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季节,天寒地冻。

       一则消息从南边传到京城。

       北军的后勤粮草,被敌军派人一把火给烧了。

       因粮草被烧,原本摧古拉朽的攻势,瞬间缓了下来。

       已经穷途末路的诸侯王兵马,得以喘息。

       消息传到朝堂,举朝震惊,全朝哗然。

       负责后勤粮草的兵马,干什么吃的?

       竟然能让人摸到身边,还一把火烧了粮草。

       最可恨的是,连放火的人影子都没抓到一个。

       粮草被烧,本来已经明朗的战事,甚至快要结束的战事,瞬间又多了许多变数。

       最近大半年,习惯了顺风顺水的永泰帝,更是脸色铁青。

       “金吾卫听令,持朕的谕旨,前往军中,将负责粮草辎重的一干官员,全都下诏狱。”

       金吾卫大喜。

       这是大案啊!

       金吾卫存在的价值是什么?

       留名青史?

       错!

       而是身为酷吏,掀起大案,将天下官员,王公贵族杀个血流成河,铸就金吾卫赫赫威名。

       至于,自己的生死,会不会被皇帝兔死狗烹,完全不用在意。

       留着一条性命,杀官,杀勋贵,杀皇族。就算最后被五马分尸也是死得其所。

       身后骂名,更不用在意。

       可以说,金吾卫从上到下,都是一群疯子,就没几个正常人。

       绝大部分金吾卫,都将杀官,杀王公贵族,办大案做为己任。

       一代又一代,前仆后继。

       基本上没有哪个金吾卫能得善终。

       但吓不住一代又一代的金吾卫,更阻止不了他们的热情。

       这是一群为了金吾卫赫赫威名,不顾一切的狂热分子,一群比恐怖,分子更恐怖的存在。

       被金吾卫盯上,真的只能自认倒霉。

       但是……

       当即就有朝臣站出来反对。

       “陛下三思啊!”

       “战事正处于胜败关键时刻,临阵换人,这是大忌。”

       “不如先记下他们的罪名,等战事结束,再一一清算。”

       “陛下不如下旨,令他们戴罪立功,尽快筹措粮草,解决粮草不足的问题。”

       “诸侯王已经是穷途末路,北军只需一鼓作气,就能一战定乾坤。陛下,现在要紧的是尽快结束旷日持久的战事,争取明年南边能收一茬赋税。至于后勤辎重官员,随时都可以查办他们,却不急于此刻。”

       文臣武将,所有朝臣都反对皇帝派出金吾卫。

       金吾卫这头恶犬,还是拴紧链子,关进笼子里比较放心。

       这头恶犬一旦放出去,谁知道会引发多大的地震,说不定还会牵连到朝堂各位大佬。

       军队后勤辎重官员,有许多都是文臣,还有一部分武将家眷。

       这是个肥差,自然要安插自己人担任,顺便捞一笔。

       如今出了事,皇帝要问罪,很有可能牵连到自身。

       无论如何,一定要阻止金吾卫出京。

       文臣武将,苦口婆心,语重心长,就差痛哭流涕,拉着扯着,一定要拦住皇帝,不许皇帝一意孤行。

       皇帝:“……”

       感觉做皇帝好难!

       金吾卫:MMP。

       这群朝臣又想阻止金吾卫立下不世大功。

       他们就是金吾卫的敌人。

       金吾卫有生之年,一定要干翻这群朝臣。

       永泰帝最后迫于朝堂压力,收回成命,继续拴着金吾卫,没让他们出京办案。

       军队后勤辎重,永泰帝下了一道旨意申斥,责令他们戴罪立功。

       若是再发生粮草被烧的情况,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提头来见。

       永泰帝让了一步,朝臣们也很识趣。

       朝议结束,朝臣们就发动家族,或是故交好友,抓紧时间凑粮食。

       赶紧平息此事,让北军赶紧干翻诸侯王,这才是大事!

       干翻诸侯王,好处大大的有。

       区区一点粮食,比起到手的利益,不算什么。

       这世道,朝廷穷,皇帝富,世家更富。

       通常情况,从皇帝到世家,全都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也只有利益攸关的时候,才会表现得大方。

       ……

       一把火烧光了粮草,也给诸侯王烧去了重头再来的勇气。

       然而,不是每一个诸侯王都有勇气重头再来。

       东平王心惊胆战。

       军队驻扎河畔,寒风萧瑟,他觉着冷,骨子里头透出来的冷。

       他对纪先生说道:“若非这一把火,本王恐已成北军阶下囚。”

       纪先生安慰他,“王爷镇定!事情还没到王爷预想的那般严重。”

       “北军马上就要打到家门口,还说不严重。纪先生,你说话不严谨啊!本王现在需要的不是安慰,而是脱身之法。”

       纪先生蹙眉,“王爷认输了吗?甘心吗?”

       东平王望着滔滔江水,“没什么不甘心。认输,非本王所愿。然而,战事不利,本王也只是顺势而为。你快替本王想个办法,如何才能保住性命,保存实力?”

       纪先生愁。

       他是真的愁。

       “学生不敢欺瞒王爷,保性命容易,保实力难。皇帝为什么要诛杀天下诸侯王,无非就是为了收回封地。没了封地,也就意味着王爷没了赋税,没了养兵的地盘和财力。最后,王爷只剩下一个空头爵位,无半点实权。犹如猪狗一般,任由皇帝宰割。”

       啊?

       东平王被纪先生的话给吓住了。

       略显肥胖的身体,在此刻,是那样的柔弱无助。

       东平王一把抓住纪先生的手,“先生救救本王。”

       “王爷放心,学生一定拼尽全力替王爷谋划。学生以为,王爷如果不想战,那就果断退出这场战事。”

       东平王急切问道:“本王如何退出,才能退得漂亮?”

       纪先生嘴角抽抽。

       他想说,退得漂亮就不要想啦,能保住性命,就该谢天谢地。

       可是看着东平王急切又可怜的眼神,纪先生不忍心打击对方。

       他只说道:“王爷想要退出这场战事,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投降,朝北军投降。任由北军绑缚王爷进京请罪。如此,王爷身为表率,皇帝一定不会杀王爷。”

       东平王愣住,嘴唇哆嗦了几下,“你竟然让本王投降?”

       纪先生跺脚,着急,“王爷,这都什么时候了。不想被皇帝秋后算账,斩首示众,投降是唯一的出路。除非,王爷下定决心战斗到底,带着手下兵将,放弃封地,继续南下。辗转高山密林深处,养精蓄锐,或许还有存活机会。”

       东平王脸色变幻,心中犹豫挣扎。

       放弃封地,南下,求活于高山密林,做个土司一样的人物,苟活于世。

       这是他想要的生活吗?

       东平王心中并无宏图伟业,也没卧薪尝胆的毅力和抱负。

       他生来富贵,享受了几十年,如今让他进山吃苦,过着野人一般的生活,光是想一想就叫人不寒而栗。

       反倒是做皇帝阶下囚,有吃有喝,除了没有自由,荣华富贵应该或许可能保住吧。

       “你让本王再想一想!”

       “王爷要尽早下决定,迟了,恐叫人抢了先。”

       “你的意思,会有别的诸侯王选择投降。”

       纪先生郑重说道:“看目前形势,诸侯王投降是迟早的事情。不是王爷,也会是别人。若非那把火,烧得太及时,战事应该已经进入扫尾阶段。”

       东平王点点头,“你说的有理。不知那把火是谁烧的,问了好几个人,既不承认,也不否认。这帮奸邪小人,没一个值得信任。”

       “无论是谁放的那把火,总归是给了王爷喘息之机。王爷要尽快下定决心,切莫错过良机。”

       纪先生苦口婆心劝解。

       东平王左思右想,最后将几个儿子召来,共同商量。

       仗,打到现在,不出意外,他们败了。

       他们不是北军的对手。

       北军也不愧天下第一强军的称号。

       诸侯王在北军面前,除了人多势众,真是无半点胜算。

       很令人气愤,却又无可奈何。

       “儿子听父王的,父王说投降,儿子就率军投降。”

       二公子萧逊说话很投机,不拿主意,只听吩咐。

       大公子萧过则说道:“儿子认为纪先生的话有理。要么死战到底,进入高山密林保存实力。要么就趁着其他诸侯王尚未反应过来之前,我们率先投降。

       仗,打到现在,主动权已经不在我们手中。不再是我们说什么时候打就打,什么时候停就停。战事的主动权已经落在了北军手里。

       儿子听闻,世家正在筹措粮草,助北军拿下天下诸侯王。一旦粮草备齐,北军就将以摧古拉朽之势,攻破我们的防线。而且,北军适应冬天作战,我们的士兵缺少操练,冬天战力不足。防线,恐怕三天都守不住。”

       纪先生补充道:“士气不足,北军攻来,恐怕不用三天,一两天足以攻破我们的防线。王爷还是尽快拿定主意吧!”

       所有人都等着东平王拿主意。

       东平王深吸一口气,“你们都赞同投降,既然如此,我们就朝北军投降。”

       终于做了决定,所有人提着的心,终于落到了实处。

       东平王疲惫的叹了口气,他有一点点不甘心。

       总觉着,或许还可以再挣扎挣扎。

       可是理智告诉他,挣扎下去,恐怕连性命都保不住。

       罢了,罢了。

       仗,打到现在,没什么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