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些新时代的鹰犬所做之事,却极其繁难,如果没有持续跟进、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去同步分析,即便同行都难以精确把握其动向。
这种态势下,不管开出多么丰厚的报酬,it专家们的忠诚度也还是未知数。
信息技术领域的劳动者们,尽管在现行秩序下,是奴隶,在经济与暴力体系中也居于弱势,一旦踏入有如茫茫大海的it世界,则有如蛟龙入海,更顺势在有产者的内斗中,不知不觉的为其开掘坟墓。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apos次级节点工程中,代码深处,就潜藏着重重疑点。
接手新的任务后,没过多久,方然就熟悉了一整套新的工作流程,也明确了托马斯*安生在其中的作用。
身为基础研发组的得力干将,同时,也是签署过“终身服务协议”的所谓“自己人”,托马斯身兼双重职责,一边应付ffri-it的常规核查,凭借自身的成员身份,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研发改进提供指导,另一边则要自查项目中的代码、模块与系统。
和前一个职责相比,收获更大的,就是来自于公司项目代码的自查。
一亿行代码,准确的说,大约112,653,600行程序代码,看起来是很吓人,其实规模也并不怎样骇人听闻。
保存成无格式的txt文档,总共也就几百gbytes。
这种规模的程序,一个人是没可能在有生之年看完,但应用aiasm这样的自动化工具,合理制定计划,要分析其稳健性与安全性,也不是太离谱,毕竟个人电脑上运行的操作系统,新版本的代码行数都动辄好几千万。
如果说,一份个人电脑操作系统的代码规模,就会超出ffri-it专门委员会的能力,这未免就是在开玩笑。
然而问题在于,“全产机”的次级节点与个人电脑,根本就不是同一种东西。
apos体系中的次级节点,单论代码行数,规模并不太大,然而和运行在微型计算机上的方面的监控强度,在网络这一块,无非是公司内网监控手段的强化,外加不定时的活动追踪与现场搜查。
这些手段,自从来到研发中心,就一直在频繁的斗智斗勇,并难不倒自己。
想一想“国际商用机器”的核查人员,又为什么要尽心尽力的来搜查、追踪目标呢,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巩固有产者的地位,让他们更从容的骑在自己头上作威作福吗,哪一个监控者如果还没这种觉悟,凭那点头脑,也根本爬不到这种岗位上。
正是基于这种判断,方然预测到,所谓7*24小时的无死角监控,必定不会像宣传中那样的滴水不漏。
事实也正是如此,签协议后,他的网络活动一如既往,而很少有掣肘。
浪迹在联邦网络中的it工作者,包括诸多黑客,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渗透而愈加活跃,即便联邦政府始终在加大管理力度,也未能将其杜绝。
信息时代的监控、管理体系,在外行人眼里,的确是一空前强大的利维坦。
但是用同样的技术手段与管理思维,去应付同道中人,看似坚不可摧、无处躲藏的防御与监控体系,就转而变得机器脆弱。
这种对抗的优与劣,似乎十分反常,毕竟联邦政府是覆盖全国的统治机器,其(名义上)掌控的资源,完全不是一个人能比拟的,更执掌着盖亚上屈指可数的庞大武装力量,和统筹全国资源的雄厚财力。
而活跃在网络上的it高手,即便也有一些隐秘的组织,不论规模、还是财力,都绝对无法与庞大的联邦当局抗衡。
然而,与普通民众想象中的情形不同,网络监控这种事,
并不像抓逃犯,而更像搞刑侦。
换言之,作用庞大资源的联邦政府,想要办到的,并非从联邦的三亿茫茫人海里抓到一小撮身份确定、证据确凿的犯罪分子,而是要无时无刻监控广袤国土的每一个角落,觉察任何异常迹象,并准确甄别出任何潜在的危险人物。
这种事,实施起来的难度如何,对照一下联邦警方的刑侦能力,也不难猜得到。
刑侦系统处理要案,办法,也不过是集中力量、重点突破。
以当局目前掌控的网络技术力量和相关资源,要想将触角渗透到社会每一个角落,盯住每一个it领域、乃至其他领域的劳动者,甚至还要防备统治阶层中的叛徒……
难度之高,简直就是超乎想象,是完全的妄想。
科幻灵异推荐阅读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