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

       “你可知,若想入仕,许氏是可遇不可求的助力。”

       孟浩然斟酌着用词,提醒道。

       他出身于清贵的书香之家,名满天下,干谒尚且如此艰难,遑论李白呢。

       若能得许家倾力相助,李白在官场上崭露头角之机不远矣。

       李白垂首敛目,默不作声。

       他怎会不知许家权势,可他在见到许氏时,心中便根深蒂固有一个念头,远离。

       在扬州城,无数人戏称他为浪子。

       外人眼中,浪子潇洒如天边的云彩,神秘美好,可若是枕边人呢?

       枕边人当真能接受他这般一掷千金随心所欲,却又懒散自负的模样吗?

       惊鸿初见,他带给许氏的震撼,又能维持多久呢?

       最重要的是,他不愿面对许氏。

       做他妇,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孟夫子,许家不会助我。”

       “而我,也不愿意靠结姻攀附许家。”

       当日许府谈话,许公的字字句句,犹在耳侧。

       他心知,许公不满他的锋芒毕露,不满他的锐气自傲,亦不满他的棱角分明。

       如今的许家,已是一棵大树。

       求稳,不求进。

       时隔多日,许家又重提旧事,兴师动众的寻来孟夫子做媒,绝不是对他改观,大抵是许家小娘子执念未消。

       与家中抗争,方才有这样的一幕。

       此时拒绝,长痛不如短痛。

       夹在中间,无论是他,还是许家小娘子,都不会快活。

       人生在世,短短数十年,何必让自己陷入维谷之地。

       伤人,伤己。

       “当真想好了?”孟浩然反复确定道。

       在孟浩然眼中,这实在是一桩金玉良缘。

       许公的女儿,他也有所耳闻。

       知书达理,秀外慧中,对李白更是痴心一片,许家世代为官,是旁人求都求不来的福分。

       “孟夫子,我意已决。”

       李白坦荡荡,没有惋惜,没有怅然。

       心中却无缘由的亏欠,很多时候不是有意弥补便能弥补的。

       也许,伤害更甚。

       孟浩然长叹一声,但终究没有再开口劝说。

       男女姻缘,人生大事,总归不能强求。

       那许家小娘子神女有梦,襄王无心。

       不过,幸好只是惊鸿相识,尚未到非君不可的地步,否则也是一场悲剧。

       孟浩然望着面前这位举手投足间风流天成,似世外之人的李白,心中渐渐明白了李白的决定。

       果然,能得司马承祯“神游八极之表”仙风道骨赞誉的年轻郎君,不是能被凡俗束缚的。

       “小友,我欲下扬州,也许能有幸见到你的胞弟。”

       “一门双才俊,实属难得。”

       孟浩然居高而下,看着烟波浩渺的江水,岔开话题道。

       李明月的大名,他也有所耳闻。

       江湖上的少年侠客,商场里的玉面小郎君。

       提起荪歌,李白就好似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分外真诚的向孟浩然讲述他家阿月的光辉事迹。

       孟浩然含笑听着,并没有打断。

       鲜衣怒马,意气风发,总归是亮丽肆意,让人心驰神往的。

       他也曾年少,只是那样的时光过去太久了。

       从李白绘声绘色的描述中,孟浩然的脑海中清晰的勾勒出一个年轻人的模样。

       原来,仿如世外之人的李白亦有牵挂之人。

       孟浩然心中越发对那个未曾谋面的小郎君好奇。

       “孟夫子何时动身?”李白后知后觉的发现自己说的好像有点多,孩子气的挠了挠头。

       孟浩然高举酒杯,轻轻一晃,随即仰头饮尽“待会儿。”

       “来江夏本就是受你和许家相邀,既已事了,便不再耽搁。”

       “小友,我等你名声传遍大唐。”

       第一次保媒,还以失败而告状。

       有一说一,这种感觉还挺新奇的。

       暮春时节,阳春烟景,江边送别。

       眼前是奔流不息的长江,孟浩然所乘之船早已扬帆远去,烟雨朦胧水汽弥漫下,隐隐约约只能看到一个影子。

       李白心中怅然,江水长,离思无涯。

       心绪袭来,福至心灵幽幽道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如朝阳鸣风般的千古丽句,真仙笔也。

       李白的才情,既不会迟到,也不会缺席。

       字字句句,飘逸灵动。

       千古名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问世。

       孟浩然离开前,便遣侍从到许家传信,婉转曲折的回绝了保媒一事。

       许公收到回信,感觉复杂至极。

       他本应该恼怒李白不识好歹,可心中却不可抑制的升起了赞赏之意。

       随心所欲之余,清醒,理智。

       许氏知晓,心知再无侥幸。

       她不愿妥协抛弃世家之女的身份,又怎能强求李白敛去锋芒,心甘情愿成为许家婿。

       李白,就当是一场格外绮丽的美梦吧。

       争取过,便不悔。

       许氏女,也应有许氏女的责任。

       谁说门当户对,父母之命,便无法相知相守到老呢。

       “阿耶,女儿知晓了。”

       许氏眉眼温婉,不是哀怨,不是认命,而是释然。

       过于惊艳的人,也许就是用来照亮人生的。

       许公微微颔首,满眼慈爱。

       他精心教养大的女儿,也许会有偶尔的冲动失态,但那也是人之常情。

       无论是身在闺阁,还是以后做为世家大妇操持家事主持中馈,都不会让人失望。

       这才是许氏女最擅长也最轻巧的人生。

       一根筋钓死,一条路走到黑,实在算不得一件好事。

       ……

       孟浩然乘船至扬州,丝毫不耽搁一头扎进了扬州城新开的明月酒肆。

       都说明月公子亲酿的酒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尝。

       对李白这位胞弟,他着实好奇的很。

       能让似仙人谪降于山巅的李白沾染烟火气息,能让李白在扬州城挥笔写下举头望明月的明月公子,究竟是何等风采的任务。

       猝不及防的荪歌:……

       (?o?;;

       看到这位中年美大叔,荪歌忍不住眼前一亮。

       岁月不仅从不败美人儿,而且还会为美人增添韵味,将美人雕刻的越发成熟迷人。

       与李白的锋芒尽显不同,孟浩然是淡然洒脱。

       这便是岁月打磨最好的作品。

       年少时的意气风发,成熟后的儒雅内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