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苦山和忠国希望学校来说,今年又是一个热闹非凡的新年,这一年,随着公路的修建,苦山与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经济发展也更加迅速。
不仅是忠国希望学校正在进行学校的扩建工程,山里的很多户人家在有了钱后也进行房屋的翻新改建,特别是距离忠国希望学校最近的石家村,甚至有几户人家在原来的基础上新起一层,把自家原来的平房改建成二层小楼房。
而且石家村的村民还自发组织的在村里修建了一条水泥路,这条水泥路连接着到忠国希望学校前的“林平路”,然后一直到苦山河旁,和“新和桥”相对接。
山脚下的村庄和挨着忠国希望学校的几个村庄发展的最迅速,变化非常大,在追赶着苦山镇上的发展速度,甚至比镇上的一些村庄发展的还要好,而在苦山里的村庄受限于大山的阻隔,发展变化并不是很大,不过村民手头还是积攒下了不少的钱,只是这路修不进大山深处,他们自身的发展便也受到很大的限制。
而苦山经济发展最大的体现点就是忠国希望学校小卖铺的扩建和繁荣,随着苦山经济的不断发展,父老乡亲们手头比以前宽裕了许多,大家对于忠国希望学校小卖铺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在忠国希望学校扩建的第一步,就是把忠国希望学校小卖铺进行了一次大扩建,扩建了过去整整两倍的面积。
扩建后的忠国希望学校正式改名挂牌为:苦山忠国希望学校附属超市。
名字比以前高端了许多,里面的货物也更加齐全,除了副食品、日常用品外,忠国希望学校附属超市还开始卖衣服、鞋子。
而最重要的是,忠国希望学校的网店也在临近新年的这几天正式开张。
寒假从西贝四中回到苦山后的林平没有休息,而是针对苦山当前的发展和经济状况做出了一个关键性的决定,那就是——开网店。
此时,时值淘宝网对农村淘宝店的大力支持,处于农村淘宝蓬勃发展的红利期,林平亲自指导,在扩建后的苦山忠国希望学校附属超市专门开了农村淘宝店,代替苦山的父老乡亲们进行网购,苦山的百姓若是有什么需要的东西,可以来附属超市这里跟超市负责人石红林说一声,然后让石红林帮忙在淘宝网上寻找合适的物品下单购买。
而开这个农村淘宝网店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买东西,而是卖东西。
林平此时觉得“忠国希望学校”这个山货品牌已经有了足够的基础,既有稳定的现实销售渠道,也有着日益增长的产量,为了扩大销售渠道,进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促进苦山经济发展顺便带动丁香坡的经济发展,林平决定正式开辟“线上”销售渠道,把“忠国希望学校”这个山货品牌从线下的区域性品牌,转化为线上的全国性品牌。
做为第一次线上销售的尝试,林平没敢把山鸡蛋这种易碎、不易运输的产品放在网上开售,而是只是出售木耳、蘑菇、红薯制品等一系列比较保险的山货,有着现实的经销经验和底蕴,再加上忠国希望学校这几年在汉华省的小小名气,这次线上开售还是很顺利的,比林平料想到的情况要好的很多。
线上销售的模式正式为苦山的山货打通了一条新的销路,为苦山提供了一条崭新的经济发展道路,只要顺利的发展下去,毫无疑问又是苦山父老乡亲们发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助力。
而单纯的卖山货也不是这个网店存在的意义,林平又号召苦山的父老乡亲们开创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山里有点手艺的人都把名字报给了学校,比如说卫魏的爷爷奶奶。
要把大山里的手工制品卖出去,这是林平开这个网店另一个重要目的。
经过忠国希望学校的动员和各个村村干部的协助,很多一大批具有手工艺的山民被挖掘了出来,有擅长刺绣的老奶奶,也有擅长用竹子编框的老大爷,等等,他们有着最原始、最淳朴的手工艺本领,而本来他们的手工制品也只是为了简单的满足自己的需求和需要,或者偶尔卖到镇上。但是,这并不卖不了几个钱,在西贝县这种穷地方,手工制品并不受到重视和喜欢,大家还是更喜欢具有城市化代表性的工业制品。
但是,越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却越是喜欢这些纯朴的手工制品,而是能够卖出的价钱也远远是西贝县这种穷地方的好几倍,就拿那个编框的老大爷来说,他编的框在苦山镇上能卖五六块钱一个已经是很不错的价格,但是拿到网上卖到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却能卖上十几块甚至几十块一个。
相对于工业制品,这种最原始、最质朴的手工制品多了一份匠人精神,也就多了“灵魂”,它们与工业制品的最大不同在于它们不是冰冷的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千篇一律的制品,手工艺人手下的每一个手工制品都有自己的样子和温度,它们相似但不相同。
“助力扶贫,匠心独制”。
这八个字成了苦山手工制品在网上出售的宣传口号,而林平却确实是如此做的、如此要求的。
对于苦山的手工制品,林平的要求就是“坚持匠人精神,少而精,不做大多数,不求产量只求质量”,细工出慢活,每一个手工制品都是苦山的手工艺人一手一手做出来的,绝不会像某些产品广告上那样“挂羊头卖狗肉”,明明是流水线的机器产品,却大肆的宣传是“匠心传承”、“手工制作”。
林平还专门为苦山的手工制品统一命名了一个新品牌,叫做“忆苦”。
忆苦,即使记忆苦山,也是追忆苦涩,因为这些被苦山山民精心制作的手工制品,在曾经并不是什么美好的象征,而恰恰是贫穷和生活苦涩的象征。
为了推动苦山“忠国希望学校”品牌的山货在网上的销售,推动苦山“忆苦”品牌的手工制品打出名号、提升品牌知名度,使其成为一个专业的、个性化的、广为人知、“匠心”精神代表性的品牌,林平为此还制定了一个时尚而大胆的计划,
当然,而是林平让这些手工艺人和苦山里的父老乡亲们来做。
第一个,并安排专人对这些老师傅的手工制品拍视频,拍制作视频、拍教学视频,然后发到网上,发到b站等网络平台。
而同时,林平还不断为这些苦山的手工艺人们灌输“创新”意识,并让忠国希望学校的师生们不断提出具有创意的想法,让支教大学生去网上搜集创意,然后告诉手工艺人们,让他们根据创意制作新的创新制品。
苦山的这些手工艺人们没有一个是四十岁以下的年轻人,都是十分具有那种耐得住寂寞、不浮躁的老头老太大爷大妈,但同时也十分的固执传统,甚至有些倔强,总喜欢墨守成规,不愿意进行创新,做出适应需求的改革。
为此,林平为了说服他们去创新、去尝试费了不少口舌。
就拿那个擅长编框的老大爷来说,他几十年来编的都是山里和农村用的那种背在后背上的竹筐,就像个背包一样,但是这种竹筐城里人是不愿意背的,也极少会有去购买的意愿,买回家也只能放在仓库里落灰。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林平让这个老大爷转变编框的思路,将竹筐编成了“垃圾筐”、“衣物筐”、“小竹篮”的形式,放在网上后果然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欢迎。
再比如说刺绣肚兜,林平让刺绣肚兜的那个大妈缝制印有“小猪佩奇”、“海绵宝宝”和“喜羊羊”等受小孩子欢迎的肚兜、手绢,然后让人拍成视频上传到网上,也吸引了不少人观看和点赞,同时也拉动了相关手工制品的销量。
第二个,就像是“华农兄弟”一样,把山中的自然美景和悠然自在的田园生活拍了下来,上传到网上供广大网友观看。
而其中,最主要的一对组合就是卫魏和他的爷爷。
卫魏的爷爷是苦山山里的老猎户,之前经常在山中捕猎,那种捕猎的生活的确也是很多人向往的生活,但是考虑到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和食用野生动物的危害,林平特意跟卫魏爷爷聊了很多,让老人家不能再杀害以及食用野生动物,并特地嘱咐卫魏看好自己的爷爷。
为了能让爷孙两人在山中更好的拍摄视频以及保证安全,林平还特意给爷孙两人升级了不少装备,比如野营帐篷、防护装备、压缩饼干以及应急药品等等,卫魏的爷爷身为一个老猎人,对苦山熟得很,就跟自己家的后花园一样,再配上这些设备,基本上是万无一失。
虽然不能杀害以及食用野生动物,但爷孙两人的“打猎”生活还是非常有趣以及让网友们感到新鲜的,两人的视频偶尔也会“打猎”,但是却采用无伤害的方式,将动物捉到后给大家介绍一下然后接着进行放生。
而最主要的内容还是爷孙两人在山中拍摄美景,从清晨日出到黄昏日落,再到繁星漫天,然后启明星升起。爷孙两人四处游走、野营露宿,拍摄的视频原生原态充满自然的气息,卫魏爷爷经验知识丰富,还能认识不少的药草和植物,碰到了就会给大家讲解一下。
卫魏爷爷老当益壮身体硬朗,行动敏捷灵活,爬树游泳无所不能,而且很是和蔼可亲,又有些很多新奇的经验知识,还懂得很多山野鬼怪的故事,受到了无数年轻人的追捧和热爱,甚至被网民们称为“史上最帅老爷爷”。再加上有点受里受气、女人缘超好的卫魏,这对爷孙组合一下子就在网上火了起来,拥有了不少的粉丝,半年左右的时间粉丝数就达到了两百万。这也为卫魏后来出道的偶像明星之路打下了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而爷孙两人的山间之旅往往还会伴随着河边空地的野炊,爷孙两人会在野外用原始工具烹饪美食,顺便推销一下苦山的山货,使得忠国希望学校品牌的山货在网上销售大涨,一度供不应求。
而今年的春节,最让忠国希望学校众人和苦山父老乡亲们振奋的还是赵悦君上了央视春晚,赵悦君在“我要上春晚”节目中脱颖而出,以高票第一的成绩被选拔进了春晚进行歌唱表演。
在春晚上,赵悦君一曲惊人,让大江南北、海内外的华人华侨们都认识了这个拥有天籁之音的小姑娘,在hong kong、taiwan,无数的邓丽君粉丝不远千里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赵悦君的喜爱,而赵悦君也正式成了无数华人心中的“小邓丽君”,被誉为“看不见的邓丽君”。
赵悦君就像是苦山夜空中那轮悬空的明月,皎洁的月光穿过苦山层层叠叠的大山,然后照射进千家万户的窗户,透过窗户在地面上映射出一片美丽的月光。
她看不见这个凡尘俗世,但是这个世间却有很多人看见了她。
赵悦君是2014年的第一个出名、红遍大江南北的苦山人,但却不是最后一个,今年,似乎林平名下学校、学生的艺术体育爆发年,这一年,无论是西贝四中,还是忠国希望学校以及丁香坡希望学校,都没有在中高考文化科上取得太好的成绩,但是却在艺术类上频传佳绩。
以后的岁月,林平回忆起来,肯定会记得这个年份,因为这个年份,他的学生里出了无数的大明星,歌唱、舞蹈、演员、艺人、体育……好多学生的成名之路都是从今年开始。
比如说,寒假过后没多久,艺考便要来临了,而今年,参加西贝四中中戏艺考的却不止李新婉一个人。
都市言情推荐阅读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