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夕说道:“你刚刚说,你问过当地土著?你与当地土著打过交道?”

       詹鼎说道:“打过。这岛上的土著,我觉得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生蛮,根本不通汉语。翻译都不行。而且食人。甚至有传说,他这些生蛮,为了夸耀勇武,成年的汉子,必须去割一颗人头回来。简直是禽兽。”

       “这些人,见了就必杀,不必留手。”

       “另一类就是熟蛮,其实我在这些熟蛮部落之中,看到了很多汉人的身影。洪武初年迁民,也不知道是谁是错?”

       何夕了然,詹鼎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何夕还是听出来他的暗示了。

       他暗示,洪武初年想将百姓迁回大陆,但是有一些人不愿意回去,反而奔入山中,与这些熟蛮混在一起,成为熟蛮部落之中的一员。说起来,这大概也算是苛政猛于虎的例证。

       为了逃避朝廷苛政。有些人宁可不做汉人了。逃入山中做野人。

       当然了,或许还有其他可能,这些熟蛮劫掠汉人。

       不管是什么原因,对于历史问题,宜粗不宜细。很多事情要向前看。

       最少这个结果是好。这些熟蛮是可以交流的。不管是说汉语,还是通过翻译。这就是现成的人手啊。

       何夕很感兴趣地说道:“岛上,有多少土著?”

       詹鼎说道:“这里不好说,从来没有人统计过。但是我估计,有十万就不错了。我说的是全岛上。”

       这个时代大部分台湾土著还是处于原始社会,甚至没有农业可言。都是采集,狩猎获得食物。所以人口密度很低的。

       不过,詹鼎还是以偏概全了。随着汉人在岛上生活,岛上土著其实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原始社会,一步步走向农耕社会,甚至到了明朝后期,岛上就有了数十万人口的大肚王国。

       从社会结构上来看,已经走在封建王朝的门槛上了。只是他们永远没有机会再进一步了。

       这一段时间,岛上的人口,其实在缓慢而持续地增长。绝非仅仅只有十万。

       何夕有些失望。他本来想大量用土著人口补充劳动力缺口的。就好像三国时期吴国,数次征讨山越,将山越安置在山下,补充吴国的人口。但是仅仅十万人。有些太少了。

       心中暗道:“看来我要想办法了。指望粮食产出,靖江藩想要发展起来,恐怕要十年计,这个时间太长了。”

       何夕之所以,对靖江藩这么上心,一方面是因为靖江藩是何夕海外封国计划的开端。

       这一件能不能做好,代表之后的事情,能不能顺利地推进。

       另外一方面,就是做好海外交易中心。靖江藩也应该有最基本的功能,比如让水手消费的地方。最少能供应粮食吧。

       所以,何夕绞尽脑汁地想靖江藩的发展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