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随之发展的‘弹幕文化’已成当下主流。

       ‘弹幕文化’最早起源于日本的niconico,而后被引进,指的是观影过程实时吐槽的评论,从屏幕飘过时,效果看上去像是飞行射击游戏里的因而冠名。ab站则成为弹幕文化的中心聚集地。

       ‘弹幕文化’从最开始的小众文化到今天就算不是二次元的人类,都会有一种不开弹幕死星人的主流,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小众文化与大众文化相比,更需要的是一种共鸣和归属感,也就是需要对志同道合的陌生人可以互相交流的平台,二次元族们用自己才懂的语言,能够通过这样一种的方式来分享感受自己的生活,可以为自己的兴趣而付出自己全部的热枕,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周萌和张璟能够在漫展上一见如故到现在成为闺蜜的原因之一。

       就好像在看到和《那朵花》的时候,是满屏的“面码,找到你了”;看到《四月是你的谎言》的时候,是满屏的“此生不悔入四月,来世愿做友人a”;看到《境界的彼方》的时候,是满屏的“没有未来的未来不是我要的未来”;看到《angelbeats》的时候,是满屏的“立于浮华之世,奏响天籁之音”,等等等等。

       这就是一种共鸣和归属感。

       我们怀着相同的感受,拥着相同的情感。

       同时,弹幕组成小区,他将所有用户的脑洞连接起来,共同创造出一个与三次元世界有着厚重思想和语言壁垒的二次元帝国。

       而‘弹幕文化’从二次元风靡到三次元,不仅符合了观赏者在观看视频之时的感想,加大了视频本身的娱乐性和交流性,同时,迎合了快节奏生活与快餐文化下二次元族的心理与效率需求。

       所以,从本质上来看,a站和b站的流行,一方面是宣泄在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及不如意,“对于主流文化进行解构、调侃、戏谑、讽刺等,是一种叛逆思想的体现。”

       陪伴着9后一代长大的日本动画《数码宝贝》,其主题曲的演唱者和田光司因喉癌去世之时,b站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纪念活动。7万多人同时观看和田光司演唱《数码宝贝》主题曲《butterfly》,当唱到**:“无限大梦何世中(在无限延伸的梦想后面穿越冷酷无情的世界)”时,这一句歌词覆盖了整个屏幕,无数人在荧幕前面泪流满面。

       相同的感动,超越时空限制,获得了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获得的共鸣。

       纵观当下各色综艺节目,后期手们总会根据各种情景需要下,手动加上各式花式弹幕,以表现嘉宾在当时最契合的心境以及内心os。不仅如此,弹幕也被作为内容的一部分:常常有弹幕跳出剧情本身或者独立于剧情而产生丰富的内容,比如被誉为史上粉丝最多的《火星情报局》的字幕组。尤其每当字幕组出现神翻译的时候,用户常常会跳出剧情进行吐槽。

       除‘弹幕文化’之外,回顾去年下半年以及今年上半年,不仅‘弹幕文化’在三次元中大放异彩,二次元歌曲以及其他二次元相关的事件亦然。

       太多的现象级的事例,无一不说明着小众的二次元正越来越进入三次元的视线,也愈发被三次元的人们接受和在三次元产生着影响,而不再是一味的接受‘我很不懂你们二次元’的蔑视的眼神。

       而党台在黄金时间段作为专题报道的二次元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

       产业是让文化创作始终延续的手段,助其变现,再回馈于文化创作,繁荣文化;繁荣的文化再为产业动力,形成良性循环。让良性循环动起来的基础是要有优秀的内容支撑,现在文化娱乐产业争夺ip,为的便是建立良性循环,也是现在常说的“生态”。

       近年来,娱乐明星粉丝保持稳定增长,粉丝对热门ip的喜爱程度居高不下,对青春和情怀更加看重,在电视剧和电影话题榜top1中,热门ip改编的剧占领半壁江山。

       网络文学用户规模继续保持稳定,移动端用户规模持续超过pc端,网络文学的移动端时代已经到来。同时,ip热带动网文在其他领域大放异彩,电视剧,电影,游戏,动漫等均与网络文学碰撞出了火花,也掀起了新一轮的粉丝文化热潮。

       动漫产业作为目前天朝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也被列为重点扶持的文化产业,现在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研究其发展前景和发展规律及其产业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

       以剑网三为例,剑网三以大唐天宝四年为时代背景,以天策,唐门,丐帮,七秀,唐门,明教等教派开展起具有中国传统武侠并极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元素的诗词、歌舞、丝绸、古琴、饮酒文化、茶艺、音乐等一个气势恢弘、壮丽华美的大唐世界。

       玩过基三的人,不管是现在还在的,或者是已经a了,都会感慨一句‘剑网三是一个有D.U的游戏’。

       从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到现在,对大多数玩家来说,剑网三已经不只是一款游戏,在它运营的年月里,它已经成为了一个小众文化圈,更是一种情怀;从天策的《参商》到咩D.U的《蛊梦》到恶人谷的《杀伐》到佛秀的《皈依》;从《为你对抗全世界,却败给了一声…。》到《大侠,你是个好人》到《我已经删号了,你还想怎么样》到《无人赴约》。

       这是一张大网,一张大大的人情网。我师父,我师傅的情缘,我师傅的情缘的徒弟,我师傅的情缘的徒弟,我师傅的情缘的徒弟的情缘的徒弟…

       这样的关系组成了一个个小圈子,小圈子和小圈子圈圈相扣,一起打战场,一起碾压副本,一起组织歌会,一起线下聚餐,一起躺尸,像一群人在一个大家族里过日子,喜怒哀乐,嬉笑怒骂,都有人跟你分享。

       在基三里,有的人玩的是“剑侠”,有的人玩的是“情缘”,有的人玩的是“三”。基三里,不关乎性别、不关乎种族、也没什么特殊的情缘任务,你想在一起了,那么就在一起了。

       这也正式剑网三有D.U的地方,你可以给我一万个理由说出它的缺点,但是对我而言,只要有人在这里陪着我,我就不走了。

       离不开剑三,哪怕游戏本身已经烂得天怒人怨,就像谁都看得出来是被列为渣男之首的诚哥,但投射了太多感情在这个游戏上,就让游戏变得十分难以割舍。

       或许,没有人在这里陪着我,只是看着那一些818和那一些听到就或热血,或心痛到不能自已的同人歌,就不想离开,或者是a了就不想再回来。

       因为回忆太多。

       好的,不好的。

       ------题外话------

       新更打卡~

       数据文献引用:逆袭的二次元论国内二次元手游产业现状与未来

       中国粉丝发展现状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