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ibm的威胁
摩托罗拉和ibm的总部虽然都是在纽约,但纽约城大了去了,甚至在很多时候连长岛都算到了纽约的范围里。
正常来说像这种超级都市,是不可能搞帝都那种单中心规划的——帝都规划局那是没办法,地头上一把把比自己级别高的单位,随便圈地占地的结果。
正常的超级都市,像魔都和妖都,甚至是山城那样的地理环境,也都没有帝都交通搞的那么夸张。
纽约当然也是多中心城市,ibm和摩托罗拉都是行业佼佼者,总部当然要有点王者风范。这王不见王,两家的距离可是有点远。
而异株湖公司作为新科和摩托罗拉的合资公司,为了双方的合作顺利,选址肯定也是在摩托罗拉总部附近。
说了那么多,其实就是一句话,这帕克此时此刻出现在这里,几乎可以肯定不是一次偶遇。
“帕克先生。”胡文海站住脚步,抬头看了过去。
今天的帕克和前两天可是不一样,当初在佛莱迪烤肉店谈判,后来看到十八家企业联盟反对ibm,帕克可是一付天要塌下来的样子。
可今天再看,帕克的脸色自然神情轻松,显然已经不复当时大罗临头的样子。
只要带点脑子,有那么一点联想能力,此时也应该猜到了帕克出现在这里的原因。
“摩托罗拉的出尔反尔,是ibm在从中作梗?”
胡文海寒声问道。
“胡先生如果这么认为,那我也没有办法。”帕克的表情。好像拿胡文海的这个指控百口莫辩似的。
“ibm想做什么?”胡文海开门见山。
帕克装出一副无辜的样子耸耸肩。说道:“ibm愿意为胡先生提供一点帮助。比如说为你和摩托罗拉公司的误会进行沟通。”
胡文海面无表情道:“ibm还是先管好自己的事情吧,看看怎么处理反ibm联盟的事情比较好。”
“这不矛盾,如果胡先生可以以上个月的价格将手中思科的股份出售给ibm——”
帕克摊开手:“其实中国人想获得晶圆厂的运作技术,为什么不向ibm学习呢?”
胡文海一愣,有点像是没反应过来似的:“我没听错吧,ibm的晶圆厂?你们愿意向中国开放学习?”
“当然,ibm可以用晶圆厂的运作技术,换取你手中的思科股份。”
这个交易表面来看。ibm显然占了很大的便宜。然而即使如此,胡文海仍然大为心动。
不说别的,那可是ibm。能够师从ibm,谁还愿意受摩托罗拉的夹板气了。
可怜的摩托罗拉,恐怕没想到自己被忽悠起来,却被ibm从背后捅了一刀吧?
然而——
“我拒绝。”
“x2手机扔给狗东回收,最多就是赏你一个运费钱免费帮你收垃圾而已。
最先采用3微米技术的是intel,1978年intel就已经建成了3微米线宽工艺的芯片生产线,用于生产8086cpu。摩托罗拉不仅是晚了两年才上的3微米工艺生产线,而且是从1980年运作到了1985年,生产线的潜力早就已经挖光了。现在比较先进的是1.5微米工艺,这是intel在1985年推出的386cpu使用的工艺。再往后,到1989年,intel就应用1微米工艺生产486cpu了。
而现在晶圆厂的主流技术,则是1.8到2微米线宽工艺。3微米的生产线不能说没有,甚至完全可以再运作十几、几十年。后世王船夫接手的华晶“遗产”还有好多从香港转手的欧美八十年代二手设备。
但是这种设备的价格,那就不可能再有价无市了,反而要“随行就市”。变的和其他生产线没有什么两样。就3微米这种大路货色。胡总异株湖公司股份价值的5亿美元。能买回十条不止。
当然,艾迪逊的话也不算完全说谎。3微米工艺生产线技术上虽然已经落后,但在国际上确实还是在被广泛应用。如果能在中国建起一条3微米芯片生产线,确实是能捅破天的大事了。
可再怎么说,八十年代的美元还很值钱,八十年代的晶圆厂还没有那么夸张的资金需求。而异株湖公司的前景,则是任谁都能看的出来的。
“这个,摩托罗拉还可以负责工厂运作的指导。胡先生不是想要培训你们自己的工人吗?我可以保证。一定将晶圆厂的运作经验完整的传授给中方。”
胡文海呵呵冷笑:“我拿出一亿美金来,相信全美任何一家晶圆厂都能做到艾迪逊先生所保证的条件。”
“但现在新科公司拿不出这一亿美元吧?”艾迪逊也沉下了脸来,好话说尽,胡文海根本不为所动,他也要改变策略了。
“与摩托罗拉合作是你现在最好的选择,胡先生要保住异株湖公司的股份,那我想晶圆厂的调查很可能要花不少的时间。”
胡文海悠悠的问道:“摩托罗拉多少算是一家大企业,这么做合适吗?”
艾迪逊低头俯身,双眼看着胡文海:“这是摩托罗拉的态度,为了异株湖公司。我们还能做更多的事情。”
胡文海冷眼看着艾迪逊,收起了对他的那点香火之情。跨国公司从来不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也做不成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像这种通过政治手段干预市场行为,跨国企业做的都非常熟练——不熟练的,早就成了国际竞争中的一抔黄土了。
尤其是电信业,这种垄断、国营、政策性极强的行业,不会搞政府关系的简直寸步难行。
威胁用出这种手段,说明摩托罗拉已经开始将新科公司当做是一个竞争对手,而不是合作伙伴了。
如果我只是个普通商人,还真不能排除有……
算了,胡文海放弃了这个念头,这种事情想多了纯粹是和自己的好心情过不去。
“我知道了,看来摩托罗拉在水锂电上压了很大的一笔筹码啊……”胡文海稍稍思索,就明白了为什么摩托罗拉态度转变的这么快。
显然在看到水锂电的前景之后,摩托罗拉是投了重注在这上面。凌啸怀疑摩托罗拉有其他的实验室,在同步开发三代水锂电技术,这个很有可能是事实。
胡文海不知道,他的这个猜测确实命中了摩托罗拉的动作。
摩托罗拉一手掌握了水锂电的代理权,然而并不满足于这种受制于人的局面。在三代水锂电的研发上,投入的可不是普通的重注。
三代水锂电的核心技术是离子渗透膜,材料学上的东西一个看理论,一个就是碰运气。投入越大、出成果的可能就越大,时间就越快。
希望尽快摆脱这种局面的摩托罗拉,一口气投资了十个顶级的化学试验室,扔出去十个亿美元以上的资金。
然而总不能三代水锂电开发出来,结果水锂电的基础专利还有一半掌握在新科公司手里。为了扫平掌握水锂电市场的障碍,摩托罗拉绝对是无所不用其极的。
“如果胡先生体会到了摩托罗拉志在必得的决心,就应该明白什么样的选择是最合适的。”艾迪逊趾高气昂。
“哦,这个嘛。”胡文海突然笑了起来:“艾迪逊先生大概还没看到这一期的《应用电化学》杂志吧?”
胡文海随手从桌子上拿起一本杂志,翻开了某一页,放在艾迪逊面前:“好好看看这篇文章吧。”
艾迪逊目光一扫,不由脸上顿时变了颜色!(未完待续。。)
都市小说推荐阅读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