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君将自己手中的手机放入了口袋之中。

       他不是本次活动的举办人,也不坐在评委或者嘉宾席上,所以没有人会注意他是否在玩手机。

       而上面的评委和嘉宾则是处于很尴尬的境地,因为整个会场已经寂静很久了。

       即使是最为璀璨的火红色,在这种寂静之中也难免尴尬。

       将视野跨过所谓嘉宾席和评委席,章九龄将视野放到了远处的高台之上。

       身着一身道袍的刘淮缓缓走上高台。

       “是一位道长啊。”

       章九龄轻声道。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以黄、老道家思想为根,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

       所有的宗教之中,他

       章九龄对于道教是最欣赏的。

       因为在他的骨子里有着对外来宗教的不屑。

       或者这就是所谓的愤青的一种病吧。

       “道教,有很多名山,除了龙虎山与武当山,十大洞天、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还有民间出身的在历史上名留青史的道家门人,理论上来说他们比佛教更广泛。”

       古道君如此评价道。

       “希望有个开门红吧,站在罗文天的角度上,第一个上场的人,至关重要。”

       站在观众的角度,章九龄可以说的多一点。

       但是上面的评委就不敢乱说话了。

       明面上说是他们招人,但是实际上大家都明白,这招的都是大爷。

       人才和招聘人才的机构永远是相对的。

       人才招聘机构如果做大了,那么是它选人;而人才如果天赋高了,那就是他选机构了。

       在当今这个世道,修士也就不到五万人,甚至在九州这个数目还更少。

       想招聘修士的人太多了。

       “敢问道长,哪里人?”

       评委非常有礼貌的问道。

       “刘淮,刘伯温后人,很抱歉,我来这里不是应聘的,你们招不起我。”

       刘淮淡淡的笑了笑,但是言语之中的狂傲却遮掩不住。

       即使是帝国来邀,他也求三顾茅庐,仅仅是一群富二代,他才没有兴趣。

       “刘伯温后人?”

       章九龄与古道君相视一眼。

       刘伯温,传说之中朱元璋的头号军师,在野史评价上能和诸葛亮扳手腕的绝代军师。

       他的后人的身份不次于少林武当一类。

       这可是一个大人物啊。

       “难道是找事情的?”

       古道君为自己的朋友罗文天捏了一把汗。

       这要是第一个就闹矛盾的话,那就真的崩了。

       而在修士们的座椅上,陈向燕秀口微张,有些震惊:“居然是那位的后人。”

       本来以为只是山野散修,但没想到却是名人之后。

       “他的实力配不上那位的名字。”

       陈平冷冷道。

       他本来对于刘淮的评价是不弱,但是这个评价是在刘淮是散修的基础上。

       但是如果是那位的后人,这个修为有点弱了。

       刘伯温的后人,至少应该是他大哥那个级别修士。

       “糟了。”

       这时候,进来凑热闹的吴长生听到这个名字,脸色一变。

       “怎么了?”

       师弟孙尘封道。

       “刘淮这个名字,我好像听师傅说过。你说他不会认识师傅吧。”

       孙尘封低头思索道:

       “刘伯温的后人和武当,说不准。”

       他越说声音便是越小。

       明朝和武当可是一荣俱荣。

       这可能性很大。

       在评委席上,刚刚开口的评委咽了口口水道:

       “先生,那你是捣蛋的?”

       “并不是。”

       刘淮摇摇头道:

       “我来这里是赠卦的。”

       “赠卦?”

       “对,就如同当年袁天罡前辈见武则天、见李世民,当然这是我高抬了自己,但是却未曾贬低我要赠卦的人。”

       刘淮点点头后,就如同一把宝剑出鞘,锋芒毕露。

       一种莫名的自信自他周身四散。

       好似将整个会场的朱红色都点燃起来。

       “这家伙好狂啊!”

       陈向燕有点不喜道。

       “不狂,刘基生于1311年7月1日,死于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人,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有人也称他做刘文成、或文成公。他精通经史、天文、兵法。曾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民间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刘伯温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刘伯温是个传奇人物,他的预言《烧饼歌》是他与明太祖朱元璋口头对话,被当朝史官所记录下来的,内容不完整。但是传言其所料必中。”

       说到这里,陈平顿了一下道:

       “其先祖前知三百年,后知五百载,不求他能有他先祖那种能算几百年后的事情的本事,只要他有其先祖一半的本事,倒也不狂。”

       陈向燕愣住了,自她陈家收养陈平以来,这是她第一次听陈平说这么多话。

       在她的映像之中,陈平一向是一个沉默寡言之人。

       “这是我认识你以来,你说话最多的一次,你居然还知道这么多野史?”

       陈向燕不可思议道。

       但是陈平只是自嘲的笑了笑:

       “除了大哥,你们有谁注意过我吗?”

       “我们……”

       陈向燕忽然发现自己找不出反驳的话来。

       陈平连名字都不是按照陈家的辈分来排列的,据说当时他们的爷爷很拒绝收养他,是他父亲力排众议才收养了他。

       但是也没有给他取一个陈家宗室的名字,而是随口取了一个“平”字。

       这些年来,他们对他虽然算不上虐待,但是也是一直是对待外人的态度。

       只有他们的大哥陈向阎才是唯一的例外。

       “看场子里头吧,我只是听大哥的来保护你,你关不关心我,我并不在意,十几年都这样过来,再多几次也无所谓。”

       陈平看也不看陈向燕一眼,淡淡道。

       陈向燕这时候才意识到陈平对于他们陈家居然除了对大哥的尊重外,没有任何留恋。

       但是此时也不好深究,只好按照陈平说的继续看着下面的那位刘家后人。

       “但是我们这是招人,你赠卦是不是找错地方了?”

       评委一边说话,一边朝着罗文天打眼色。

       这家伙究竟怎么处理啊?

       刘淮道袍大袖一挥,道:

       “自然没错,赠卦是因为缘分,无缘我算不到这人,自然也赠不了这一卦。”

       这时候,罗文天说话了。

       “让道长赠,但是道长既然借用我们的场地是否可以多算几卦呢?”

       刘淮看了罗文天一眼道:

       “加我要赠卦的人,三卦。”

       “不能再多一点吗?”

       罗文天想再争取一点。

       但是刘淮却看了他一眼,道:

       “这不是做生意,少年。”

       罗文天见状不再坚持,道:

       “那请了!”

       看到正主发话了,这时候下面的众人议论了起来。

       “这是要给谁?”

       “不清楚,但是如果真的是刘伯温后人,还真的有本事的话,那他所言之人,了不得。”

       “比之武则天、李世民,难道是位人皇?”

       “是的话乐子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