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三年腊月二十,西夏的兴庆府发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后世记载说,当时金国的使者拔离速跟西夏国主李乾顺原本相谈甚欢,可他们因为作战的细节问题产生了激烈的争吵。

       拔离速酒醉之下拔剑杀死了李乾顺,闻讯而来的西夏卫士一拥而上,将这个女真使者斩杀,但这也于事无补。

       西夏国主李乾顺终究是死了,死的没法再死。

       而王后耶律南仙也在濮王仁忠和大将李良辅的支持下临朝涉政,太子李仁爱登上了王位。

       消息一出,本来就人心不稳的兴庆府立刻一片哗然。

       许多忠于李乾顺的士兵认为这简直是侮辱他们的智商,纷纷拿起武器,与李良辅等人麾下的士兵展开激战。

       更多的人则是趁火打劫,让城中的混乱更加不可收拾。

       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李乾顺的遗孀、大辽公主耶律南仙派人持自己的手令去求城外的宋军进城平乱。

       她以大夏国太后的身份表示他们母子所求的不过是一个安宁,请求大宋相信他们的诚意,再顾念一下大宋与大辽的兄弟之情,千万不要伤害这里的百姓。

       收到耶律南仙的求救,城外的种师道终于松了一口气。

       昨天夜里西夏突然发动进攻,还出动了铁鹞子,双方激战一场,宋军左翼吃了一点小亏。

       他原以为这是西夏反扑的信号,今天还特意严阵以待。

       没想到……

       李乾顺死了?

       西夏要投降了?

       跟西夏打了一辈子仗的种师道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直到,他听说铁鹞子发动了进攻。

       在城外驻扎的铁鹞子也收到了新王李仁爱和太后耶律南仙一起发来的诏令。

       诏令上说李乾顺被金人害死,现在城中有奸细活动,铁鹞子必须解除武装,听从新王的诏令有序进城。

       这是这支骄傲的军队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事实。

       他们是西夏待遇最好的军队。

       有最高的赏赐、最好的条件、最强的兵器。

       他们原本应该保家卫国,应该跟强敌激战到最后时刻,流干最后一滴血。

       他们原来已经做好了必死的准备,可刚刚出城就听到了李乾顺的噩耗。

       现在,新王让他们解除武装……

       几乎没有犹豫。

       也几乎没有人指挥。

       上千名西夏铁甲骑兵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披挂装备。

       面对百年来的宿敌,他们准备进行最后一次冲锋。

       如果死,那就死在冲锋的路上。

       “杀敌!”

       苍凉的号角声中,上千名铁鹞子催动战马,朝宋军的营地发动冲击。

       在广阔的河岸上,他们的背影无比孤独。

       “谁家没有忠臣……”

       种师道看着这些掀起滚滚烟尘的西夏骑兵,神情有点复杂。

       只有这些人了。

       他们没了后路,没了支援,没了侧影,也没有攻破大营的武器。

       这是整个西夏最后的一次冲击。

       而宋军……

       一切才刚刚开始。

       “好汉子,送他们一程!”

       种师道咆哮一声。

       他大手一挥,数千名早就严阵以待的宋军弓箭手一起放箭。

       密集的箭雨从天而降,打在瘊子甲的甲片上发出噼啪噼啪的响声。

       所有的西夏士兵全部中箭,可他们没有一个畏缩停止。

       宋军中门大开。

       一队全身披着重甲的步兵缓步走出,如一堵墙一般结结实实拦在了西夏铁骑前进的路上。

       他们手上各自装备了长枪,以阻挡铁鹞子前进的步伐,宋军两侧的骑兵也开始慢慢出动,开始向这支西夏最后的战力发动进攻。

       “金兵以重骑兵横扫辽国。

       他们的骑兵远在夏贼之上,咱们这一仗必须要打的好,日后才不能让人看扁了。”

       步兵克制骑兵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赵枢的认为以前宋军的弩箭战术已经很难面对全副武装的金兵铁骑,韩世忠之前就提出对付重骑兵一定要硬碰硬,这次,正好是对金国作战的提前演练。

       吴玠指挥的宋军弓弩阵已经连续放完三波箭雨,见敌人慢慢靠近,吴玠大喝一声,抄起大斧快步向前冲锋。

       这会儿宋军的前军已经跟夏军绞杀在一起,夏军的战马顷刻就给最前方的宋军造成了不小的杀伤,可随即,他们的步伐也停了下来。

       吴玠手下的士兵挥动大斧,低头钻入敌阵猛砍马腿,战马吃痛翻到,到处都是一片惨叫和咒骂,而落马的士兵身披重甲,一时难以起身,也被悍不畏死的宋军纷纷跟上砍伤,登时血流一片。

       金国的使节团虽然失去了他们的首领拔离速,但赵枢一样对他们的态度非常友善。

       这一战,赵枢就把他们带在身边,让他们观摩这场宋军灭夏之战。

       看着铁鹞子各个人仰马翻,惨叫不止的恐怖场面,不少金人也各个色变。

       之前挞懒仔细描述过他们在护步达岗之战中的惨烈场面。

       当时辽国的骑兵从四面八方扑来,金军兵少,就像大海中一条无助的小船一样随时都会被掀翻。

       可金国的名将完颜娄室、银术可、宗望、宗翰都展现出了过人的斗志,他们的坚韧实在是太可怕,可以通过不断的换马来回冲阵,滔滔不绝打击敌军的防线,硬是将数倍于己方的敌人冲散。

       韩世忠和何灌当时琢磨一阵,提出了用重步兵当先阻挡敌军前进,然后派敢死队用斧头砍马腿的战法。

       这个战法说起来简单,可面对全副武装的高头大马冲击,并不是嘴上说说就能解决。

       可西军第一次布阵,就展现出了极强的战斗意志。

       不打仗的几天,他们一直在操练这种阵法。

       虽然前军会付出巨大的伤亡,虽然敢死队跟字面意义上一样几乎有去无回。

       但这种战法大大削弱了铁鹞子的震慑力,让大队的重骑兵割麦子一样纷纷倒下!

       好生厉害啊……

       金国的使节团之前就反复劝说拔离速千万不要跟大宋为难,

       这次见了如此悍不畏死的大宋步兵,他们更是坚定了心中的念头。

       挞懒说的不错。

       都是那些投降的辽人胡说八道。

       若是我军猝不及防遇上了这样的兵马,岂不是要吃大亏。

       “大宋……好生威武。”金国的使者颤声道。

       赵枢嘿了一声,摇头道:

       “多谢使者谬赞。

       哎,可惜了,我们还是来晚一步,想不到李乾顺居然如此凶残,居然残害了拔离速将军。

       如此名将死于宵小之手,本王心里也很难受。”

       他唤来韩世忠,指着仍在竭力苦战的铁鹞子,平静地道:

       “良臣,你去送他们一程。

       咱们马上要进城了,把城门打扫干净些。”

       韩世忠跟西夏激战多年。

       看着已经陷入绝望中的西夏王牌军,心中颇为感慨。

       这买办战法……

       哎,当真恶毒。

       尽管是敌人,可看着这些勇士迎来如此屈辱的结局,韩世忠心中当真不是滋味。

       希望我大宋不要有这种买办。

       若是有,韩某一定要先灭了他们。

       兴庆府内,张俊也在积极宣传宋军在灵州的表现。

       宋军在灵州没有杀人屠城,没有放手抢掠,这个消息得到了确认,更是进一步减少了兴庆府百姓抵抗的意志。

       说来李乾顺做的也绝对谈不上仁政,

       大宋只要不杀人,不屠戮,就已经能算勉强及格,与横征暴敛的大夏国旗鼓相当了。

       如果真如张俊所说,他们居然还免税、还大开盐贸,那真的就是活菩萨下凡了。

       改朝换代,对大多数的百姓来说并不是一件太痛苦的事情。

       局面就是这个局面,再痛苦也没用。

       甚至听见城外激烈的喊杀声,有不少人都还盼望宋军获胜,能早早平息这百年的大乱。

       谁当皇帝……

       真无所谓。

       在这样的氛围中,李良辅的下手越来越痛快。

       城中还忠于李乾顺的势力本来就不多,在城外的铁鹞子覆灭之后更是变成了困兽之斗。

       他们大骂李良辅不是东西,大骂李良辅勾结国外伤害大夏国的百姓,

       李良辅听着骂声,非但不恼,反而还愈发开心。

       骂,难道还能骂死我不成?

       你们都死了,我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被骂几句有什么影响?

       “节帅,城外的乱军已经被大宋平息,咱们也该出城迎接肃王到来了。”

       李良辅恭恭敬敬地向现在他名义上的主人李仁爱行礼。

       礼数还是要做的啊。

       刚刚登基的夏王李仁爱一脸的不知所措。

       他打心眼里不愿意把城外那些不听指挥跟宋军开战的骑兵称为叛军。

       但他也知道,现在别无选择。

       他神色复杂地看了看李良辅,有些迷茫的道:

       “大宋真的会对好生对待我们母子?”

       “这当然,”李良辅胡子拉碴的脸上满是笃定,“肃王是天下少有的信人,他说过以后不仅会保护大夏,还会保护大辽,就像……”

       “就像当年的天可汗一样?”

       “不错,就像当年的天可汗一样。”

       已经当了太后的耶律南仙紧紧抓住儿子的手,略略收好紧张的情绪。

       这一仗打了百年,也该停了。

       希望大宋能信守承诺,救救大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