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赵枢。

       如果换成别人在韩世忠面前说这种鬼话已经被韩世忠一巴掌扇进大运河里冬泳了。

       毕竟韩世忠今年才三十一岁,还是有点冲动。

       最近被赵枢带坏了的宇文黄中和年近六旬的何灌都只是面色一变就很快恢复过来。

       看韩世忠的眼神都带了一点恨铁不成钢。

       毕竟是太年轻,太简单,大王之前都说过要恶心人了,这点抵抗力都没有以后怎么跟着大王混?

       挞懒生平从没听过如此神逻辑,可经过万俟卨的翻译润色,他居然还悟出一丢丢的道理,虚心地道:

       “其中诸事,还请大王点拨。”

       赵枢满意地点点头,非常从容地道:

       “将军可知,前代唐朝之事?”

       挞懒听说唐朝,立刻激动起来,振奋地道:

       “知道,盛唐强盛,我族故老相传,至今悠然神往。

       天可汗席卷八荒,万邦无不归顺,四夷无不敬仰,若能在天可汗帐下为将,便是死也心甘啊。”

       宇文黄中和何灌都不知道赵枢为什么突然提唐朝,这不是自取其辱吗?

       西夏这个李就是攀附大唐,以肃王的学识不可能不知道。

       宇文黄中稍稍后退,默默捂上耳朵,他猜到赵枢肯定又要放暴论来恶心人了。

       果然,赵枢义正辞严地道:

       “开国时,我大宋扫清江南江北诸国,再灭前汉,准备顺势北上,扫平契丹,可也因此落败,国内虚弱,百姓困顿。

       后来真宗皇帝登泰山封禅,蒙仙人开示,总算明白了一个道理。”

       “当时我大宋的发展太快,国强民弱,有伤天和,如前唐无异,大宋得停下来等等自己的百姓。

       从此之后,我朝励精图治,民殷国富,文事昌盛,百姓安居乐业,八方海晏河清,西夏弹丸之地,已经被我国困得喘息不得,契丹凶蛮之邦,现在也江河日下即将灰飞烟灭。

       由此可见,我大宋当年的选择果然是深谙圣人之道,我朝天子心怀四海百姓,才是真正仁德之主。

       辽国虽然学了不少汉话,自以为从我国每年索要几十万两银绢就是占尽便宜,殊不知我国此举军费更少,靠着这和平的局面不知从辽国赚了多少倍的财货。

       君子不能锱铢必究,可事实摆在眼前,真正占了大便宜的就是我大宋。”

       呕……

       赵枢说完,何灌也是胸中一阵烦闷,忍不住干呕一声。

       “大,大王,老夫也晕船。”

       “……”

       有这么恶心吗?不至于啊,我觉得还好啊。

       宇文黄中要不是天天跟赵枢混在一起,这会儿估计早就开始大吐特吐。

       肃王这是弄得什么歪理邪说,金人相信才有鬼,难道他是准备装疯卖傻让挞懒故意轻视自己?

       没必要没必要啊。

       理论上这种狗屁逻辑肯定是没人相信,可挞懒却越听越感觉有道理,甚至露出一丝恍然,点头道:

       “原来如此,多谢肃王点拨了。”

       阿骨打从六年前开始起兵反辽,这六年的时间,大金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女真勇士各个悍勇善战,自信天下无敌。

       可他们的扩张越是迅速,身后的隐患就越发明显。

       他们本不过是辽国治下的几十个部落联盟,女真人再能打,他们的居住地环境也决定了人口不可能快速增长,攻克上京之后地盘太大,金国已经开始大量征召渤海人和契丹人加入自己的军队。

       这些人作战肯定不能像女真人一样悍勇,现在金国全国上下都被接连不断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如果遇上一次失败,有可能就是万劫不复的境地。

       嘶,这么看,确实发展太快有隐患啊,肃王所说还是颇有几分道理啊。

       如果说之前挞懒还只是在偷偷观察有没有南征消灭大宋的机会,

       现在经过赵枢点拨,他已经开始有些动摇,开始思考以后与大宋合作的可能性。

       所谓盲人摸象,靠着自己摸到的部位能得出与事实截然不同的猜测,

       挞懒不是李圣符这样的大宋通,在他的眼里,大宋到处都是物华天宝,发达的经济能供应一支强大的兵马。

       就算他们在正面的战斗力不济,只要有赏钱,源源不断的士兵都能杀红眼一样地朝敌人扑去,辽国和西夏不明白这个道理才被一直死死拖住,现在变成了这副模样。

       别说他,连赵枢刚来的时候也对大宋充满了各种误解,以为大宋离一个军事强国只差一个魂穿的皇帝。

       可真的处理军事,他才发现大宋要补的功课真的很多。

       也不知道自己有生之年能不能将这个外表文明强大,实际已经千疮百孔的帝国补好,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不要遭受更大的苦难。

       “辽国一直醉心于岁赐这点蝇头小利不思进取,全然没有学会我大宋的半分风雅风流,

       日后两家联手灭辽,互通有无,金国以兵事助我大宋,我国以文事襄助大金,

       两家互通有无,大金与大宋联手讨平辽国西夏,大金也得到了大宋的忠正之臣帮扶,把大金国内也处处如汴梁、杭州一般,这不是双赢的选择吗?”

       “这……”

       挞懒看着眼前繁忙热闹的道场,苦笑道:

       “我国也能如杭州一般?”

       “这有何不可?三国时江南还是荒蛮一片,远不及中原沃土,也是靠着一代代士人辛苦劳作,才造出了这片人间沃土。

       我朝蔡太师当年也当过钱塘县尉,就是在这里颇有政绩,才被招入朝堂。”

       挞懒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对眼前的一切又有了几分歆羡。

       杭州的雪让这位北国的来客一眼就喜欢上了这座城市,喜欢到像一个初恋的小男生,甚至觉得自己处处配不上美丽的姑娘。

       金国之前每占据一座城池都抓紧抢掠,虽然现在有了建国的意识懂得团结部分人,可那些士兵杀进城后依然难以控制自己的暴虐,如果真的入侵宋地,肯定是抢光、杀光带着钱财和奴隶喜洋洋的回家。

       挞懒之前也觉得这种做法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可只有跟赵枢这一路畅聊,他现在突然对大金国的未来有了点新的设想。

       “呃,大宋这么好,为什么还有人造反?”挞懒好奇地问。

       赵枢感慨地道:“这是一个大国都会遇到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才能让人不断进步,这才是一个大国应有的样子。

       大宋重视小民尊严,这些百姓不畏惧朝廷,有点小事就生事,这个也只能慢慢改正。”

       这都可以吗?

       挞懒突然觉得自己也有点晕船。

       哼,看看你们之后用兵如何吧。

       如果大宋确实像赵枢说的那样,那挞懒回国之后一定要尽力阻止金国与大宋为难。

       可如果赵枢连一群叛军都摆不平,那就证明他刚才说的话就是放屁。

       大金国为什么要跟一个满嘴放屁的人处好关系。

       赵枢也知道,接下来的一战尤为重要。

       后世的公知之所以从一个褒义词到被批倒批臭,主要是因为受众逐渐发现他们说的都是一堆充满了双标和恶心的假段子。

       这个年代的信息流动慢的令人发指,就算大宋毫无保密意识,真实的情况也很难尽人皆知。

       赵枢只要能通过挞懒给金国的上层传递一些错误的情报,多给自己争取一点回旋的机会,以后战胜强敌的希望将大大上升。

       而让挞懒相信大宋的制度有绝对的优势,最直观的办法就是在他眼前打一场漂亮的平叛战——

       如果方腊打进杭州,之前空城诱敌的先决条件都不复存在,更别说让挞懒信服。

       如果挞懒真信了,我大宋就是不缺公知,完全可以给他出口一部分。

       哎,希望这位小说中的明教教主配合工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