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肯定要赈。

       但,粮食从哪里来?

       少府和户部库存粮食不足,气得永泰帝又发了一场脾气。

       若非此时不宜换人,永泰帝真想将少府家令和户部尚书撤职查办,另选贤能胜任。

       赈灾刻不容缓。

       更要命的是,灾情越来越严重,而且还在扩大化。

       越来越多的地方陷入干旱,短则一个月没有雨,长则半年没下过一滴雨。

       河流断流,已经是常态。

       水井枯竭,也不是稀奇事。

       言下之意,不光农耕缺水,人畜饮水也开始出现了缺水情况。

       这就要命了。

       人可以一天不吃饭,却不能一天不喝水。

       连开数天朝议。

       永泰帝逼着朝臣出粮出钱出人赈灾。

       为了达成目的,他不惜杀官。

       一口气杀了三个官,终于勉强压下朝廷各种反对意见。

       就像当初平诸侯王之乱,由各大世家出粮食,前往各大灾区赈灾。

       想法很美好,能不能实现,就得看世家的良心,还要看皇帝的命令能不能出京城。

       毕竟,上次世家出粮,帮着朝廷打诸侯王,因为牵涉到大笔利益交换。世家们出粮,自然是心甘情愿。

       但是这一次,出粮赈灾,对世家来说并无半点好处。

       让灾民活命,也就意味着自家趁机低价购入的土地亩数会受到影响。

       田奴数量同样会受到影响。

       但凡还能活命,没人愿意卖身为田奴。

       卖身为奴,那真的就是奴啊!

       每天天不亮起来干活,干到天黑,吃不饱穿不暖,猪狗不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不得歇息,直到干死为止。

       想要靠生病下雨躲避农活,做梦吧!

       田奴,可不是家奴,没有生病下雨不干活的资格。

       一日为田奴,终身为田奴,一辈子都别想脱身,直到死亡。

       世家手中捏着大把的土地,需要大量的人种地。

       用田奴,经济实惠。

       只需一点点口粮,就可以得到一个免费的劳动力。

       比用耕牛耕地都要便宜。

       因为牛吃得多,要养膘,还要派人放牧,还需要兽医……

       人只需吃一点点,天天饿着肚子,也能下地干活。

       干不动就打!

       干慢了也打!

       一个田奴多便宜啊,干到死,也只需要花费一点点钱。

       真的比养牛马干活更划算。

       天灾,就是世家的狂欢。

       灾民深处地狱,世家还要狠狠踩上一脚。

       所以说,赈灾,对世家来说没有半分好处。

       就算民乱,也不会影响他们。

       他们有部曲,有私兵。

       一群犹如土鸡瓦狗的流民作乱,哪里能和一群脱产士兵作战。

       世家不在乎灾民。

       但是皇帝在乎!

       江山社稷,需要这群灾民来支撑。

       绝不能乱。

       乱起来,世家还是千年世家。

       江山社稷就有可能改朝换代。

       永泰帝知道世家不会真心赈灾,可是他也没办法,他不能将朝臣逼得太狠。

       只恨户部和少府无能,存粮不够。

       但凡有足够的粮食,哪里需要求爷爷告奶奶。

       孙邦年悄悄提议,“要不派金吾卫出京监督世家赈灾。若有人阳奉阴违,让金吾卫出动,抓人,直接杀一批!”

       这招足够狠辣,也能震慑人心。

       但是……

       永泰帝仔细想了想,摇头否决了孙邦年的提议,“不可!朕不能逼迫太狠,否则他们联合起来,朕会有大麻烦。”

       孙邦年偷偷叹气。

       陛下还是缺少了一点点狠劲,尤其是在面对世家的时候。

       对付同姓的诸侯王,陛下足够狠毒,也下得了决心。

       可是对付世家,很明显,陛下束手束脚,不敢放开了手脚杀一通。

       孙邦年说出自己的担忧,“老奴担心世家不仅不会赈灾,反而会坐地起价,逼得百姓卖儿卖女。老奴听闻,有些钱庄利息已经高达八分一个月,还是利滚利,犹如抢钱。”

       永泰帝脸色铁青。

       他听不得这样的消息,一听见,就是一肚子的怒火,却又发作不得。

       那些钱庄背后的东家,他一清二楚。

       可是清楚又怎么样,即便他贵为皇帝,也不能轻易动那些钱庄。

       除非,他已经做好同世家撕破脸皮的准备。

       他咬牙切齿,就是不作声。

       孙邦年暗暗叹气,“陛下,金吾卫不能闲着。”

       “闭嘴!”

       永泰帝厉声呵斥,“除了让金吾卫出京杀人,你还有什么办法?现在需要有人赈灾,而不是杀人。”

       “老奴死罪!”

       孙邦年跪在地上,磕头请罪。

       他也是着急,才会说了不该说的话。

       换做平日,类似的话,他绝对一个字都不会说。

       今日谈话若是传出去,世家绝对会弄死他。

       竟然敢鼓动皇帝出动金吾卫杀人,贼子,不杀不足以平天下。

       永泰帝深吸一口气,“起来吧!以后休要胡说八道!关于赈灾,朕自有打算。”

       “诺!”

       孙邦年满头大汗,战战兢兢。

       接下来的朝议,大部分时间依旧是扯皮。

       人人都说赈灾,可是却迟迟没有动静。

       大家都拖着,非要拖到拖不下去为止。

       ……

       仲书韵打骂了一个丫鬟,然后提前发作,进入产房。

       经过一天一夜的煎熬,如愿生下一个哥儿。

       她心满意足。

       三皇子萧成义也是喜笑颜开,第一时间派人去宫里报喜。

       陶皇后得知仲书韵抢在燕云琪前面生了儿子,大喜过望。赐下十几车的礼物。

       有给孩子的,有给仲书韵的,还有给小儿子萧成义的赏赐。

       永泰帝同样给了赏赐。

       只不过,比起陶皇后的大手笔,永泰帝明显吝啬了许多。

       一把赤金打造的长命锁,外加两件玉器,就是所有的赏赐。

       仲书韵倒是很高兴,替孩子收起皇帝的赏赐。

       萧成义私下里倒是嘀咕了两句,“父皇如今很穷,赏赐都这般节俭。”

       ……

       二皇子府后花园。

       燕云菲问二妹妹燕云琪,“仲书韵成功生下儿子,二妹妹可有紧张?”

       燕云琪笑道:“我不紧张,反倒是松了一口气。她生下儿子,我就没了压力。我这一胎,生男生女皆可。”

       “二妹妹倒也洒脱。离着生产,也就几天时间吧。”

       “算算预产期,还有七八天。”

       燕云琪轻抚腹部,有些紧张。

       第一次怀孕,第一次生孩子,第一次做母亲,一切都是陌生的,紧张难免。

       她有些担心,“大姐姐,你看我这肚子,是不是太大了点?会不会难产?”

       “休要胡说八道,你这一胎很好,定能顺顺利利。”

       燕云菲轻声呵斥,反倒是让燕云琪慌乱的心安定下来。

       她笑出声来,“我们三姐妹能在京城团聚,还是在这个时候,真乃幸事。等到大姐姐生了孩子,我也能抱上外甥。”

       燕云菲说道:“我这一胎,是男是女还说不定。”

       “大姐姐一定能一举得男。”燕云琪特别认真。

       燕云菲笑起来,“承你吉言!”

       她也想生个男孩,同石家那群继子争一争。

       否则光看着那群继子闹腾,她却不能插手,很是郁闷。

       白费她手中五百侍卫,大材小用。

       最关键的是,生下这个孩子后,下一次再想怀孕生子,不知要等到何时。

       她问燕云琪,“二皇子的病还没好吗?”

       燕云琪摇头,“天气干旱,他受不了,已经养了好长一段时间。每次都是稍微一缓解,要不了几天又要加重。天气实在是太不好。”

       燕云菲笑了笑,“有人巴不得这样的天气持续下去。朝中为了赈灾都快吵疯了,二皇子殿下却一点动静都没有。他倒是沉得住气。”

       燕云琪含笑说道:“他很有主意,所有事情也早有计划。他现在不动,估摸是在等待时机。”

       燕云菲点点头,心中自有思量。

       过两天,仲书韵和三皇子的孩子洗三,她也会出席,上门送礼凑个热闹。

       届时,她会好好看一看三皇子萧成义。

       ……

       三皇子萧成义给了所有人一个意外,或是惊吓?

       朝议时,他竟然主动提出要出京赈灾。

       美名其曰替父皇分忧,替朝堂分忧。

       朝臣惊疑不定。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君子岂能立于危墙之下?

       三皇子简直是胡闹。

       为了挣功劳,连自身的危险都不顾。

       荒唐!

       永泰帝却很欣慰。

       当着朝臣的面,亲自扶起萧成义,朗声说道:“朕的千里驹也!”

       一句千里驹,惊得朝臣眼珠子凸出。

       此话何意?

       是他们想的那个意思吗?

       难道陛下要定三皇子为储君?

       众人惊疑不定,频频朝三皇子萧成义打量。

       莫非是个深藏不漏的主?

       靠耍两句嘴皮子,就能获得陛下如此肯定,厉害啊!

       一句千里驹,几乎等于是定下的半个名分。

       啧啧啧……

       众人称叹,暗道三皇子萧成义手段高,背后不知是哪个高人指点。

       殊不知,三皇子萧成义也是一脸意外惊喜。

       他是真心要出京赈灾,并不指望能得到多大的回报。

       却没想到,竟然会有意外之喜。

       千里驹,含义深刻。

       他压抑着心中的欢喜,郑重说道:“儿臣定不会辜负父皇的期待。”

       “好!好!好!”

       永泰帝连说三个好字,可想而知心情如何激动。

       所有人都在推诿的时候,亲儿子主动站出来承担重责,他能不高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