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下车,征途何其漫长,由计算机承载人类意识的一条路却就此断绝。

       所思所想,并无百分之百的把握,前景,却令方然战栗,让他意识到自己和千千万万it从业者走出的,是一条怎样艰难而凶险的路。

       放眼望去,“那个人”诞生的世界,孑然一身的盖亚之掌控者,单凭一己之力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进而获得对抗死神的手段,希望何其渺茫,而借助计算机的强大力量,甚至使其具备科学研究、探索的能力,却又蕴含着巨大的风险。

       进退两难,没有一种可行的策略去推进科学技术,这,让方然想起了自己与理查德*费曼教授的那次谈话。

       当科学技术被锁死,发展迟缓、直到停滞,死神便迟早有一天会来敲门。

       几十年的艰苦跋涉,在文明消亡的滔天巨浪中殊死拼搏,直到掌控盖亚的全部,这一切,倘若仍旧无法改变命运,无法抗争死亡的宿命,但只在盖亚苟延残喘,对这样活着的“那个人”来讲,死亡,会在几十年,几十万年,还是几十亿年、几万亿年后到来,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一个人,脱离人类文明的孑遗,哪怕活得再久,当真能扛起科学的旗帜,永远向前吗。

       方然并没有这样的信心,相反,他现在觉得很恐慌。

       但,恐慌也没有用,自从踏上这一条追寻永生的路,便再也不能回头。

       对未来忧心忡忡,工作,暗中铺垫篡夺控制权的一切,便成为了方然缓解焦虑的手段,和唯一的精神依靠。

       躲在天堂镇一百五十米的地下,每天,都在控制室待上十小时左右,他勉强压制对计算机系统的莫名恐慌(万幸还不严重),继续完善新ai,一边利用“看门狗”系统搜集北大区各节点的运行情况,以便审时度势。

       在inter两分化的今天,联邦的网络环境、信息渠道,都不如以往那样通畅。

       倘若还懵然不知、埋头工作,或许哪一天核弹临空,在爆炸冲击波来袭之前,自己都未必会知道。

       远方的战火,消息,是零碎而真假难辨的,通过asa进行初步筛选、分析,方然才隐约得知,就在西历1489年的头两、三个月,联邦支持之下的尤洛浦联军,就越过传统边境线近两千公里,前锋已迫近了沙罗首府moscoesis估算,联邦武装力量的战力就提升了三倍多。

       进一步估算,如果将战略核武器排除在外,联邦与西大陆列强的战力之比已达2.7:1。

       实力对比之悬殊,用不着ai,但凡对现代战争形势有所认识的人,也能看得出联邦一方已稳操胜券。

       战争之胜负,在今天这一个时代,已几乎无关于人口,道义,勇气与正义。

       而是彼此死斗的双方,谁的生产体系更坚韧、更庞大,谁手中的科技更高一筹,谁牢牢把持的资源更丰厚。

       科技与资源,两者叠加在一起,就能产生出源源不断的生产资料与动力能源,继而,获得强大的算力,最终将所有这一切整合成战争机器,组织起一支悍不畏死、不辞辛劳、绝对忠诚而永远警惕的机器大军。

       在这样一个时代,战争的结局,早在爆发前就已注定。

       正是对这一点了如指掌,联邦与尤洛浦,才会放任西大陆与中大陆的对手,一步步走向必然对外扩张的束棒斧主义。

       时至今日,战争进行两年有余,在联邦与尤洛浦的两面夹击、围堵之下,列强与沙罗一方的战略态势在持续恶化,直观的表现,是战场失利,根本原因则是在联邦的海上包围、封锁之下,难以获得足够多的战略资源。

       西大陆与中大陆,一眼望去,机器广袤而资源丰富,列强与沙罗似不应感到资源匮乏。

       但是与海空力量独步天下、事实上掌控盖亚四海的联邦相比,列强、沙罗的困局,一方面在于无法从海外获得自身紧缺的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则背负广阔大陆上的几十亿人口,哪怕消耗巨大,也始终无法实现兵力上的均势。

       西大陆列强,与中大陆的沙罗,开战后一直在四面扩张,尽可能用广大占领区来弥补海上交通断绝的劣势。

       随着这一过程的进行,自然而然的,其所背负的人口拖累也越来越重。

       自身的庞大人口,再加被占领诸国的大量难民,倘若只从战争胜负的角度考量,灭绝是一种最简单的策略。

       但一方面列强生产体系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低,仍需要相当数量的劳动者,另一方面从长远考虑,彻底消灭平民阶层会让人口更替无以为继,这些都是掣肘。

       故,至少在彻底失败前,列强并无法像在星港战役中那样,直接将平民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