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说与小小说续集81——90

       81.美云

       美云出身书香门第,勤劳懂礼。

       弟弟、弟媳俱在外工作,她乃与其姑姑静芝以抚养、照料其八个侄子、侄女为己任,昼夜操劳,奴仆般劳动。

       以其容貌品行,提亲者络绎不绝,中有县城名医,但见侄儿侄女幼小,又为其中两个早夭悲痛,遂对提亲者婉谢。

       侄儿侄女长大,她年纪已大,乃为侄女带女儿。

       后来终生未嫁。

       每做饭,将米一把一把摊在桌上,细心拣干净每一粒砂子和稗子。

       五侄儿出生四十天,弟媳被抽调搞中心工作,乃与姑姑每日推石磨磨米粉用细罗筛筛出最细米粉,熬米糊以喂侄子。

       用奶瓶喂则每次用前以开水洗烫。

       冬夜,为侄儿侄女洗好澡后,先把小孩放入被窝,细心掖好被角,再将要换的干净内衣于烘笼上烤热,才给换上。

       服侍侄子侄女入睡后,姑孃俩还做布鞋、织毛衣、绣花至深夜。

       有不识字邻居上门求读连环画辄欣然从命,以之为唯一娱乐。

       年年代表一家服公役:守仓库、锤铺路石、为扎牌坊做纸花(手艺最好,不可或缺)、下乡支农……

       侄子、侄女、侄孙女长大,即打草袋、参加街道棕刷厂,所打草袋、所做棕刷,做工精细,全考上等。

       晚年患肝癌,全身肿透发亮,每天仍催促侄子侄女上班,在床上一个人玩字牌,代三家出牌。

       实在疼痛,就读《红楼梦》。

       字牌是几十年前少女时玩过,《红楼梦》是几十年前少女时读过。

       临终,神色平静,谓侄子、侄女曰:“你们不要害怕,我到阴间保佑你们。”

       以为去世,抬至门板,忽高声谆谆嘱咐,然已无从听明。

       82.谚语

       我母亲爱说的谚语是“早起三日当一工”。

       她读师范时珍惜时光,学得多才多艺。17岁教书,退休后还办文化站,帮教失足青年,为青年职工补习文化,办文化茶园,训练女子龙灯队,活跃地方文化生活,将文化站办成了省先进,当年红极一时的作家、《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作者周克芹先生竟慕名于百忙中前

       来采访。

       83.守信

       不见发言,失望。

       十天后杨先生才发来一文章,于拙作鞭辟入里评论赞美,可见为写文耗去时间不少!

       84.最牛农村老话

       现在今日头条大晒农村老话,有一条长这样:

       “矮人莫惹。”

       你知道什么意思吗?

       先天差的人后天往往努力,有出其不意的心思和本事啊!

       据我的观察,他们果然厉害,一个个的老婆,都是高个子!

       85.辩解

       在今日头条答问,算是为我这部不伦不类小说作一辩解,照录如次:

       问:有哪些反复看几遍都不会腻的小说?

       书荒时期,有能让你回看几遍,都不会腻的小说吗?

       回答得现金查看全部 26个回答

       大悔忆智冰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01-05 09:22答:

       网文汪洋大海,每天产生海量文字,怎么说是“书荒”呢?

       按照你的标准,看几遍都不会腻,那么得文学性强一点,不能光说故事。

       更纯文学一点的,则淡化情节,但是照样能给你提供阅读的快感。

       后现代小说不但淡化情节,还有的极端到淡化人物,因为抛弃典型化的写法,更加逼近深层次的真实。

       后现代小说和传统小说大相径庭,也许不好读,不习惯,但却是最耐读的,有些篇一看就懂,有的却是需要读几遍才会有所收获的,读懂了也是会感到很有趣很深刻的。

       所以我推荐我的书《微小说与小小说》(网)。

       86.浪奔浪流

       王老十从小品

       行不端,参与抢劫。

       出狱后去工地打工,从脚手架上摔下,摔残一条腿,获赔14万。

       有些人就说他是好吃懒做故意摔下,万一摔死也是活该!

       我想不至于。

       他和他哥哥分开,在远处单独住一间房,有一省城女子偶尔来看他,住上几天。

       他买一摩托,每天风驰电掣去城里玩。

       钱很快花完,他照旧风驰电掣,去城里替人看场子。

       他家中置备高档音箱两个,没事就唱老歌,特别爱唱的是:

       “浪奔,浪流……”

       唱的时候,神情好像他就是许文强。

       场子被取缔,他就帮人喂野猪。

       身体终于垮了,他就闷在家里。

       再也听不见他那浪奔浪流的歌声。

       87.不明白

       童年,女孩有一种游戏:布缝的装着豆粒的小袋散放桌上,一个一个用拇指、食指花式拣起来,一边口中花式唱道:

       “拣子媒堂,

       玫瑰花堂,

       鸡官扫水,

       牙官退堂。”

       88.不明白

       童年唱过的歌谣:

       “场门场门鸡蛋高,

       山水路水高。

       骑白马,

       白马高,

       走进场门插一刀。”

       89.为什么?

       过去大杂院里的老邻居,女的中两个最温驯的死得最早:一个癌症,一个在上海被杀害!

       90.不明白

       童年时听人唱歌:

       “红光闪那么闪红光,

       红破了天

       ……”

       长大一看歌谱,原来是:

       “春季里嘛就到了者,

       迎春花儿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