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吾说出了太子内心深处的担心。

       其实,这一点太子早就知道。甚至比刘三吾了解更深。

       在太子看来,朱元璋的想要的,就是一个不破不立的过程。但问题是破容易,立就不容易了。

       因为价值观等原因,何夕是对变法坚定的坚持。朱元璋更是有强大,不知道该如何形容的自信。朱元璋不是不知道,这样做是要出乱子的。只是这些乱子,朱元璋根本没有怕过。

       说一句不客气的话,即便朱元璋开国以来,看似太平。但是私下很多动荡都没有平静过。只是有些人看不见而已。

       只是太子朱标可不一样了。

       在朱标看来,虽然不是稳定压倒一切。但贸贸然大动干戈,也不是一件好事。

       更重要的是,朱标并不觉得,天下士绅与天下百姓支持这一件事情。

       天下士绅就不用说了。为什么天下百姓不支持这一件事情?

       因为天下百姓的日子过得太好了。

       没错,是太好了。

       好与坏,是有标准的。

       在何夕看来,天下百姓是在生存线挣扎。百分之八十百姓,用现代的标准,都能算得上绝对贫困。恩格系数在百分之七八十那种。这日子,在何夕看来,那是没有办法过的,挣扎在苦海之中。所以,何夕想要拯救天下百姓,让天下百姓过得更好。

       但问题是,何夕始终不了解百姓。

       比起,几十年前,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易子而食,折骨为炊的日子,能吃上饭,已经是太美好的日子了。

       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

       这一句话太正确了。

       因为底层百姓的本钱太低了。任何一些改变,都有可能让百姓沦落入深渊,卖儿卖女,依旧活不下去。

       所以,他们本能拒绝任何改变。

       哪怕这种改变,有百分之八十的几率是好的。因为他们无法承受那百分之二十的坏的。而任何改变,谁也不可能给出百分之百的成功率。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

       就话语权来说,天下士绅话语权,是远远大于百姓。就意愿来说,即便是对天下百姓有利的改革,天下百姓也很难表达出支持的意愿。除非让他们活不下去了。才会用脚投票。

       一旦开始变法,只有用朱元璋的威望,让天下禁声。否则全部是反对之声。

       所以,太子将希望寄托于勋贵集团。

       寄托于兵权。

       毕竟,这年头,武器的批判才是最重要的。任何矛盾到最后都是军事矛盾。只要刀把子在手,有些乱子也是能平定下去。

       今日朱标忽然发现,刀把子不稳定了。

       他知道,朱元璋在一天,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但是朱元璋终究会不在的。他终究要登基的,到那个时候怎么办?他可未必能拿捏住这些老将们。如果他们反对。这局面,朱标不敢想象。

       太子深吸几口气,忽然苦笑说道:“刘先生,孤能做什么?什么也做不了。陛下心意已决。”

       说实话,太子并不是没有顶撞过朱元璋。

       只是情况不一样了。

       太子很清楚自己与父皇之间的关系,大不如前了。

       这个时候反对,就是让父皇在变法与儿子之间选一个人。更具体地说,是从天下大业,与儿女情长之间选一个。

       太子怎么敢赌陛下,朱元璋会选儿女情长。

       他可是朱元璋啊?

       太子在变法之中,担心为了帝位不稳。又怎么会不担心,因为在这一件事情上与朱元璋作对,现在的储位就不稳吗?

       刘三吾见太子如此,忽然展颜一笑,说道:“殿下有爱民之心就够了。”

       刘三吾高兴的就是太子的态度。

       因为刘三吾看到了希望。

       在刘三吾看来,眼前局面,已经恶劣到了极致。天下方才稳定二十多年,即便是二十多年中,也没有停止作战。但是大部分百姓好歹能称得上安居乐业。

       而今,皇帝生出了这样的想法,几乎是重新埋下了天下分崩离析的隐患。

       很简单。

       前文说过,一个地域庞大,科技,落后,从京师到地方消息传递就要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帝国,该怎么样维持统一?这个问题,儒家给出的答案。那就是共同的道德。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用相同的价值观将所有人凝聚起来。

       皇帝必须维系这个价值观。

       兵马能强横一时,唯有思想的力量。才能将幅员辽阔的帝国凝聚在一起。

       而今变法,就是在这个根基上下刀子。

       自掘根基。

       如此一来,天下安定与否就是维系在朱元璋一人身上了。因为只有朱元璋强大的威望,才能压服天下各方。

       这样做是有前车之鉴的。

       祖龙死而秦亡至矣。

       这是刘三吾最忧虑的事情。

       而今刘三吾发现太子与他的想法相近,那就是说,将来有拨乱反正的一天。这就够了。

       刘三吾心中暗道:“吾死而无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