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作为《大宋中华报》镇店之宝。

       什么,我同时可以提一些合理要求。

       琴棋书画,相得益彰。

       《红楼梦》《长短句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可以交换。

       还必须是原版。

       必须作者签名。

       心须全套。

       购买的商人一一对应。

       才依依不舍以三千贯铜钱的价格出售。

       赵平就这样终于得以如愿得到。

       成功于今天在静远酒楼挂出来。

       两人看了眼前人文风景,顿时热血沸腾,恨不得投笔从戎为大宋赴汤蹈火。

       盆景更是不错。

       整个大厅一共分成七排摆放了四十九个案桌。

       上面分别摆放万年青盆景、朴树等多种盆景。

       进去才发现,里面人物也不简单。

       一个七品官员。

       两个八品官员。

       难道这个酒楼有什么背景?

       那个二十多岁的绿袍官员官员不得了。

       竟然是七品。

       他的两边分别坐着两个八品青袍官员。

       一个五十岁左右,一个四十多岁。

       这倒罢了。

       里面还有仕女打扮女人与十岁左右的小郎君。

       而且小郎君就坐在五十多岁的青袍官员旁边。

       小郎君旁边是三个戴着帷帽的女人。

       帷帽女人旁边是三个只有十一岁左右的小娘子。

       四十多岁官员旁边则是四十多岁的男子。

       这个男子旁边则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俊美男子。

       他们案桌上面都有乐器。

       有的是琴,有的是筝,有的是笛子,有的是箫。

       听到有人光临,顿时停止下来。

       这一层是什么楼?

       让陆伟及杨涛二人摸不着头脑。

       官员、小郎君、文人、仕女。

       布局恢宏庞大,书画对联让人景仰。

       显然不是青楼。

       他们在做什么?

       而且只有举人才能进入。

       带路的童子对着里面喊道:“禀告小郎君,临安举子陆举人、杨举人到。”

       里面的丝竹声音顿时停顿下来,众人不禁一起向大门望去。

       见到两位二十左右的文人,他们进来就向里面人施礼。

       那个小郎君急忙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他双手一拱,然后指着眼前的座位说道:“小子赵平参见两位举子,小子如何有幸,能够得到两位举子大驾光临。请坐,请坐。”

       原来传说中的赵平竟然仅仅十岁左右。

       真的是海水不可斗量,人不可相貌,

       陆伟、杨涛急忙还礼:“陆伟、杨涛参见小郎君,小郎君年纪轻轻,却名扬天下如雷贯耳,让我等惭愧,惭愧。”

       经过赵平介绍。

       二人才知道眼前这些人物不得了。

       知县辛志才及幕僚辛东。

       县学学正兼《唐诗三百首》作者袁涛。

       县学直学钱绍。

       报坊坊主赵李氏(娘亲)。

       举子兼《长短句三百首》作者李月秋。

       静远酒楼楼主李梅氏(舅母)等。

       听到住宅及酒楼收回。

       舅母迫不急待从赵家庄赶回。

       自己的家产被那个狐狸精抢去!

       与她一起来到县城的还有李涵梅、姜莺、洗灵珠、赵龙、王国尔。

       陆伟及杨涛二人心里暗暗吃惊,这些都是昌元县知名人物。

       为何要来到这里?

       难道他们闲得无聊吗?

       显然他们不可能。

       赵平把三楼设置成这样高档。

       是想通过《大宋中华报》这个平台。

       把它打造成一个文化论坛。

       当然它必须具有赵氏特色由自己主导的。

       辛志才一直关注赵平及《大宋中华报》,接到请帖与幕僚辛东欣然前往。

       袁涛是《唐诗三百首》作者,自然要到现场捧场。

       直学钱绍是以师舅身份来参观。

       果然《大宋中华报》后台不小。

       当然也人才济济。

       一边行礼,一边暗暗感叹。

       昌元县真的是山青水秀人杰地灵。

       陆伟与杨涛互相看了一眼。

       陆伟然后问道:“小郎君,请问我二人的先祖画像是你让他们挂上吗?”

       赵平不禁一惊,难道二人专门找上门来。

       埋怨我未与他们商议。

       就擅自作主把他们先祖画像挂上?

       赵平只得点点头承认。

       对方非要自己取下。

       也只有取下。

       没有料到两人一起躬身向赵平行礼,说道:“谢谢小郎君。陆家(杨家)感激不尽。”

       原来陆伟与杨涛特此感谢赵平。

       因为把陆游、杨万里画像与李白、苏东坡一起展示出来。

       赵平不禁大汗,自己只是把他们祖先来作广告。

       没有料到他们竟然如此感激。

       哦,终于明白了。

       陆游、杨万里历史上地位,那是几百年之后才把他们在抬那么高的。

       现在自己提前把他们地位与李白、苏东坡齐名。

       他们怎么不感激。

       这个无心之举,竟然有如此意外收获。

       而赵平更加高兴。

       不是四川的举子。

       还是京城的举子。

       还是大宋两个非常著名的诗人的后代。

       况且又是举子,含金量比较高。

       这个已经超乎自己意料之外了。

       但是赵平还是有自己的烦恼。

       一边高兴,一边叹气。

       高兴的是收到了两个举子,不高兴的是舅舅的家里事情。

       舅母更是火冒三丈!

       那个狐狸精不但没有赶走,反面竟然堂堂正正成为外室。

       赵平娘亲戴上帷帽她也跟着戴着帷帽。

       没有想到那个狐狸精也跟着戴上帷帽。

       赵平娘亲戴上这个是因为她是良家。

       可你是青楼女子,而不是良家呀。

       而且还堂而皇之坐在自己妹妹侧面。

       妙儿此举难道相与舅母分庭抗礼?

       一个是青楼女子出身,一个是良家女子出身。

       一个是明媒正娶,一个是外室女子。

       难怪舅母胸口气得起伏不停。

       酒楼差点垮掉的原因竟然是娘家人,让舅母理亏。

       虽然不得不默认妙儿的外室身份,但是坚决不会让人进门。

       不由得感到齐人之福不好享受得,舅舅还得好好努力。

       自己的弟子当然要照顾。

       赵龙、王国尔让来见识见识,暂时作为看守的门童。

       在陆伟与杨涛进来之前,赵平、袁涛、娘亲、舅舅、妙儿等轻松交流。

       是通过演奏《沧海一声笑》、《梁祝》交流经验与心得。

       这是天上才有的乐曲。

       而且也前所未闻,

       自然兴趣浓厚。

       辛志才、钱绍、辛东跟着一起演奏两首曲子。

       当然,赵平现在只能通过笛子演奏。

       没有料到意外事情发生了。

       娘亲发怒了。

       训斥赵平。

       说琴棋书画,而不是笛棋书画。

       在娘亲的强烈要求之下。

       赵平不得不躬身行礼答应,说一定抽出时间学习用琴和筝。

       袁学正跟着火上浇油。

       当众批评赵平的素描画。

       太死板生硬毫无意境。

       也应该跟着他学画。

       赵平也只得躬身行礼。

       答应跟着老师学画。

       此时,昌州重庆的几位举子也进来。

       他们分别是张昌、唐彬、梁强、黄宁、邹晓。

       年龄都不大。

       从二十到三十岁都有。

       众人在一起各抒己见。

       赵平提出说大宋政策有些保守了。

       众人顿时陷入沉默之中。

       陆伟与杨涛嘴角张了张,最后最后还是没有说出。

       张昌沉默之后说道:“大宋太缺乏马匹了,如何进攻,而且现在胡人比以前的辽国、金国更加强大,这个如何进攻?”

       赵平不禁问道,岳爷爷又是怎么击败金兵呢?

       众人陷入沉思。

       现在已经是初夏,天气正在逐渐炎热。

       有人已经掏出扇子,给自己来点凉快。

       赵平哈哈大笑,双手一拍。

       几个十四岁左右的粉红褙子小娘子鱼贯而入,。

       盈盈用盘子给在座的各位端上冰镇银耳。

       奇怪,小小县城也有冰镇银耳?

       众人不禁大吃一惊。

       须知这里不是皇宫。

       怎么有这么多的冰来做冰镇银耳?

       吃着这冰镇银耳,个个只觉得浑身毛孔仿佛被冷风拂过。

       心中那种凉爽的感觉简直是舒服极了。

       冰是那里得来的?

       是赵平用硝石溶解于水得到的。

       成为赵家庄及静远酒楼又一赚钱利器。

       众人在一心一意品尝冰镇银耳。

       赵平转过话题,问这些士子对《大宋中华报》如何看待。

       众人包括辛志才、袁学正等一些叫好。

       赵平说到,他准备成立一个新闻部门。

       专门报道大宋各地有趣的新闻。

       不知各位有兴趣没有?

       有人陷入沉思之中。

       赵平趁热打铁诱惑。

       这个记者的事情是兼职,可以把各地所发生有趣的事情写成文字。

       是有润笔的。

       当然多少是根据稿子的影响力及字数给予。

       既有名气,还有实惠。

       何乐而不为?

       这些举子互相看了看,高兴点点头,一起称是。

       赵平又趁机举例。

       今天从包括临安来不少学子来观看对联。

       这个可是有影响力的大事。

       再如不久之前,嘉定府大宋军队又打败了胡人的进攻,等等。

       只要这些让人们感兴趣写作稿件都可以投稿。

       采用之后都有润笔的。

       辛志才一听,急忙暗暗叫好。

       赵平这个可是把昌元县打造成大宋文化之县、教化之县。

       这个不知给他增加多少政绩!

       心里对赵平越来越赏识了,也在一旁给现场学子鼓励。

       不愧是两个历史有名的爱国诗人陆游及杨万里的后代。

       陆伟及杨涛听了此话热血沸腾,当即表示支持。

       当即录用。

       两个分别成为新闻部的正副管事,办公地点就在三楼议事厅隔壁的公房。

       但是上战场风险确实高。

       必须得加强防备。

       而且要及时报道必须配备马匹。

       但是赵家庄能够提供。

       对于敢于上前线采访者还有福利。

       赵家庄将提供马匹,宝剑、护甲与经费支持。

       这个让不少人心动。

       要知道,大宋最缺乏的就是马匹。

       赵家庄竟然还有马匹,就是辛志才听到也有些羡慕。

       这些学子还不知道赵家庄的宝剑是如何锋利。

       如果知道了,不少会打破头去争取。

       正当众人兴高采烈地谈天论地此时,一身举子服装的洗星闯进,来到赵平面前一礼。

       他说出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

       “小郎君,大事不好,官府说自家们的工匠是胡人细作,被抓住关押到牢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