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自从见识过了太子的才华之后,对于自己的统治也是充满了信心,朱棣也是将自己的权力交给了太子,让他可以在大明的统治之下,进行一场变革。

       否则的话,就算朱高炽是皇子,也做不到这样的事情。

       不过,朱棣也担心自己的权力会失控,到时候自己还没立下汗马功劳,就会被迫让出皇位,到时候自己岂不是成了叛徒?

       后人说他是叛徒,是好的传人,是好的孩子。

       “皇上,京城那边有个情报,说太子殿下的考试制度已经引起了轩然大波。

       朱棣坐在院子里,看着院子里的景色,纪纲向他汇报。

       虽然已是盛夏,但这里的花花草草,却都是美轮美奂,赏心悦目。

       “你是不是有点把持不住了?”朱棣面无波澜,依然在看着面前的景色,语气很是平缓,看得出来他很是镇定。

       “皇上,我是怕您不能善后,闹出什么乱子来。”纪纲慌慌张张的跪了下来。

       之前皇帝陛下就叮嘱过,让他们在这件事上,千万不要上报,现在却是直接说了,免得惹得皇帝不喜。

       她还真怕自己一个人应付不了,现在有了皇帝,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他知道皇帝的行事风格,不服从者,就会被打得屁滚尿流,而方孝孺却丝毫不惧,因此被灭门。

       不过也不是每个人都像他一样,他可以将这些人全部杀死,然后继续训练。

       可是,在他的眼中,这位皇子实在是太仁慈了,如果皇帝真的杀了他,那么许多大臣都会死,谁也不会说一句不字。

       朱棣似是有些无奈的道:“别小看了他,他平时看着和善,其实心狠手辣,连我都比不上。”

       他很清楚自己的儿子,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让自己的儿子这么快就做出这样的事情来,他知道,自己的行为举止得体,为人温和,却也很凶残。

       他不但心胸宽广,而且心狠手辣。

       朱棣挥了挥手,让他出去,“你先去禀报皇子,如果没有出兵的事情,就不要问我了。”

       他在离开的时候,就应该把事情交给了太子殿下,这些日子,他也经常收到来自京城的命令。

       “好,我先走了。”纪政令一边说着,一边站了起来,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心中却是乐开了花。

       这一次,他将这件事情禀告给了皇帝,虽然听起来像是在责备他,但是他却是非常的开心。毕竟,这位太子殿下实在是太优秀了,自己又是在皇帝的面前露了一手。

       一方面,他关心的是整个朝堂的局势,另一方面,也是在向皇帝表示自己的立场,表明自己依然会站在皇帝这边,也会站在东宫的一边。

       很明显,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皇帝陛下很信任自己的儿子,将所有的一切都交给了自己,唯一遗憾的,就是自己不在京城,不能得到太子的青睐。

       北平要么是朱棣,要么就是朱棣当年出师的地方,北方和北平的官员们都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一切都很平静。

       与北平的平静相比,河南的反对却是最多的,几乎成为了整个大明的焦点,所有的大臣都将目光投向了河南,想要知道,朝廷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一旦朝廷服软,其他地方也会跟着倒戈。

       就在新官制度发布一星期之后,又有一大波新的官员被任命和解职,但是最引人注目的是,这条消息的最后一条。

       “李景隆,广州总督,现为河南督军,巡视河南的承宣政使,暂时没有时间限制。”

       还说河南人有什么委屈,都可以去找这位新的总督。

       虽然只是一个不显山露水的小地方,但也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由于大明建国后,朱标巡抚陕西,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都城,并没有什么巡抚。

       这一次总督大人已经明确表示,巡视河南承宣政使的事务,这意味着他可以监督任何事情。

       后面这一段没有时间限制的话语,更是让人感觉到了一丝不寻常。

       所有驻扎在京城的官员,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周报快马加鞭,运到自己的住处,毕竟现在所有的道路,都是用水泥铺成的。

       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在朝堂上引发了轩然大波。

       李景隆到底是什么人?这可是曾经的曹国公,虽说如今他的封号被废,但谁都清楚,在这次事件中,曹国公的封号一定会重新封起来,只是迟早的事情。

       尤其是李景隆,他曾经在商人税收上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一次,他让李景隆担任河南总督,其用意可想而知。

       河南的官员们怕是要倒霉了,这是地方政府的看法。

       很快,除了河南以外的地方,其他地方的抗议声音也少了很多,等待河南那边的回应。

       众目睽睽之下,李景隆向朱高炽告辞后,率领广洋卫和和阳卫一万多名士兵出京。

       这两支军队,都是在京的中军府,河南的军营,也是中军府管辖的。

       这一次,李景隆是河南总督,朱高炽又从河南都统那里抽调了两个护卫,供李景隆调遣。

       但是朱高炽的力量还不足以震慑住他,他也不确定河南都统有没有参与,所以他也不想让河南都统领出征。

       河南的官员这么高调,他自然要引起更多人的注意。

       李景隆这一次可是受到了最好的礼遇,从来没有哪位大臣会带着两军的军队在自己的领地上服役。

       李景隆从48军中调来两个侍卫,对李景隆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因为父亲只是派了三个侍卫出去巡逻,如今京中还有四十万大军,足以保护京师。

       万一有个意外,他的野外部队也可以补充进来。

       但朱高炽也觉得很疲惫,他上任没多久,就派遣了丘福去天津调查天津军械库的火灾,陈瑛和大理寺的小卿虞谦,也派了李景隆去河南。

       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大明还有很多问题,必须要一一解决才行。

       至于其他的地方,比如西南的土司,比如其他的诸侯,都要做一些事情,大明建国之后,虽然看起来很强大,但是其中的问题却很多,单凭历史记载,很难全部都说出来。

       朱高炽越想越郁闷,这里面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

       再加上安南那边已经开始出现了叛变的迹象,一些残存的人对此并不满意,这对他们的统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加快人口的迁徙,将大量的人口转移到大明,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处理,接下来就是等待安南的失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