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何夕有些妄自菲薄了。

       前文说过,大明开国之时,儒学处于一个低谷期。什么是低谷期,这就表现为低谷期了。

       再也,何夕也太小看现代的教育,与信息收集了。

       很多现在人看到的古籍,都是古人一辈子都看不见的。更不要说而今还有很多工具书。在思路宽广上面。古代人是远远不能比的。但是同时古人也不是没有自己的优点的。

       古人学问精深,很多书籍都是倒背如流的。

       而后世学者,很难向古代学者那么用功了。

       何夕也是如此的,在很多学问大框架,大节点。毕竟有很多学者做了工作,还有很多通俗化地讲解。很多这个时代读书人一辈子都没有搞清楚的时候,何夕很轻松地就知道了。但是很多细微之处,就原形毕露了。

       而这些大框架,大节点甚至是有些学者一辈子的努力。

       价值特别高。

       而此刻何夕内心之中,心中也有一些灵感了。

       他安抚了杨震几句,让杨震休息。

       自己回到后院之中,安庆公主早就等候多时了。

       安庆公主见何夕过来,说道:“今天事情很多,一言难尽。”何夕一边与安庆公主吃饭,一边将今天的事情说了出来。与朱元璋的谈话也不隐瞒。

       安庆公主眉头微微一皱,说道;“父皇也真是的。这不是为难人吗?”

       安庆公主很快转换了自己的身份,从朱家女变成了何家妇。一心一意为何夕着想。

       何夕说道:“无妨,这也是父皇对我的看重。”

       本质上,何夕并不反感朱元璋给他的压力。毕竟,对于改变这个世界,何夕也有十足的动力。而且此刻他已经有了眉目了。虽然有些时间近,但眼前的难题,并不是不能解决。甚至还有可能一炮而红。

       安庆公主说道:“宋讷的算计你,你准备怎么应对。”

       何夕说道;“你且放心,等着看你老公大杀四方吧。”

       安庆公主说道;“那,我有什么能帮你的。”

       何夕想了想,说道:“将家中的所有史书都拿出来,给我收集资料吧。”

       书籍在这个时代还是很宝贵的。而安庆公主带来的嫁妆之中,就有整套二十三史,已经其他史书。即便没有,安庆公主一个招呼,也能从宫中借出来。

       这对于何夕已经足够。

       因为别人是从茫茫史书之中一点点总结出来,最后得出结论。但是何夕是先有了结论,反过来去寻找证明结论的史料,难度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所以三天时间,能有一个轮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