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大宋被胡人压制得太久了。

       只有被迫龟缩在城内坚守,不敢主动出击。

       虽然终于守住城市,可是代价太大。

       老百姓遭殃呀。

       这是大宋第一次可以掌握战争主动权的兵器,使众人终于看到战争获胜的希望。

       众生百象。

       忍不住哈哈大笑。

       有的忍不住捶胸顿足。

       有的涕泪交加。

       有的抱头痛哭。

       有的互相拥抱一起跳跃。

       有的抱在一起又哭又笑。

       有的不停向苍天祷告,有的互相祝贺!

       洗星杨云他们的上前仔细打量被掀翻的黄桷树。

       也有人拾起那些被炸得粉碎木板露出笑容。

       也有人观察到飞远木板及树木上碎片的土陶而瞠目结舌。

       等等。

       翠竹紧紧依靠他,含情脉脉充满柔情望着他。

       眼里全部都是崇拜。

       她的柔软紧紧贴着赵平的胳膊。

       赵平想甩开她,哪知她反而依靠得更紧,眼里充满幽怨甚至绝望。

       赵平想起娘亲嘱咐,最后只好依她。

       翠竹给了赵平一个白眼。

       她是赵平的贴身丫环,成为赵平的侧房那是早晚之事。

       哪里料到半路上杀出洗灵珠来。

       对于这个家族非常贫穷的小户人家,她本来毫不在意。

       偏偏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这个对于琴棋书画并不擅长的小娘子偏偏成功。

       她通过大胆表白,成功上位。

       翠竹心里突然有了严重危机之感,况且对方还有洗家作为后盾。

       翠竹也不示弱。

       一方面赢得娘亲的支持,还把兰儿及夏荷秋霜四个同为丫环拉在一起,

       她们都没有娘家苦命人拉。

       她们目标是未来的二房洗灵珠。

       一柱香之后,等到众人发泄之后。

       赵云接过铁皮喇叭喊道:“诸位,下面我命令,归位!”

       众人迅速回到原来的位置,一起互相拥抱互相祝贺!

       没有办法,大宋被外来势力压抑得太久了!

       大宋擅长的防守,由于缺乏马匹,一直被动挨打!

       现在赵家庄不但有骑兵,而且还有天下最厉害的进攻的兵器!

       赵家庄已经不知不觉成为大宋未来进攻的希望!

       曹克提出一个众人心中的问题:“小郎君,卑下看到小郎君制作的神兵利器,必定让胡人所向披靡。卑下与同袍深深感到感激,也一起向小郎君祝贺。”

       “现在自家们已经生是赵家庄人,死是赵家庄的鬼,与赵家庄同生共死。”

       “不过,由于卑下及同袍家属不在赵家庄,难免心里有所牵挂。不知小郎君可否开恩,让卑下及同袍家属也搬迁到赵家庄?”

       说完,曹克抬头看着赵平,心里难免有些忐忑不安!

       毕竟这个要求有些过高了。

       赵平完全可以答应,也可以不答应。

       赵平顿时台下几百双火辣辣眼睛,将士们虽然口称把赵家庄当成自己的家了。

       然而只有当家属在赵家庄这里,他们才真正把赵家庄当成自己的家。

       这个确实关系着几百将士军心归属的问题,心里直叹确实权力越大责任越大!

       不过赵平也理解将士们的想法。

       与醉生梦死的大宋其它地方相比较,赵家庄是也许是众人觉得最有安全感的地方!

       更何况这里朝气蓬勃,各种新奇产品花样百出,经济发达。

       吃穿住生老病死赵家庄已经基本包干,他们有这种想法也不觉奇怪。

       赵平接过铁皮喇叭说道:“赵家庄既是我的家,也是各位的家,请各位放心,既然是各位的家,当然欢迎各位家属!”

       台下各位军士顿时志气大涨,一起高声跪下大喊:“谢谢小郎君,我等必定誓死保卫赵家庄。”

       赵家庄虽然推出的非常有文化的茶叶。

       但是在文人眼里,依然还是充满铜臭的地方。

       这不能怪别人,只能怪赵平自己。

       因为赵平所写的大部分诗充满了铜臭。

       没有办法,赵家庄制作是人们从来没有的物事。

       偏偏大宋人们喜欢诗词。

       而赵平为了让人们迅速了解这些物事的性能,基本上每个新物事都写诗。

       还美其名曰广告诗,然而大部分文人不接受这点。

       他们称赵平的诗是铜臭诗。

       当这个称号传到赵平耳朵里面。

       赵平不得不为对方称号之精准而赞叹。

       其实他不知道这是王文赋派人放出去的。

       他时时刻刻都在算计赵平。

       但是赵平也无法否认这点。

       自己的诗确实充满铜臭。

       可是如果这些文人以后如果给自己安了一个铜臭诗人。

       那可是真的遗臭万年。

       可能以后有诗仙、诗圣、诗鬼。

       最后还有一个诗臭。

       诗臭是哪个?

       大宋赵平也。

       自己的后代可能永远无法抬头。

       不行,不能让自己成为诗臭。

       必须洗去诗的铜臭味道。

       可是如何才能洗去铜臭味道呢?

       自己本来就是一个工科生,写诗作词纯粹就是业余爱好。

       但是身上的铜臭必须洗涤,特别是这个讲究名声的时代。

       如果不洗涤铜臭诗人的臭名,甚至对仕途也有影响。

       必须想法子洗涤铜臭。

       昌州王小二很不幸,因为他父亲亡故了。

       他还有一个八岁弟弟,一个六岁妹妹。

       他才十岁。

       他想出去做小工,可是也没有人要。

       他看着一个与他差不多大冒充乞儿去当“铁算盘”(小偷)。

       他穿着皮纸衣服,肚子饿得“咕咕”直叫。

       他从家里拿着一个碗,就要去行乞。

       却不料比他一个高大的少年一脚给他踢来。

       接着传过来他的大声吼叫:

       “滚开,这是我的地盘。”

       王小二只好垂头丧气回去,没有想到就是乞儿也做不成。

       当“铁算盘”更没有勇气,他害怕被别人打死。

       他回到家里。

       正在织布的娘亲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

       他娘亲一边抚摸伤口,一边说道:“小二,你爹爹死得早。你得找一份活计了。”

       他一听,难道娘亲不要我?

       当即就痛哭起来。

       他娘亲擦干他的眼泪说道:“小二,这个生计是娘亲给你争取来的。非常轻松。”

       怎么,还有这种好事。

       娘亲不会把我卖了吧。

       自己不用去乞儿了吗?

       想到这里,他越来越害怕。

       失去了父亲,难道娘亲也不要我了吗?

       半夜没有睡好,后来实在熬不住,终于睡着。

       次日,他穿着一身干净的衣服。

       与娘亲来到赵家庄的店子面前。

       这里还有十个与他差不多的童子。

       说是让他们出去推销报纸。

       就是一种《大宋中华报》的报纸。

       《大宋中华报》是什么?

       他不知道,但是赵家庄他知道。

       是给赵家庄打工,这个没有问题。

       他们领到一个布料袋子,里面装着纸。

       这个好高大上呀。

       这是文化人的象征。

       掌柜说了,把袋子报纸送给文人。

       只要有人看,就可以得到一文钱。

       哦,这个生计确实比较轻松。

       可是能够挣到多少呢?

       这个才是关键。

       但是他分外珍惜这份生计,大街小巷跑来跑去。

       特别是茶馆酒楼青楼,还有学堂。

       总之,他牢记掌柜话。

       一个人多的地方,另外一个就是文人的聚集的地方。

       没有想到,一天下来,他也能够挣到五十到一百文。

       还可以到赵家庄那个超市购买大米,可以打九折。

       这是掌柜亲自说的。

       这是给赵家庄做事的人优惠。

       现在昌州的儿童越来越吃香了,因为他们也有一份正正当当的活计。

       而且随着报纸发行量越来越大,他们每月收入也是三贯左右。

       加上可以享受赵家庄的九折优惠,养活一家人也没有问题。

       在报童的叫喊声音之中,昌州茶楼、酒楼、青楼,人们口里的话题越来越离不开《大宋中华报》。

       说书者需要它的故事进行再加工。

       茶客需要它作为谈资。

       青楼比妓院之所以高档,就是因为需要文化。

       文化哪里来?

       一个是文人来捧场。

       其二就是需要诗词来传唱。

       而文人士子之所以有人看,也主要是《西厢记》起了作用。

       但是这折子太短了,《西厢记》很快就完了。

       县学等这些文人阶层也失去了兴趣,报纸也销量立即下滑。

       赵平只好把《红楼梦》这个经典长篇名著及加了上去。

       这下《大宋中华报》整日成为学堂、衙门、青楼、茶楼、酒楼的必看之物。

       《红楼梦》是人们口中必谈话题,如果你不谈与《红楼梦》话题,必然受到人们的鄙视。

       人们见面谈的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谈话就是《红楼梦》人物的事迹。

       猜测下一步他们的命运如何,每天迫不及待想看看下期的报纸。

       现在最爱欢迎的人是谁呢?

       当然是报童。

       人们现在最关心就是报童身影在什么地方。

       喜欢诗词的也有话题。

       赵平趁机同时推出《一诗一词》及《岳飞传》。

       就是舅舅及袁学正编辑过的《长短句三百首》及《唐诗三百首》。

       在宣传文化科办公的娘亲看见《红楼梦》稿子之后,见到赵平每次都要抱着他啃几口。

       赵平只好脸红耳赤接受充满口水的母爱,让一边的姜莺、李涵梅、秋霜忍不住偷笑。

       看了赵平回头有的恨恨瞪了一眼,或者给他白眼。

       一时间,《大宋中华报》畅销昌州重庆。

       一些有眼光的商人与货物一起运到四川、临安、岳阳、泉州、广州。

       大胆的甚至运到大理、罗氏鬼国、高丽、倭国、安南乃至胡人所在地方。

       没有料到处都有市场,而且越来越受到欢迎。

       报纸成为让赵家庄真正高大上的文化品牌。

       没有办法,赵平的那些虽然充满仙气的仙皂、花仙子水粉、仙炭、仙炉、仙水泥等,虽然都带有仙字,但是在文人雅士们看来,都充满商人那种铜臭味道。

       赵平趁机在《大宋中华报》发行一月之后实行收费政策,虽然发行量当时下降一半以上。

       不过不久发行量还是逐渐上升,直到半月之后基本与收费之前持平。

       赵平知道,这个完全是《红楼梦》在支持的结果。

       这天赵平训练,一个士卒突然跑到台上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