候,亲眼见过的。

       在还是小孩子的周浪眼里,那颗梧桐树巨高巨高,抬起头来望断脖子,能戳着天的那种。

       梧桐树上的鹰巢枝杈纷乱,就像一座巨大的柴堆。

       周浪觉得,自己整个人坐进去都没有事。

       他心里老是想着,等自己长大了,一定要爬上这梧桐树去看看,那里面到底是什么模样。

       那对老鹰总是在上湾村高高的天上盘旋着,盘旋着...

       偶尔,也发出一声高远的清鸣。

       他小时候在村里玩,不管在什么地方抬起头,总是能看见鹰在蓝天上悠悠打转的剪影。

       仿佛,那是上湾村的图腾。

       还是小孩子的周浪总以为,它们会一直在的。

       有一年春天,周为富从外面带回来一个外地人,住进了自己的家里。

       两天后的一个中午,凄厉的鹰唳声打破了上湾村的宁静。

       人们纷纷奇怪,为什么老鹰变得如此反常,等来到梧桐树下的时候,发现鹰巢已经被破坏了。

       外地人带走了雏鹰,周为富得了二百块钱。

       “我家的梧桐树,我爱咋弄咋弄。”面对村民的指责,周为富满不在乎地说道。

       两只老鹰一直绕着上湾村不停的盘旋着,哀鸣着。

       那是小时候的周浪听过印象最深的声音,这么多年了,都没能忘掉那种绝望和怨恨。

       整整三天后,鹰飞走了。

       一去二十年。

       从此之后,上湾村再也没来过一只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