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平甩出一两银子。

       老鸨用牙齿一咬之后,顿时眉开眼笑,允许舅舅与赵平到妙儿的阁楼。

       在一个十二三岁左右的小丫环带领之下,通过楼梯,穿过走廊,来到一个雅间。

       赵平只见这个雅间确实不愧为雅间称号。

       一张案桌上放着古琴。

       墙上是一幅仕女画,画中一个仕女在赏花,蝴蝶围绕花在飞舞。

       妙儿看来是一个有内涵有文化青楼女子。

       另外案桌上面还有笔墨纸砚,还有叠得整整齐齐的《大宋中华报》。

       这个已经成为最得文人士子青楼喜欢并流行物事。

       摆设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修养。

       妙儿正在支首,仿佛有所思看着最近一期报纸。

       听到脚步声音,妙儿不悦丫环说道:“画眉,不是对你说了,现在我身体抱恙,不能接客。”

       舅舅一听,顿时大为感动,对着妙儿说道:“妙儿,今天我来特地为你赎身。”

       妙儿一听,就要向舅舅扑去。

       赵平咳嗽一声,妙儿与舅舅脸一红。

       妙儿上前对着赵平一礼,说道:“妙儿在此有礼,多谢小郎君。”

       妙儿现在身份还是青楼行首,得对赵平这个大恩大德之人行礼。

       赵平急忙侧身让过,这个可是未来半个舅母。

       赵平行礼之后同时口里说道:“小子只是尽自己本分,妙儿大家不必客气。”

       舅舅带着妙儿及赵平,来到老鸨的房间。

       舅舅给老鸨一礼,说尽好话,提出要给妙儿行首赎身。

       老鸨一听,指着舅舅一顿臭骂。

       说妙儿被舅舅破身,青楼损失巨大。

       如果赎身,价格必须是五千贯铜钱。

       少一个子儿都不行。

       理由是妙儿是行首原来清倌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青楼的摇钱树。

       可怜的舅舅为了妙儿差点让酒楼几乎破产。

       无论如何,他没有料到妙儿身价这么高。

       竟然比他破产之前总资产还要多,一下子愣住了。

       妙儿也在一旁不停向老鸨哀求减少赎资。

       老鸨一个耳光给妙儿打去,说她破身坏了她的好事。

       赵平大怒,上前一个耳光把老鸨打得晕头转向。

       老鸨大喊大叫,让人前来打架。

       那些青楼的打手也来了。

       一个打手捞衣扎袖就向赵平冲来。

       这是一个肌肉发达的大汉。

       脸上充满坚定与自信。

       显然不是一个弱手。

       “呼”风声就传过来。

       赵平闪身让过。

       马步一蹲。

       全身用力。

       顺手一拉,

       那个人身子晃了几下。

       最终还是没有站稳。

       摇摇晃晃倒下。

       一个鲤鱼打挺。

       随即站起。

       然后左脚站立,身子斜着。

       右脚抬起向赵平扫来。

       赵平身子一偏,随即右手猛击对方小腿。

       让赵平吃惊的是,对方小腿坚硬如石头。

       让赵平拳头传过来阵阵疼痛。

       对方一身横练硬功夫不弱。

       赵平强忍拳头传过来的疼痛。

       身子一矮,右脚向对方单脚狠狠踢去。

       那人再也不能站稳。

       “砰”一声倒在地上。

       但是他依然没有忘记还击。

       右脚又是向赵平扫来。

       赵平闪身躲过。

       那人又是一个鲤鱼打挺起来。

       右脚站立,身子斜着。

       左脚向赵平扫来。

       原来是一个左右开弓的高手。

       赵平身子一矮,侧着身子。

       用右手手肘狠狠撞击小脚。

       “砰砰”声音之中,传过来硬碰硬的声音。

       赵平右肘感觉痛不可忍,差点眼泪流出。

       人也摇摇晃晃。

       但是还是坚持没有倒下。

       对方“砰”的一声倒在地上。

       赵平又是一脚扫去。

       他一边用手狠揉左脚小脚,一边说道:“不打了。不打了。某认输。”

       赵平以为自己坚持不下去了,没有料到对方反而率先投降。

       其实他的右脚已经被赵平打伤,没有想到换左脚反而伤得更重。

       只好认输。

       玉春青楼其它打手也同样被赵家庄的护院收拾,个个倒在地上伸吟。

       没有料到打手也不行。

       老鸨顿时顺势倒在地上。

       大声打滚撒泼哭泣。

       她发誓说,永远不会让舅舅给妙儿赎身。

       赵平上前冷冷一笑。

       上前偷偷在老鸨的耳边悄悄说了几句话。

       老鸨一听大惊失色,立即给赵平叩首要求不要报道这些。

       赵平冷冷地问老鸨,妙儿赎身要多少银子?

       老鸨披头散发钗子在地上也顾不得了,银子也不想要了,现在只想把这几个瘟神送走了事。

       赵平让种华给老鸨六百贯会子作为赎身本钱,对老鸨说道:“妙儿大家出道以来,给玉香青楼挣钱差不多万贯吧。这远远超过你在妙儿身上的投入。”

       赵平还说出自己的道理,必须让她口服心服。

       “本郎君知道你心里不太愿意,可是你们玉香青楼也用了本郎君的诗词,本郎君还没有收你的润笔银子。这些诗词每首作价百贯,润笔一共六百贯,加上现在给你的六百会子,玉香青楼赚大了。”

       老鸨起身很不情愿把妙儿卖身契拿出。

       妙儿看了她的楚楚可怜望着的丫环画眉一眼,说道:“小郎君,画眉与我情同姐妹,还望小郎君想办法。”

       赵平点点头,从手中找出一百贯赵家庄提货卡给了老鸨。

       老鸨害怕赵平反悔,立即一把抢过提货卡。

       同时急忙把画眉的卖身契交给赵平,兴高采烈把提货卡放在怀里。

       对于丫环这个可有可无的角色,老鸨巴不得卖得越多越好。

       但是赵平做法却让妙儿深深感动。

       妙儿过门之后,也只有画眉才是她的人,舅舅家里让她既恐惧又向往。

       毕竟,舅舅家里还有一个大妇。

       她再讨舅舅喜欢,也只是一个妾而已。

       妙儿与画眉收拾属于她自己一些财物。

       她来到老鸨面前,恭恭敬敬地跪下,哭泣叩首三下:“妙儿感谢妈妈的养育之恩,此生永远难忘。妙儿以后有空会来看望妈妈的。”

       老鸨拉着妙儿的手,用手帕不停擦拭眼泪说道:“妈妈真的舍不得让妙儿走,你有空可来看看妈妈呀。”

       老鸨虽然是怀着赢利的目的培养妙儿,但是她对妙儿有着养育多年,多多少少是有感情的。

       况且妙儿这个摇钱树走了,她心里自然痛苦万分。

       妙儿必须安置。

       舅舅没有铜钱。

       舅母是强烈反对妙儿进门。

       舅舅也不敢私下让妙儿进家门。

       赵平于是给舅舅购买了一套五室住宅,暂时作为妙儿与画眉安家之处。

       对外则是说赵家庄暂时借给舅舅的,娘亲看了赵平的安排,也点头同意。

       舅舅见到赵平把事情安排得妥妥当当,当然心里感激。

       他犹豫几下,终于忍不住问道:“开始妈妈无论如何也不同意给妙儿赎身?平儿是如何得到的?”

       赵平看了妙儿几眼,妙儿与她的丫环也好奇望着他。

       于是赵平说出原委。

       赵平在老鸨面前说了这些。

       如果你不给妙儿赎身,那我就不客气。

       你们玉香青楼不是让逼清倌女子吃药破身?

       你们不是强迫清青楼女子在天葵期间接客吗?

       你们不是从人贩子手里低价购买没有乐藉的女童来训练?

       你们不是把不听话的女童活活淹死?

       我只是让事件让《大宋中华报》报道出来,让人们看看玉香青楼是什么货色。

       如果这些见不得光的阴暗丑陋暴露出来,那么高高在上的青楼与普通妓院还有什么区别?

       还能凭什么能够吸引文人士子的注意力。

       舅舅不禁愕然,没有料到表面高高在上的青楼。

       竟然也有如此阴暗丑陋的一面。

       他不禁向妙儿望去。

       妙儿犹豫几下,最后还是回答:“我好像听说过。”

       她不敢说得太多,毕竟她是那里青楼出来了。

       舅舅现在也明白为何要把丫环画眉也赎身。

       她害怕画眉也落得那个下场。

       到了第五日,《大宋中华报》终于在“敬请期待”给出答案。

       昌元县的静远酒楼明天开张,有三幅征求下联。

       答对其中一幅,奖励一贯铜钱或者提货卡!

       答对两幅,奖励三贯铜钱或提货卡!

       答对三幅,奖励五贯铜钱或提货卡。

       玉春酒楼掌柜贺元辉手里看完《大宋中华报》。

       把报纸放在桌子上面。

       冷冷一笑。

       他微笑对着王文赋说道:“王举人,这个你放心。静远酒楼已经彻底完了。没有再爬起的可能了。”

       王文赋喝了一口醉春风,摇摇头说道:“贺掌柜,小心能驶万年船。当初我也这样认为我们团茶是十拿九稳的,请的点茶之人也是昌州第一的刘一手。没有想到竟然在阴沟翻船。”

       说到这里,他停顿一下,说道:“喝习惯了团茶,再喝这个醉春风,确实一个清新天然,一个醇厚庄重。”

       王文赋又喝了一口醉春风,说道:“没有料到我越来越喜欢醉春风了。”

       贺元辉打量他手中的醉春风及茶杯,依然用碗盛着团茶,大口喝了进去。

       然后摇摇头说道:“王举人,醉春风是你们文人喝的。我们这些粗鄙之人喜欢的团茶浓烈。”

       贺元辉其实也读书识字,只不过没有难过发解试。

       心灰意冷跑到京城。

       在京城他有一个宗亲在酒楼当掌灶。

       因此得以学到一身炒菜的本事。

       于是回到昌元县从掌灶做起,现在已经是玉春酒楼的掌柜。

       他对王文赋说道:“王举人请点茶大师仅仅在昌州。昌州在四川不值一提,更何况大宋。我的炒菜可是整个大宋最顶尖的。静远酒楼能够做到这些吗?”

       人们看到《大宋中华报》之后议论纷纷。

       昌元县的人们不禁懵了,静远酒楼不是已经垮了吗?

       为何又要重新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