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梁,皇城。

       刘宝顺进宫面圣,被人挡在大殿外。

       “陛下正在和几位大臣商量军国大事,大殿下晚些再来吧。”

       “什么时候商量军国大事,本殿下不能旁听?是要打仗了,还是要干什么,竟然还不许本殿下旁听?”

       刘宝顺气极反笑,克制着动手将内侍扇飞的冲动。

       内侍怕他啊!

       还是硬着头皮,赔着笑,“不是咱家故意为难殿下,是陛下下令,不许殿下进去。”

       闻言,刘宝顺眼神都变了。

       “父皇当真下了此令?”

       “咱家不敢哄骗殿下,千真万确。”

       “此刻,谁在里面?”

       内侍也不隐瞒,张口说了几个大臣的名字。

       顿了顿,他又小心翼翼说道:“四殿下也在里面。”

       “老四?”刘宝顺呵呵冷笑,咬牙切齿。

       “老四能进去旁听军国大事,本殿下却不能进去?什么时候兴的这个规矩,本殿下怎么不知道。你让开,我不想伤你。”

       “殿下饶命啊!咱家奉命守在这里,若是让殿下闯进去,就是失责,是要杀头的啊!”

       内侍都要哭了!

       刘章的规矩很大,也很严格。

       皇宫大内,堪比军营,军法从事。

       说砍头就砍头,基本上没有情面可讲。

       所以……

       内侍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刘宝顺进去。

       刘宝顺指着他,“好,本殿下不为难你。本殿下去偏殿等候,记住通传陛下,就说我来了。”

       内侍如蒙大赦,“多谢殿下,多谢殿下!”

       好人啊!

       刘宝顺气呼呼,甩袖离去。

       他并非什么好人,他只是不想让自己落到小丑的地步。

       在殿门外闹腾,绝对不可取。

       他在偏殿内,烦躁得走来走去,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父皇一步步冷落他,到如今开始重用老四,难不成薛贵妃的离间计真有那么大的作用?

       他还是不敢相信,区区一个梦,就能让父皇冷落自己这么长时间。

       老四?

       ……

       刘宝平在兄弟中排行老四,最近他在朝中炙手可热。

       被父皇委以重任,这是荣耀,也是危机。

       朝议结束,他和朝臣们鱼贯走出大殿,就和迎面而来的刘宝顺撞上。

       大臣:“……”

       赶紧走,赶紧走。

       看热闹重要,但是性命更重要。

       不要为了看热闹,丢了卿卿性命。

       两位皇子,自个闹腾去吧。

       愁的人应该是皇帝刘章。

       朝臣们作鸟兽散,唯有宫中内侍,还坚守在岗位上。

       他们也想离开,可是不敢啊!

       “见过大哥!”刘宝平客客气气。

       “四弟红光满面,这是鸿运当头啊!”刘宝顺似笑非笑。

       刘宝平笑了笑,“承大哥吉言!”

       刘宝顺挑眉,“没别的话同我说?”

       刘宝平一脸无辜茫然的样子,“我该说什么?”

       在他面前装傻,是在嘲笑他吗?

       刘宝顺心头大怒,笑容也就越发灿烂。

       他伸出手,刘宝平瞬间浑身紧绷。

       结果……

       刘宝顺只是伸手,帮他理了理衣领。

       “下人伺候不用心啊,领子都歪了,四弟没发现吗?衣衫不整的在父皇跟前露面,着实不妥。”

       刘宝平不敢有半点松懈,主动退后一步,拉开两人的距离。

       也是趁机,摆脱那双沾满血腥的手。

       “多谢大哥提点!下人伺候不用心,回去后,定严加管教。没别的事情,弟弟我先告辞一步。”

       他急匆匆离去,并不愿意和亲大哥有太多交谈。

       刘宝顺似笑非笑,看着他的背影,眼神却越发的冷。

       等到对方消失在视线中,刘宝顺才收回目光,吩咐内侍,“通报一声,就说本殿下有事求见。”

       内侍领命,进入大殿通报。

       似乎等了很长时间,似乎只是一会会的功夫。

       内侍从大殿内出来,面色有些为难。

       “启禀殿下,陛下说乏了,没什么要紧事的话,让殿下改日再进宫。”

       刘宝顺眉头紧皱。

       第一次……

       他产生了深深的危机感。

       他郑重问道:“父皇果然不肯见我?”

       “咱家不敢欺瞒殿下,陛下确实是乏了。”

       刘宝顺咬牙切齿,克制着怒火,问道:“这会谁在里面陪着父皇?”

       “自是李公公陪在陛下身边。”

       刘宝顺呵呵一笑,“进去说一声,本殿下明儿再来请安。既然父皇乏了,本殿下这就出宫。”

       说完,他拂袖离去。

       心中的怒火却越发旺盛。

       出事了!

       他意识到,出了大事。

       他没急着回皇子府,而是去了衙门,派人想办法抄写了一份起居注。

       薛贵妃,薛贵妃,还是薛贵妃……

       一个月里面,至少有七八天是歇在薛贵妃的宫里。

       他呵呵冷笑。

       薛贵妃这是急不可耐的想要报仇啊。

       他就是离开数日,去外面公干一趟,朝中仿佛换了天一样。

       父皇竟然对他避而不见。

       此时此刻,他的内心火焰高涨,心脏快要爆炸!

       砰!

       一拳头砸在桌面上。

       既然薛贵妃不知死活,那么他也就不必有所顾忌。

       这这是生死较量,不容许有半点迟疑。

       一场腥风血雨,开始酝酿。

       ……

       平阳郡,歌舞升平,市井繁华,一幅盛世景象。

       忙完秋收,今年因为干旱,雨水不足,粮食明显减产。

       大家正在为今年的赋税发愁,郡守府突然调整了赋税,减五成。

       小民欢呼,奔走相告。

       仁政啊!

       往些年,也曾遇到类似减产的年份,没到饿死人的地步,朝廷从未减过赋税。

       即便出现了饿死人,朝廷也能假装不知道,赋税是多少就多少,照收不误。

       还是燕夫人仁义,不像朝廷吃相那么难看,恨不得去家家户户扒房抢粮,逼死人才甘心。

       纪先生摇头叹息,“小民被蒙蔽。逼死人的事,多半是地方官府偷偷摸摸干的,皇帝根本就不知道下面的情况。

       宫里的皇帝被蒙蔽视听,几十年前就开始了。金吾卫在京畿一带好使,出了京畿掣肘颇多。皇帝得不到地方上的准确消息,也是无可奈何。”

       “那是早些年的情况。如今的南魏朝廷,和当初不一样。”

       萧逸翘着腿,同纪先生闲聊八卦。

       他告诉纪先生,“皇帝萧成文重建北军的同时,也趁机整顿了金吾卫,甚至将原先十九卫的人马都并入了金吾卫。

       现在萧成文耳目遍布大半个天下,地方官府若是胆敢出现逼死良民的情况,立时三刻就撤换官员,直接换上科举取士的寒门学子。”

       纪先生捋着胡须,“这么说,十九卫现在是名存实亡?”

       “十九卫早就不复存在。”

       “皇帝萧成文有大志向,大魄力啊!他要是活得够久,必然会成为你和夫人的最大劲敌。”

       萧逸吃着晚熟的西瓜,哈哈一笑,“前提是他活得够久。其次,他能压制朝中世家力量的掣肘。

       国本之争,到现在还在扯皮,我看他是力有不逮。朝中重臣,无一个寒门出身。可见,他虽有意提拔寒门官员,然而掌控朝堂的人始终是那群世家。

       还是云歌的主张更好,不拘一格降人才,别管寒门还是世家,只要有真材实料,都能得到重用。

       世家虽然对寒门学子颇有微词,因为得到了相应的利益,就不会在背后偷摸扯后腿。寒门在官场也能生存,暂时也奈何不了世家。

       总体而言,三郡加上沿海四郡的世家,对目前的制度还算满意。可见我家云歌的办法,行之有效。”

       这彩虹屁吹的,全都是套路啊!

       纪先生很想吐槽他,“这番话,公子为何不当着夫人的面说?”

       萧逸嘿嘿一笑,“当着她的面说,不够真诚。由先生转告,更有效果。”

       纪先生鼻子都气歪了。

       有那么一瞬间,他还真以为萧逸是正儿八经分析时局。

       没想到啊没想到,竟然是为了拍马屁,而且如此迂回。

       他痛心疾首地说道:“你堕落了!”

       萧逸半点不在乎,他早就堕落了。

       从娶到燕云歌那天起,他就堕落了。

       有个好老婆,他躺赢!

       纪先生十分嫌弃,“你这副没志气的样子,夫人她亲眼见过吗?”

       萧逸一副老爷瘫的模样,“本将军所有模样,她都见过。她才不会嫌弃!”

       他一脸傲娇。

       他就喜欢躺赢!

       纪先生:“……”

       其实他也喜欢躺赢,一步走上人生巅峰。

       可是没这机会啊!

       他对萧逸,那是羡慕嫉妒恨啊。

       不知道走了什么狗屎运,才会遇到这等好事。

       萧逸催促他,“衙门忙着科举,先生身为督学,怎么这么闲。”

       纪先生哼了一声,一脸傲娇。

       “该忙的事情,老夫早就忙完了。衙门只需按照老夫制定的计划,按部就班即可。而且,老夫同学子们长期接触,难免会有些私心。这不好,非常影响号卷排名。为求公平公正,从考试开始,老夫就不再参与后续的事情。”

       今年秋闱,策论紧跟时政。

       燕云歌亲自拟定的题目,“粮食减产,官府何为?”

       不需要秀才们写出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关键是看其思路,观其学识态度。

       一心只读圣贤书,不闻窗外事的秀才,这回的秋闱,结果恐怕不尽如人意。

       对于那些读书之余,关心时政,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张的学子,今年的策论,只要不乱写一通,就是送分题。

       燕云歌很期待治下第一届秋闱考试结果。

       谁能高居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