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步,七千汉军转眼间已逼近沟壕。

       蒋钦毫无所惧,只扬鞭一喝:“敌贼已近,都给本将现身吧。”

       号令传下,令旗摇动,原本蹲伏于沟壕中的两千多弩手,骤然现身。

       两千张元戎连弩,森然的箭矢,流转着寒光,齐刷刷的瞄向了冲涌而至的汉军。

       “放箭,给本将尽情的射杀敌贼!”蒋钦马鞭一指,放声大喝。

       霎时间,破空之时轰起,无数的箭矢,交织成密集的箭网,铺天盖地的向着敌军扑去。

       两千弓弩手,短短片刻间,便是射出了两万余支利箭。

       对面处,曹仁尚自催军狂冲,自以为自己捡了个便宜,可以趁机大杀一场。

       眼看相距三十步时,曹仁蓦的发现,成千的楚军从沟壕中露面,似乎正以弩箭对准了他们,那般样子,仿佛早有准备一般。

       见得此状,曹仁心头忽然闪过不祥的预感。

       就在他狐疑时,那漫空的箭矢,已密如暴雨一般袭卷而至。

       连弩,是楚军的连弩!

       曹仁大惊失色,此时方知楚军早有准备,震惊之下急是大喝:“全军停止进攻,撤退,速速撤退~~

       为时已晚。

       漫天的箭矢,如狂风般轰击。

       嗖嗖嗖~~

       人仰马翻,鲜血飞溅,惨叫之声,如潮而起。

       奔行在最前方的数百汉骑,如同脆弱的麦竿一般。顷刻间便被钉倒在地,而后面的汉军步卒,则跟着成片成片的被扫倒。

       只片刻间。原本来势汹汹的汉军,便被射得鬼哭狼嚎,几近崩溃。

       曹仁一面勒住战马,一面将大刀舞成车轮一般,艰难的挡下了袭来的如雨之箭。

       然连弩的威力何其之大,纵使武艺如曹仁,还是没办法完全防住如此密集的箭雨。一支利箭还是穿破刀幕,射中了他的臂膀。

       曹仁闷哼一声,手中战刀险些拿捏一住。一时刀势减慢,若非楚军的箭雨减弱,曹仁只怕就要丧命于乱箭之下。

       中箭的曹仁咬牙远望,却见沟壕中的弓弩手们低头忙碌。多半是在更换箭匣。

       曹仁举目四扫。却见左右皆是死伤的士卒,阵势已完全被打破,军心已被这突然的打击,面临着瓦解的地步。

       如此败势,何以再战,倘若给楚军更换完弩箭,再来一波的话,只怕他曹仁今天也要命丧于此。

       败局已定!

       曹仁不及多想。急喝道:“统统给本将撤退,全军撤退~~”

       喝罢。曹仁忍着箭伤,拨马转身先走。

       而残存的五六千汉军,则是丢盔弃甲,连受伤的同袍都顾不得,争先恐后的向着邺城逃奔而去。

       当汉军败逃未久时,楚军的箭匣已然替换完毕,随着蒋钦一声令下,第二轮的箭雨如狂风暴雨一般,再度席卷而去。

       腿逃的不够利索,掉在了后面的汉军,又是被射得人仰马翻,死伤惨重。

       曹仁和他的残兵,却头也不敢回一下,只没命的发足狂奔,在留下了近千具尸体后,总算是逃出了楚军箭矢的射程范围,狼狈不堪的向着邺城逃去。

       看着败溃的汉军,楚军将士士所振,皆是从壕沟中跳将出来,振臂呼喊。

       蒋钦则冷笑道:“来人啊,速将捷报奏明陛下。”

       一骑斥候飞奔而出,直奔南门方向,不多时间,便奔至御驾前,将蒋钦挫败敌军突袭捷报,奏报了上来。

       闻得捷报,左右诸将无不精神大作。

       赵云更是惊奇道:“原来陛下早料到汉军会突袭东南段,陛下当真是料事如神。”

       颜良却只淡淡一笑:“朕也不是什么料事如神,其实东南段那一线,是朕故意留下的诱饵,没想到诸葛亮还是上当了。”

       颜良道明真相,恍然大悟的赵云,对颜良是更生敬佩。

       当初赵云在刘备麾下,亲眼见识过诸葛亮过人的智慧,而今日见识了颜良,以及他麾下谋士的精妙布局后,赵云方知,诸葛亮那些高明的计策,为何会连连的被识破。

       心念于此,赵云对颜良更是由衷的佩服。

       颜良远望着敌城,冷笑道:“计策已成,传令给蒋钦,命他把东南段给朕挖深,诸条沟壕连通起来,该是把邺城圏起来的时候了。”

       楚军上下,士气振奋,斗志昂扬。

       而这时,南门城上的诸葛亮,尚在强作是淡然,等着曹仁得胜的消息。

       未久,沉重的脚步声响起,满身是血的曹仁,捂着受伤的右臂,脸色铁青的冲上了城头。

       见得曹仁这般样子,诸葛亮心头咯噔一下。

       “诸葛丞相,你的判断可真够高明,本将此番率军出击,差点没把性命断送!”曹仁没好气的冲着诸葛亮叫嚷。

       诸葛亮眉头一沉,强按不悦,问他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曹仁便将楚军早有准备,自己率军杀至,却为楚军连弩伏兵大败之事,没好气的道了出来。

       诸葛亮听着是心惊胆战,万不想自己中了颜良之计,没有及时破坏沟壕也就罢了,今还又中了颜良的伏兵。

       如此看来,自己每走一步,竟然都似在颜良的掌握之中一般。

       诸葛亮扑到女墙边,举目远望正南的楚军军阵,他仿佛看到颜良正驻立在那里,用一种充满讽刺的目光,看着他的笑话。

       诸葛亮仿佛更看到,颜良的身后,庞统、贾诩、法正、徐庶、许攸……那一双双智慧的眼睛,也在冷笑着看着他。

       诸葛亮只觉背上涌过一阵毛骨悚然寒意,修长的身子不禁颤了一颤。

       “诸葛丞相,事情到了这般地步,我们该怎么办,你倒是说话啊……”

       身后处,曹仁还在喋喋不休的向他嚷嚷,似乎在发泄着不满。

       曹仁当然不满了,从楚军开始挖壕起,曹仁就主张出兵破坏,但他的建议,却一次次的被诸葛亮否定。

       现在事实却证明,他的判断无一不是正确的,倘若诸葛亮能尊重他的意见,又何以令形势落到这般地步,自己更不会兵败负伤。

       诸葛亮被曹仁的质问的也烦了,忽然眼睛一瞪,沉声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曹将军何故跟妇人一般,输了一场仗,就这般抱怨个没完没了。”

       诸葛亮一番话,狠狠的把曹仁来呛了回去,把他呛得是神色一震,面露愠色。

       他曹仁可是当世名将,竟被诸葛亮说成“如妇人一般”,如此公然的侮辱,曹仁如何能不心中愤怒。

       曹仁当场就想发作,但怒言将要出口时,却还是生生的压了下来。

       没办法,他到底是秦国的降将,当年曾多年跟刘备作对,而诸葛亮却是刘备的心腹,又是当朝的丞相,官位和身份都要压倒自己一头。

       今若与诸葛亮翻脸,对于自己将来在汉国中的境遇,显然不是一件利事。

       无奈之下,曹仁只得恨恨的咽下了一口恶气。

       诸葛亮压下了曹仁,面子上方过得去,又重新摇起了羽扇,淡淡道:“楚贼纵然隔绝了邺城又如何,我城中兵精粮足,足以自守,楚贼何足为惧。传本相之令,众将士们都打起精神,给本相用心守城。”

       诸葛亮三言两语,便把自己算计失策的责任,潇洒大气的甩了个干净。

       他表面上是淡定,但内心之中,却是忐忑不安。

       就这样,诸葛亮只能站在城头上,眼睁睁的看着楚军将整条深壕贯通,形成了一条长达四十里,深达两丈的长沟。

       黄昏时分,西北侧的漳河之不,被引了过来,没多久就将整条四十余里的壕沟灌满。

       那一条又宽又深的水渠,终于是将邺城封闭。

       楚军的围城,就此开始。

       水渠灌通后,颜良又在水渠的外端,每隔里许就修筑一座碉堡,不分昼夜的对围城水渠沿线进行监视。

       水渠一成,汉军大规模的出城或是入城,自然是不可能的,但小规模的浮水过渠还是无法阻止,颜良修筑碉堡,就是为了随时监视。

       而在碉堡之后,则是围着邺城而建的诸座大营,一旦碉堡燃起发现敌人的烽火,大营中将迅速的派出游骑,将逃过水渠的小股敌人,截杀于第二道防线。

       经过半个月的修筑,碉堡群建成,楚军的两道防线,可谓是把邺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北面邯郸的刘备,闻知邺城被围,当然是心急如焚了。

       刘备虽然从邯郸撤出,但那也是为了万全之策,刘备这个人不比曹操,他向来不是那种敢于孤注一掷的人。

       而刘备人不在邺城,并不代表他就打算放弃邺城,邺城作为帝者所在,若然失陷了,对汉**民士气上的打击,刘备当然不愿看到。

       于是,刘备便数次发兵,企图打通南下的粮道,缓解邺城的困局。

       只可惜,刘备几下发兵,却均为驻于临水的文丑六万大军所阻,几番努力都徒劳无功。

       随着围困的继续,不知不觉已是秋去冬来,天气愈发的寒冷。

       这日,天气忽然,气温骤聚,一觉醒来时,初冬的第一场雪,不期而至。

       诸葛亮站在城头,抬头看着飘落的雪花,心中的阴霾愈重。

       沉吟许久,诸葛亮暗叹一声,沉声道:“传令下去,命将城墙周围的军民统统都往里搬撤吧,寒冬已至,楚贼的水炮攻击,只怕很快就要降临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