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大理国,羊苴咩城。

       张邦昌见到了大理国王段正严。

       “大王,我代表天子,向您表示真诚的敬意。”张邦昌取出赵官家御赐宝剑,双手呈递上去,“此乃天子随身佩戴之物,天子让我赐予大王您。”

       段正严连忙走出来,毕恭毕敬,亲手将一把剑接过来,他感激涕零地说道:“天子垂怜,小臣荣幸之至。”

       赵桓这个人,喜欢玩先礼后兵。

       一开始大家好好说话,等把氛围炒起来后,再提自己的要求。

       这个套路段正严其实是不知道的。

       他赵官家的东西绝对是不会白给,只要你拿了,那必然要交出一些东西来。

       张邦昌回到自己的座位,他说道:“大王,这两年来,双方在贸易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尤其是以茶叶和马匹来说。”

       “皆是天子仁德,我小国弱民才有一口饭吃。”

       “也是大王勤政爱民,百姓安居乐业,否则百姓怎会自告奋勇与天朝贸易?”

       段正严被夸得有些高兴。

       他这个人的确是一个明君,几乎明君的所有优点他身上都有。

       俭约、勤政、与民休息,而且仁德、守信。

       大理国在他的治理下,确实达到了一个巅峰。

       “天使谬赞,小臣愧不敢当。”段正严举起酒杯,“天使,小臣敬您一杯,希望两国永世交好。”

       张邦昌也很配合地饮起酒来。

       这活其实并不好干,至少张邦昌觉得不好干。

       大理国对大宋朝是非常热诚的,人家一直想抱着大宋朝的大腿,但大宋朝对大理国的态度却爱理不理。

       现在大宋展现出空前的热情,大理国上下自然是极其欢喜。

       大理国君臣与大宋使者们把酒痛饮,气氛其乐融融。

       等把气氛炒起来后,张邦昌开始有意无意带话题。

       他说道:“大王,给您介绍一下,这位是成都府路国营商社主事方正言。”

       方正言行礼道:“下官参见大王。”

       当年赵佶赐段正严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

       严格来说,段正严名义上是赵官家的臣子。

       方正言在他面前自称下官,合情也合理。

       段正严也连忙回礼:“有礼了。”

       “这两年,所有的马匹和茶叶买卖,都是方主事在操办。”张邦昌继续说道。

       “辛苦方主事。”段正严礼貌客气地说着。

       “大王言重了,都是为了两国福祉。”方正言说道。

       段正严又说道:“这其中若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小王协助的,且但说无妨。”

       “倒无甚问题。”方正言说道,“双方交易都很愉快,贵国百姓仁善,天朝百姓礼义,其乐融融。”

       段正严不由得笑起来,双方又拿起酒杯饮了一番。

       气氛更是欢乐。

       “下官忽然想起来,倒确实有一个小问题。”

       “方主事但说无妨。”也许是真的高兴,段正严颇为豪爽。

       “问题也不大,随着双方贸易量越来越大,所牵涉到的交易铜钱数量与日俱增,每每我朝商旅要用大车运输巨量的铜钱,实在颇有不便,贵国商旅拿到铜钱后,又要慢慢清点,且回国运输中很难保证安全。”

       听完,段正严不由得点头,这确实是问题所在。

       “大王可有办法解决?”张邦昌说道,“若此事不能解决,恐怕两国商旅往来会受到极大限制,交易数额也不会再增加了。”

       段正严叹了口气,说道:“小王亦知晓此事的难处,一时间也无办法。”

       方正言故作思考,随后说道:“大王,下官倒是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此事。”

       “你且说来。”

       “我大宋境内现在已经普及交钞,若是在大理国境内开设一家银行,我大宋商人只需要将钱储备到银行中,贵国商旅与我朝在成都交易,我朝商人开具票汇,贵国商旅凭借票汇到大理银行取钱,若是半途遭了劫匪,劫匪不能知晓开具汇票之人的名讳,是无法去银行取到钱的。”

       段正严一听,顿时喜出望外:“此计甚妙!此计甚妙啊!”

       “不过,我朝现在皆以交钞通行商货,银行也只能取交钞,所以大王需要让民众能接受交钞。”

       段正严顿时面露难色。

       “大王有何难言之隐?”

       “不瞒你们说,早些天我便与相国商议过此事,相国不同意用交钞。”

       张邦昌心头一动,立刻追问道:“那大王可否愿意?”

       “小王倒是认为可行。”

       张邦昌深吸了一口气,看来赵官家推测的是对的,段正严此人性格温和,对许多事的态度都是顺其自然,不会过分人为强制干预。

       他对交钞的态度,果然是随意的。

       但是,大理国内的局势却很特殊,相国之位是世袭的,童氏对大理国朝堂的掌控非常强硬。

       甚至曾经童氏逼迫段氏退位,建立了大中国。

       也是在三十几年前,才还政段正严的父亲段正淳。

       此后童氏把控朝政,基本上独断专行。

       如果童氏不同意,那么大理国大概率上是不可能推行交钞的。

       然而,段正严却愿意推行交钞。

       这个机会就来了!

       张邦昌立刻追问道:“大王贵为一国之君,难道还不能推行政令?”

       段正严说道:“小王是很尊重相国之意的。”

       “可这件事牵涉到两国商贸,天子是很看重的。”张邦昌开始借机施压。

       一边是天子,一边是相国。

       这让段正严为难起来。

       “大王有何难处,尽管说出来,我来为您想办法。”张邦昌借着酒劲开始拍胸脯。

       “我与相国先商议一番,如何?”

       “好,我们是尊重大王的,天子对大王更是赞赏有加,天子还说明年要加大从大理国购买商品。”

       “多谢天子垂怜。”

       酒后,各自回去睡大觉。

       苍山之上飘起雪花,洱海之畔卷起波涛。

       政治上的谈话,一般情况下还是很客气的,双方把话说到合作的层面。

       但张邦昌已经提及到“有问题找我”这种话。

       言外之意其实是,如果相国不同意,那就是违背天子的意思了。

       这里面又牵涉到大理国作为大宋朝的附属国,要遵照天朝上国的规矩。

       这是天朝体系下的基本法则。

       天朝上国是什么规矩?

       现在你的君主赞同交钞,你一个做臣子的反对?

       这岂不是在违背的天朝上国的规矩?

       那我大宋天子不出兵维护秩序,岂不是对不起天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