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所有的战争而言,没有绝对预料之事,没有胜负既定之战。就好比狄青,在落沙镇的山路小道上埋伏了一宿,也没见李元昊派兵来追赶。

       狄青很担心,倒不是担心自己,而是担心杨文广。

       在他的谋划中,李元昊应该气昏了头脑,派人前来追赶自己。这样,就可以在山路设伏偷袭。

       李元昊没有来,那就说明一件事,他们朝着杨文广去了。

       不过四千骑兵,两千步卒,如何抵挡进十万的大军?

       狄青害怕自己的决策失误,让杨文广战死沙场。

       …………

       而此时此刻,杨文广的心中却平静的很,他在等麾下将士的回应。

       “杀,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翻。”

       “跟着将军,杀出一条血路。”

       “怕个球,脑袋掉了,碗大个疤。”

       众人高呼杀敌,杨文广满意的笑着点头,军心可用。

       他正正了自己的头盔,将甲胄上的捆带系紧,长枪遥指敌营。

       “众将士,我当身先士卒,诸君,且随我杀敌!”

       亮银铠、梨花枪、照夜玉狮子,一员猛将疾驰而来,长枪如龙,星点寒芒。

       西夏的士卒压根就没想到,杨文广会带着骑兵冲锋杀阵,而且后面还跟着步卒。

       这哪里是冲锋打仗,完全是不要命的送死。

       不少西夏的将领想要阻止起防御,只要守住,那么这些宋人就是砧板上的肉。

       只可惜,这些士兵刚刚冲杀完一阵,正放下刀剑长枪,坐着跟同袍一起休息呢。

       杨文广的这次冲锋完全出人意料,没有人会想到刚刚打完一场厮杀的宋人,会选择冲锋,而不是固守。

       这等于不拿自己的性命当回事,只要他们的骑兵冲不出来,那就彻底玩完。

       但战场上没有那么多假设,眼下的杨文广正杀红了眼。

       他的眼里只有前方,往前,往前,再往前。杀穿了西夏军营,他们才有活路。

       一时间哀嚎遍地,血流成河。有些西夏士卒勇猛还在抵抗,可更多的却是丢盔弃甲,回头逃跑。

       再加上杨文广尽可能的挑那些在阻止抵抗的将领,一枪就是一条性命。

       竟然真让他们在这万军丛中,杀出了一条血路。

       “将军,现在我们该往哪儿走?”

       在杨文广的身后,原本跟随着他的四千骑兵,已经倒下一半,步卒也只剩下数百人。

       但至少他们冲出来了,还给西夏军带去了一阵骚乱。

       要是这时候有人能接应他们,再一次冲击西夏军营,那么西夏必定会有一场溃败。

       只可惜……剩下的人数不足以再厮杀一场。

       “往北,回延州!”

       …………

       延州城的城墙之上,何墨正眺望着远方,那里有一袭烟尘弥漫。

       再等近些,烟尘褪去,出现的是一杆旗帜,红布镶金,大写的一个‘杨’字。

       “是杨将军。”

       城墙上不少认识杨文广的将士,已经激动的在城墙上大声呼喊,也不管杨文广能不能听的见。

       野利遇乞很明智的收缩了防线,没有去阻拦杨文广的这一支骑兵。

       倒不是野利遇乞不敢打,而是敌我情况不明,这一支队伍到底是怎么从陛下的包围圈中杀出来的?

       难不成陛下打败仗了?

       一时间,野利遇乞不敢往下想,眼下他只能派人快马加鞭,赶往落沙镇问信。

       而与此同时,暴怒的李元昊已经连斩五名将领。

       “万人大营,枕戈而待,竟然让区区四千骑兵给杀了个对穿。你们说,朕要你们何用?”

       没有一个人敢在这时候去触怒李元昊,所有人都低头不语。

       “平日都各个能说,怎么?今天都不敢说了吗?”

       李元昊的愤怒显然没有停止:“都说宋人弱小如猪羊,朕看你们还不如猪羊。”

       在李元昊麾下的将士们至少都称的上一个勇字,被李元昊如此羞辱,当即就有不少将领面红耳赤,青筋乍现。

       “陛下,给末将五千人,末将就是咬,也一定把那宋将的头给咬下来。”其中一个将领忍受不住,站出来请战。

       “哼。”李元昊冷哼一声:“别人骑马早就跑出几十里地,你拿什么去追?”

       虽然李元昊心中一万个不情愿,但还是明白,自己设计的这次伏击,以失败告终。

       延州城下,形势犹如半个月之前,不过现在围城的不止是野利遇乞的四万人,还有李元昊的中军营帐。

       “陛下,这半个月并未有援军出城,可以肯定,那几百骑兵是掩人耳目。”野利遇乞说道。

       李元昊的脸色实在不好看,野利遇乞的话等于在告诉他,自己被人当猴子耍了。

       一旁的野利仁荣这时候开口:“陛下,依微臣之见,眼下还是班师回朝吧。”

       这句话不会让李元昊喜欢,但总要有人说。

       李元昊还没说话,王吾乘却开了口。

       要知道,王吾乘虽然是国师,身份尊贵,但他毕竟是汉人,所以在这种军议上一般都是不开口的。

       “我朝花费百万贯,厉兵秣马,造器万余件,得马万匹。如今只是区区小挫,就言打道回府。左大王未免也太谨慎了吧。”

       野利仁荣皱起眉头,对于国师突然出言,他也能猜中其中的原由。

       “早听闻国师家人被宋朝所害,但不能因此将我朝的勇士性命当作儿戏。眼下宋人死守延州城,若是不出城,我们拿他们毫无办法。敢问国师,可有良策?”

       王吾乘有啥办法,范仲淹打定主意轻易不出城,他们也只能干着急。

       但王吾乘绝对不甘心就此作罢,他也相信有一个人,比他更加不甘心。

       “明日……”李元昊站起来,目视前方,沉声说道:“班师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