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了,统统都明白了。

       自己的儿子,便是那个送了圣旨往辽东,不,往朝鲜国的使者。

       他怀揣着伪诏,是这群胆大包天的人中的一份子。

       刘健不知道自己儿子是否知道内情。

       可这其实并不重要,因为一旦事发,刘杰十有**就算是主谋了,方继藩或许还只是一个从犯而已!台面上刘杰,是肯定跑不掉的。

       这……真是缺德啊。

       刘健又气又忧,急匆匆的要回轿里去,要找方继藩这个小子算账去。

       可刚转身,他身子顿住了。

       这个时候,怎么找他算账?

       难道还生怕别人不知道吗?

       他毕竟是历经过许多事的内阁首辅呀,只是短短时间里,便想明白了其中的厉害关系!

       这事儿现在还只是人们猜测而已,只要没有真凭实据,就还能捂着,可他若是气急败坏的赶去方家,事情一旦泄露,那就是不打自招了。

       自己的儿子……作为主逆,伪造圣旨,虽是和太子一起,可太子殿下毕竟是陛下唯一的儿子啊,谁能动他一根毫毛?

       而方继藩,想来早就两手一拍,把所有事都撇个干干净净了。

       再者说了,就算不撇干净又如何?他是勋贵,非是文臣,只要陛下还要留他性命,太子袒护他,此子脸皮又是十尺厚,他还会怕御史们痛骂他?

       刘健深信,全天下的御史以及读书人一人吐方继藩一口吐沫,也淹不死方继藩,人家照样可以声色犬马,愉快的活下去。

       可刘家不一样啊,自己是首辅大学士,是文臣之首,儿子犯了这么大的事,势必遭致六科攻讦,自己但凡还要一点脸,就得乖乖致士还乡,闭门思过。而自己的儿子,肯定也是为士林所诋毁,届时必定死无葬身之地。

       不能急,深呼吸……

       没事,没事的,什么大风大浪,老夫不曾见过呢?

       缓了缓,刘健总算定下了心神,嘴角微微挤出了微笑,背着手,依旧还是那镇定自若的文渊阁大学士、大明宰辅!

       他朝门子淡然道:“噢,知道了,老夫想起来了,幼夫上次曾说过,他想要去省亲一趟,哎,出发前也不和为父打一声招呼……”

       说着,淡淡然的跨入了门槛。

       刘健努力的镇定下来,可心头却是忍不住痛斥刘杰:“这不知死活的东西,太子和方继藩的话,你也敢信?”

       ………………

       半月之后。

       朝鲜国、景福宫。

       李隆想不到,天朝上国的旨意来的如此快。

       反应之迅速,实是超出了他的意料之外。

       朝鲜国上下在李隆的带领之下,在景福宫正殿设坛,恭迎上国钦使。

       朝鲜国使用的乃是大明年号,因而这景福宫,乃大明太祖高皇帝洪武二十八年所建,乃李氏朝鲜的首宫,被称为北阙!

       此时,李隆拜下,朝鲜三班大臣亦都拜倒。

       朝鲜国和安南国都自称自己为小中华,学汉礼,读圣人书,今上国来了使臣,所代表的,便是大明皇帝,李隆道:“臣李隆,受旨。”

       刘杰颇其实有些紧张,打开圣旨,开始诵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这圣旨第一次开封,刘杰只看一眼,眼睛都直了!

       接着,他不得不带着几分担忧,硬着头皮念下去:“朝鲜国王李隆者,废妃之后也,今侥幸克继君位,不思上奉天国,下安黎民……”

       这是在骂人啊。

       直接骂人是废妃的儿子,人家好歹是个国王,接下来的批判就更加严厉了,大抵就是说你吃饱了没事做,废妃之后便是废妃之后,朝鲜国现在已有王太后,岂可再有王太后呢?何况,你的母亲既然是废妃,乃获罪之身,你身为她的儿子,应当反省她的过失,三省吾身,竟敢逾礼,让大明给予追封!

       刘杰越念越心惊!

       他小心翼翼的看着地头跪着的李隆,却见李隆没什么表示。

       他不禁感到有些奇怪。

       其实这李隆也不是没有表示,而是因为,他听不太懂刘杰的汉话。

       朝鲜国的宫廷和三班贵族里,虽是自幼就要进行汉话的教育,可毕竟这汉话传到这里,又成了另一种方言了,大抵就相当于广东布政使司的朋友们讲官话的效果。

       而刘杰口音里也多少带着乡音,这下好了,广东布政使司的人讲官话,却让一个江西布政使司学习过官话的人来听。

       李隆依旧面带着微笑,他日盼夜盼,就是这份册封啊,这代表着上国对自己的支持,有了这封册封,一切就可水到渠成了。

       刘杰的话,他听不太懂,勉强听懂几个字,也串不起来,不过这不打紧,虽然听不太懂,可是文字是互通的,到时上使将圣旨交给自己,自己一看就知道了。

       刘杰念完,已经感觉背脊发凉了,甚至连冷汗都出来了。

       他陡然想起,好像恩师临行时,还交给自己一个锦囊,说是念完了圣旨之后,便立即拆开。

       于是,圣旨念完。

       李隆笑嘻嘻地一字一句道:“下臣……谢……皇……帝……恩……典…”

       刘杰将圣旨交给他,李隆朝刘杰笑了笑,原本按礼仪,李隆该邀请上使到景福宫里坐一坐,以尽宾主之礼,可他太想看看圣旨了,于是乎吩咐身边的大臣道:“上使远来,旅途劳顿,先请至奉常寺暂歇,稍晚一些,再请上使作乐。”

       奉常寺知事便请刘杰出景福宫,坐上了一种……别致的轿子里!

       连日赶路,其实刘杰甚为疲惫,可想起师公的嘱咐,他不甘怠慢,便取出了锦囊,打开……一看。

       一个纸卷慢慢的展开,然后,刘杰看到了一个字逃!

       逃?

       刘杰顿时脑子嗡嗡的向,联想到了那份圣旨,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寒颤。

       ……………………

       在景福宫,李隆的手在颤抖。

       他的左右,外戚任士洪以及领议政慎守勤低垂着头,不敢发出一丁点的声音。

       他们二人都是李隆的左膀右臂,可突然来了一封上国的旨意,让他们感到莫名其妙!

       他们小心翼翼的看着李隆,似乎猜测到了什么,可是此前,大王并没有透露出一点讯息,可见在大王心里,便连他们竟都不够信任。

       李隆看完了圣旨,眼睛都已经直了。

       他原以为,作为登基的朝鲜国王,大明多少会给一点面子的,何况他的奏疏,可谓是声情并茂,可谁知迎来的,竟是呵斥。

       他气得颤抖,原本是想借上国的册封告诉王廷中的大臣,以及国内的士人,上国是彻底支持他的。

       可谁料到……

       啪!

       他怒不可赦地狠狠拍案,眼眸张大,满面狰狞。

       吓得任士洪与慎守勤二人大气不敢出。

       “他们……羞辱本王!”

       李隆咬牙切齿,目露凶光,得不到上国的支持,这令他气恼万分。

       此时,他倒是想到了什么,怒道:“上使呢,上使在哪里?”

       于是有小宦官火速前去了奉常寺,可是很快,这小宦官便回来了,回禀道:“人已不知所踪。”

       “这是假诏!”李隆直接宣称。

       其实他不相信这是假的,因为自己的奏疏送去了上国,能看到奏疏的,一定是大明的君臣,不可能无端的有一份假诏来。

       可李隆却是将其一口咬死,他看向慎守勤道:“国中定有奸邪小人私通上国,传递消息,事到如今,没有选择了。”

       慎守勤心里便咯噔了一下,他很清楚,大王所说的没有选择是什么意思。

       “真要到这个地步?”

       李隆冷笑道:“乱臣贼子,理应诛之!”

       他眯着眼,眼眸里掠过了寒芒:“铲除不臣的臣子,是本王应当做的事,立即……动手!”

       是日……

       无数大火出现在了汉城的上空,数不清的军队开始一家家的搜检,更有数不清的士人以及朝鲜国大臣尽都被绑缚,杀戮……开始了。

       到处都是嚎叫,是惨呼,转瞬之间,整个汉城已沦为了人间地狱。

       宫中的医女们统统被拿捕,所有的寺庙亦被士兵闯入。

       最惨乃是成均馆。

       成均馆便是朝鲜的‘国子监’,乃朝鲜国最高学府。

       可在此时,里头读书的士人被杀者数不胜数,孔圣人的画像被撕下,万世师表的牌匾亦是不知所踪。

       然后,这里……被富有开创性思维的李隆改为了妓院。

       无数的人如猪羊一般的被屠戮和诛杀,朝鲜士族深受其害。

       许多李姓宗室子弟,亦死在了他们的院君大府里。

       杀红了眼睛的人,接着开始趁机滥杀无辜,一日之间,尸横遍野。

       寸斩、炮烙、拆胸、碎骨飘风等酷刑,在景福宫开始大肆使用,无数忍受不了酷刑的人在哀嚎中死去。

       甲子士祸,紧紧维持了几日,可被杀者,有上千之众。

       与此同时……大批的人开始向北逃亡。

       刘杰就在这个队伍里,他一脸发懵,当他得知,朝鲜王都已杀戮四起的时候,竟不知自己该哭还是该笑。

       师公……英明吗?

       ………………………………

       第五章送到了,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