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时换成本师爷是遂城县令,起码等你家中有个千万两再动手”

       没出息。

       这马县令人老了,连胃口都变小了,才这点银两就急不可耐的咽下去,也不怕消化不良。

       不对。

       他确实消化不良了。

       所以才躺在冰凉凉的棺木里,按照停尸三天的说话,现在只怕还没下葬。

       “赵师爷倒是个实在人”

       沈三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好。

       算了。

       反正官字两个口,随便他怎么说。

       “本师爷说的是实话,商人手里积攒点财富很正常,要是连这点容人之量都没有,那何不脱官服自己去做买卖,一边舍不得身上的虎皮,一边盯着别人口袋的银两流口水,这世间可没这道理”

       赵三两不清楚沈三是真心夸他,还是虚情假意说上两句。

       但并不影响他展现自己与众不同一面的心态,道“你要怪就怪本师爷上任太迟,没机会沐浴到本师爷散播的光辉,更没机会享受到本师爷的恩泽”

       “……”

       坐在椅子上的余典史深吸了口气。

       然后一本正经将身体坐直,来个耳不听不看的姿态。

       其实心里早就骂开了。

       “赵师爷,您既然看不上在下那点银两,何不放在下回狱中”

       沈三委真的不想与面前这个年纪不大的师爷打交道。

       这都什么人啊!

       不遗余力的夸自己,可恨的是提到他家破人亡,竟还笑出声来。

       狗官。

       都是狗官。

       天下乌鸦一般黑,死了马县令那头老狼,又来了一只吃人不吐骨头骨头的野狗。

       遂城的天,黑了又黑。

       真不知什么是个头啊!?

       “怎么?觉得本师爷说话伤人,宁愿回到肮脏昏暗监狱里,也不愿站在这干净敞亮的客厅里与本师爷多聊两句?”

       赵三两有点不高兴。

       难怪这首富被马县令弄了,说话做事委实不太将当地官员放在眼里。

       完全就是仗着有点臭钱,目无尊长。

       赵三两还真不惯他这臭脾气了,直接道“在遂城的县衙里,本师爷就是天,天留你说话,你应该感恩戴德,痛哭流涕,而不是像木桩一样站着不动,你不跪不是你有多硬气,而是本师爷心善,没让人敲碎你的膝盖”

       “再硬的骨头,本师爷也能碾碎冲水让你服下”

       “……”

       真他娘的嚣张。

       余典史敢说这狗头师爷是大周国有史以来最嚣张的师爷。

       瞧瞧说的是什么话!

       “在遂城县衙,我就是天,天留你说话,应该感恩戴德,不跪不是骨头硬,而是我心善没令人敲碎你的膝盖”。

       除了嚣张之外,也是异常霸气。

       不过说的还是有那么一些道理的。

       公主面前红人,在遂城这一亩三分地上,他不是天也是天。

       膝盖敲碎,人跪下,也他娘的在理的很。

       “行了,本师爷不逗你这个家破人亡,一脸心酸往事的老男人了”

       赵三两一本正经的坐在椅子上,脸上的笑容随即消失,认真道“本师爷有几个问题问你,回答的好,你家人本师爷帮你救了,藏在外面的银两,本师爷也不要了,只要本师爷交代下去的事,你办妥就行”

       “修一条只属于遂城的主干道,需要多少银两?路面不许多宽,五辆马车并排能走就行”

       “……”

       沈三没想到赵三两会问这个问题。

       不由的高看狗官一眼,虽然这事不容易,但遂城历代县令还没有一个人想为百姓做点事。

       就凭这点,沈三就觉得这狗官。

       不狗。

       “按照赵师爷的想法,遂城起码要开七八个窑洞,再开辟路道运输,大概需要将近一万多人,哪怕这么多人不要工钱,但吃喝总要给的,何况这修路是一件急耗体力的活,饭菜里没有荤腥可不行,秋冬春还好一点,但夏日可不能修,真想完成这项工程,预计需要三年,总花费需要二百万两纹银”

       “这么多?”

       赵三两惊了一跳。

       人也需要太多了,花费也多。

       “青砖需要的泥要找,然后拉进窑洞烧制,再拉到需要铺设的路段上铺,铺还不仅仅是铺。很多地方还要绕山,架桥,开林,这一系列的工程,都需要人用手一点点做,到了夏天炎热时,还要停工,拿人命铺的路,想必大人也不敢走”

       “……”

       赵三两揉了揉脑袋,也觉得自己孟浪了。

       难怪古代的道路,基本上都延续着上一个朝代的基础上修缮,很少有那个朝代主动开辟出一条直通南北的道路。

       大规模的修建工程肯定也有,但基本上都像沈三说的那样,拿人命填出来的。

       也有不给钱徭役之说,可一两万的徭役,就不是赵三两说得算了。

       他就是个小小的师爷,要是论起真来,萧二少爷那货就够他喝一壶的,真没权利让一两万寻常百姓放下田地,免费跑过来帮他修路。

       不修路。

       遂城的穷永远得不解决。

       这么多好的资源,出不去真是对大自然的亵渎。

       “修,这路必须路”

       赵三两深思了一会,义正言辞道“修不成五辆并排跑的大路,老子就先修一条小路,然后以小路为运输路线,再修一条通东西南北的交通大道,还有既然修路就不在乎银两,百姓的工钱必须大于他们种田”

       “有志气,哈哈”

       沈三突然笑起来。

       他不是笑赵三两修路的想法,而是笑他自不量力。

       工钱比种田多,一个人一天起码要二十钱,一两万人工钱就要百万两之多,加上修路费。

       别是一个小小的县衙,就算是金陵十三道估计都掏不出这么银两。

       这狗官年龄终究还是太小,看不清现实。

       “遂城有沙子吗?”

       赵三两要是有这么多银两还修屁路,每天躺在家里玩着数银两游戏多有趣,烦这么多神干嘛!?

       就因为没钱,他才想要钱来着。

       路修好了,不仅可以捞一笔过路费,遂城山头特产销出去又是一笔不菲的财富。

       到时候名有了,钱也有了。

       公主还不将他当小心肝一样朝朝廷中区位置供,哪怕公主不帮忙,他凭着遂城这份资历依旧可以平步青云。

       “有”

       “有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