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层浪。

       李家明在学校的一次演讲,后面的只有专业人士才听得懂,前面的可是一个中学生都知道什么意思。通过BBS,那番关于AOL和时代集团合并的铁口直断,迅速在圈子里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有怀疑的、嘲弄的,就是没有赞同的。那么多大经济学家都不敢断言的事,他一个还没毕业的黄口小儿就敢铁口直断?互联网经济方兴未艾,怎么能说是泡沫?

       光靠在BBS上打嘴仗,这哪行?铁定了心思,想在这次泡沫中捞名望的李家明,把Sohu的总编陈同找来,把演讲稿扔给他,让他去炒作这事。

       “李董,您确定要炒作?”

       这人真不错,知道这样的炒作结果,无非是自己声名雀起或沦为所有人的笑柄。但无论是哪种结果,Sohu的经济版将大热,会有无数经济‘专家’来拍砖,目的就是踩着自己的脑瓜子捞名、捡利,也将引来无数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

       “老陈,屁股要坐正来,你是Sohu的总编,应该在确保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以Sohu的利益为首位。”

       劝不住就没办法了,陈同只好将李家明的演讲稿上网,并请社会上正火的几位年轻经济学家来评论,开始炒作这事。

       名利、名利,有名才会有利,李家明的名声大啊,号称Sohu老二、华国互联网第三人,仅次于章昭洋和中华网的叶克用,能把他的脑袋踩肿,那就意味着一夜成名。干掉一个绝代高手,就能取代他的位置!

       李家明的演讲也很好反驳,前面关于AOL与时代合并的预言,那仅仅只是一个预言。美国媒体早把这事炒得沸沸扬扬,只要把赞同合并的观点搬过来反驳,而且保证比那千把字更有理有据。

       后面关于泡沫的论断,那倒需要点学术功底,但也难不住那些经济‘专家’。李家明能从现实中抽起对他有利的论据,他们自然就可以提炼出对他不利、对他们有利的事实、证据,全盘推翻他的数学模型,得出一个截然相反的结果。

       而且,赵世清还想把这次笔仗,搞成全民参与的经济科普活动,屁颠屁颠地去找章昭洋求援。

       “洋哥,老大,章董事长!您得帮帮忙,站出来煽点风。”

       “笨蛋!去找Frank,让他把老二的文章往Yahoo上一贴,再把图截回来。”

       “正在干,您也摇摇旗?不丢人,您又不是学经济的,说错了就说错了。再说了,现在那帮杂种都疯了,一窝蜂地往我们这行挤,这还不是泡沫?您放心,不用您动笔,只要借您的名字就行。看李家明的文章兼对照现在的互联网疯狂,他觉得老伙计没说错,确实是形成了巨大的泡沫;可看那些‘专家’的文章,他又觉得他们说的也有理,互联网经济本就不同于实体经济,以前的Sohu、Yahoo、AOL都是标准的资金黑洞,现在不也都赢利了?

       可思来想去,老谋深算的章昭洋决定赌了,一是Sohu需要自己的名字去炒作;二是前面有李家明扛雷,万一说错了也不丢人,人家学经济的都搞错了,自己一个学电脑的就更无所谓。

       “把家明那篇关于互联网流量的论文也贴上去,想办法在美国也发表,要炒就要炒翻天!”

       不错,有眼光有手段,老子没看走眼,这小子能撑得起Sohu。老章满意地赏了这位小弟兼得力大将一巴掌,骂道:“让陈同帮我代笔,滚蛋!”

       “哎,谢谢老大!”

       管他/妈的谁掐死谁!

       掐死了老二、老大,证明Sohu的公正立场;掐死了其他人,证明了Sohu经济版评论的权威。不管谁死,反正Sohu是稳赢不败的!

       热闹喽。

       热闹,最热闹的是美国也是正反两派,有相当数量的经济学家认为这是一个经济泡沫。

       去年年底,摩根士丹利首席全球投资顾问毕格斯语出惊人:在未来5年内纽约股市将回档盘整,跌幅在10%到12%,成为全球灾情最惨重的大型金融交易市场。他预言,科技股的泡沫终有一天要爆破,投资人对科技股的信心过高,科技产业的获利表现实际上不可能达到这种高度的预期。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也曾经很无奈地表示:‘从我们的经验中总结出,没有一项低风险、低成本的紧缩货币政策能可靠地遏止泡沫的发展,但有没有一种政策至少能缩小泡沫的规模和它的附带后果?到目前为止,答案是没有。’

       很多事就是一层窗户纸,一经捅破毫无神秘,那些赞同这是泡沫的经济学家经过一番分析、推导,迅速得出一个结论:大家都忽略了,互联网经济最终还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事实,互联网企业走入了流量为王的误区。

       什么意思?

       Sohu、Yahoo率先确立了服务免费、依靠广告赢利的模式后,大家一窝蜂地复制,流量就变成了商业计划书上吸引广告的理由。

       如果,如果,如果互联网广告这块蛋糕不能迅速做大。那些多如牛毛的互联网公司,如何实现赢利?不能实现赢利的公司,还能长久发展下去?

       有了这把锋利的矛,不用李家明那篇类似于论文的演讲稿,功底深厚的经济学家们,也能迅速从现实中找到证据,证明目前的股市是过热的。反过来,他们的论文又证明了李家明的判断是正确的——泡沫!

       可美国跟国内也一样,有正方就一定会有反方,双方你来我往辩得热闹。只不过,美国人民只关于娱乐、体育不关心这些,那纯属于专家们的笔仗,而且是在学术刊物上打,连电视台都没兴趣参与,现在美国的经济好着呢!

       火了,Sohu、中华网、网易这几大门户网的经济版都火了,点击率蹭蹭地往上涨。这点击率一涨,那就由不得大家保持体面喽,不管输赢都得继续打下去,因为那意味着广告费!

       而处于风口浪尖的李家明,也就成了站在悬崖边上的人,要么掉下去摔个体无完肤,要么一举成为著名经济学家,虽然这家伙大学都还没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