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到他头上的事情一大堆,不过很多和新科有关的工作,他本来也逃不掉就是了。
比如说,和全国经济普查同期进行的,全国技术大普查。
相比于正在轰轰烈烈进行的经济普查,技术普查进行的就相对比较低调了。技术普查的本意,是为了利用五百亿美元从美国采购技术和设备进行工业升级。而要进行技术升级,首先一个问题就是,必须要知道自己的家底究竟有多少。
总不能有些东西买回来之后,却突然发现,自己家里原来有更好用的东西吧?历史上这样的事情没少发生,引进技术和设备上犯的错误、交的学费,多的让人心疼。而且还不是交一次,有些地方、有些系统、有些项目,是两次三次都不吸取教训,光交学费不长记性。
要避免这样的问题,就要对自己手里的技术首先有一个了解,然后对全国技术引进进行统筹规划。
而如今国内要说科研技术的中心,大概有那么两个半。两个不用问,自然是帝都和魔都,半个则是正在逐渐成长起来的渤海省电子和重工业科研带。
而这半个之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这两年正在迅速崛起的新科科学院。
相比于中科院、各部委和高校直属的科研院所,新科科学院的底蕴无疑是薄的太多了。新科科学院院长倪光南,副院长兼动力研究院院长吴大观,这两人在国内科研界无疑是拥有巨大的能量,但中科院里要拎出来能和他们煮酒论英雄的人物也不会少。
然而新科科学院有着一个无与伦比的优势,那就是“shol进行竞争。但是总有一些领域,是可以用来弯道超车的。
夏雪宜有些受宠若惊,他也没想到自己不仅坐飞机与胡解放做了一排,还能再见到胡文海,而且由他亲自带领参观了新科科学院。
帝都显像管厂的情况并不乐观,美国方面对其打算引进的彩色电视机玻杆、电子枪等技术,扔过来的都是一堆过时而且成本高昂的技术。在这方面,日本人拥有绝对的商业优势,于是夏雪宜又转而打算寻求与日本企业合作。
然而在与日本旭硝子、端子和日伸三家株式会社的谈判之中,日本人咬定了合作条件,不仅合资股份要占据绝对优势,而且对核心技术也遮遮掩掩,根本没有市场换技术的诚意。
而此时这个曾经亚洲最大的电子管厂,已经是发展的举步维艰了。如果按照曾经的历史发展,接下来这个工厂的命运将走向另一个方向。老旧的工业区焕发新春,成为了未来那片小资圣地798艺术区。
然而此时,为了维持798厂的生产和运转,夏雪宜和管理层不得已的想出了一个办法。把曾经辉煌一时的厂区打扮的光鲜亮丽,然后租给了雀巢、abb等跨国企业,以收取一笔可怜的物业费用。
而798厂的管理层则搬出了办公大楼,转而在活动板房里办公。工人们的生产场所,也从高大的厂房,搬到了一片已经废弃的旧平房里。
凭着这点手段,798厂勉强维持着2600名职工的生产和生活。
若非是国家突然组织了美国采购团,若非是在飞机上遇到了胡解放,若非是他抱着些微的希望联络了新科集团,说不定帝都显像管厂就要接受日本企业苛刻的合资要求了。
不过显然,历史就要在这里来一个急转弯了。
“按说夏厂长远来辛苦,按理说应该休息一下的。”胡文海专门从帝都赶回绣城,可不会是想家了而已。夏雪宜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正赶上了这件和他息息相关的大事。
胡文海有些歉然的说道:“不过时间不等人,我们的测试马上就要得出结果,只能先委屈了夏厂长。”
“胡总说的那里话。”夏雪宜连连摆手,有些好奇的问道:“就是不知道胡总说的,究竟是什么事情?”
“嗯。”
胡文海略微沉吟,说道:“不知道夏厂长对led光源了解多少?”
夏雪宜敢登门拜访,当然是事先做过功课的。事实证明,在未来能闯出一番名头,没有人是简单选手。
他微微皱眉,很快就眼前一亮,试探的说道:“胡总说的,难道是前两年曾经角逐科技进步奖的蓝光led技术?新科……新科科学院已经完成了生产技术的研发吗?”
胡文海含笑点头:“是的,新科电子研究院已经完成了led生产的核心装备,步进投影光刻机的研发。”
led蓝光是led光源中最后被攻克的领域,红光和黄光都已经能够产生,但偏偏只差了蓝光无法合成白光。
而没有白光,led的应用自然要受到极大的限制。
自打前两年胡文海在申请科技进步奖的时候,一口气扔出几篇诺奖级论文之后,蓝光led的开发在国际上又掀起一阵热潮。
然而胡文海敢扔出论文当然不会毫无准备,蓝光led的专利他早就已经在全球进行了注册。只不过当时国内还不具有生产条件,所以暂时耽搁了下来。
到了1990年,新科电子研究院与帝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进行合作,开发的一氟化氪(krf)激光光源终于能够满足要求,装备到了“新江(新科、江光总厂)微电子所”研发的第三代投影曝光光刻机上,完成了亚微米光刻机自产的最后一步。
被命名为凝光3.1的投影光刻机,实现了完全100%的国产化。从镜头到机械,从光源到系统,全部都是由国内厂家配套生产。干法光刻节点1微米,采用浸入式和光学邻近效应矫正等技术后,工艺节点可达到0.8微米级别。
至此,蓝光led的生产技术已经万事俱备。相较于传统照明技术,led照明的优势相当明显。
一片蓝海,正要在胡文海的描绘下,对夏雪宜和帝都显像管厂徐徐展开。
都市小说推荐阅读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