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闻仲追赶黄飞虎,却被清虚道德真君以假象引回朝歌。

       等他发现中计,派人打探情报时,得到的结果却是黄飞虎已经归降了西岐西伯侯。

       这是什么概念?

       西岐先是兵伐北伯侯,接着又收了黄飞虎!

       虽然没有明确造反,但也跟造反没区别了。

       闻仲暴怒,直接上朝觐见。

       王宫大殿,叶归端坐王座。

       群臣分列,比干从亚相变成了养狐大臣之后,就再也不主动出列了。

       倒不是他绝望了,而是从空谈变成了实干。

       闻仲率先出列:“大王,西岐先是兵伐崇城杀死北伯侯,现在又接纳黄滚等反贼,造反之举已定,请出兵讨伐!”

       叶归闻言暗叹,要是别人提这个建议他还能打马虎眼,可闻仲不行。

       三朝老臣、先王托孤,不是闹着玩的!

       可战争一旦开始,就会不停的死人,而人皇之气也会因此疯狂消耗。

       叶归倒是不在乎人皇之气,他在乎的是基建和科技发展。

       他的想法是能拖多久就拖多久,一直拖到把百姓从农业中解放出来,直接跨入工业时代!

       不过现在看来,事态的发展似乎并不会遵从叶归的意志。

       心念及此,叶归再次暗叹了一声。

       逼反黄飞虎的目的果然不仅仅是逼反一个宠臣那么简单。

       而是直接挑起朝歌与西岐的战争!

       他无奈的点了点头道:“太师可有具体的讨伐计划?”

       这样问,难道是同意了?

       群臣忍不住面面相觑,既有担忧也有解脱,更多的是兴奋。

       大乱将至,大王也离死不远了!

       闻仲稍一思索,建议道::“可先派晁田、晁雷率一支军队前往西岐,打探虚实。”

       “若西伯侯肯交出黄飞虎等人,则此时作罢,若不肯,便踏平西岐!”

       这话实在是霸气。

       叶归点点头:“就由太师全权负责此事吧,至于兵马,可从东南北三伯侯处征调。”

       此话一出,一名大臣出列道:“启禀大王,最近东伯侯与南伯侯都得了一场大病。”

       “若想从这二人处调兵,只怕困难重重。”

       叶归冷笑:“得病又不是造反,若他们不肯出兵,就不必讨伐西岐了,先伐他们!”

       闻仲附和:“大王放心,征兵一时可交由老臣处理!”

       叶归笑道:“满朝文武,有用之人唯太师一人而已。”

       闻仲受宠若惊:“大王谬赞……”

       却在此时,侍卫急报:“大王,不好啦,有东夷的兵马一路冲来,已到朝歌东城之外一百三十里处!”

       叶归轻笑,东夷各部勾结东伯侯府的事情他早就打探到了。

       就见他不动声色的道:“让殷郊抽调两个水泥厂组成两路急行军,一路正面一路绕后,去!”

       侍卫得令,急忙告退。

       闻仲来了兴趣:“大王还有闲置的兵马?”

       叶归急忙胡扯:“都是些普通劳力,对付远道而来的东夷人可能还凑合,不过要想对付西岐的精兵强将就很难了。”

       闻仲不疑有他:“既如此,微臣暂且告退,先去北伯侯府调兵!”

       “去吧去吧。”

       ……

       朝歌以东,全长一百多里的水泥路已经竣工,因此现在正在修的是沿路附近的河渠。

       殷郊得到父王的命令后,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他直接抽调了城东两个水泥分厂的大部分劳力,只留下副厂长和少许劳力维持生产。

       至于正厂长和大部分劳力,则迅速穿盔戴甲。

       一支兵马准备好战车严阵以待,一支兵马则乘快艇沿河道迅速绕后伏击。

       很快,三千东夷轻骑在东伯侯之子姜文焕的好吃好喝伺候下,一路跨过硝河,接着看到了一道奇景。

       一条银灰色的道路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着奇异的光芒……

       三千东夷轻骑踏上了水泥路,没走多远就看到一辆辆奇怪的车子在正前方排成了数排。

       未待三千东夷轻骑先采取动作,手推战车便已经发动。

       战车不大,在两个人的推动下,在光滑的路面上急行。

       铜制的刀片飞旋,一个照面便切得东夷轻骑人仰马翻!

       有反应快的东夷轻骑兵张弓搭箭疾射,可惜战车有围护,将推车的士兵给牢牢防护住。

       张弓搭箭的东夷兵傻了眼,这尼玛简直就是个刺猬呀!

       蓦地,一名东夷将领大喝道:“这条路邪门,不要再走了,马上跑到右边的耕地里去!”

       却在此时,耕地旁的树林里突然冒出无数士兵,手持长矛或盾牌,两两一组专攻骑兵!

       至于为什么不向左,因为左边是条河。

       同一时间,有战车被杀死的马匹绊住,无法继续推行。

       可就在东夷骑兵见状大喜的时候,战车突然掀开顶盖,接着弩箭激射,发出呜呜怪声!

       刹那间,东夷骑兵倒下一片。

       右有伏兵、左有河流……

       东夷骑兵发现自己似乎掉进了一个陷阱,若想继续前行,就只能顺着水泥地强行进攻。

       可再往前,还有好多战车在等着!

       东夷将领意识到了不妥:“撤,我们被埋伏了,快撤!”

       说也好笑,这些东夷骑兵一旦开始后撤,速度优势就立即显现出来了。

       不过他们才刚后撤了不到十里,就见硝河岸边已经有数不清的士兵拦在了桥上。

       紧接着,源源不断的伏兵从河里冒出来。

       更恐怖的是,这些士兵两两一组抬着个巨大的方形盒子,直接射出强劲的弩箭。

       一轮齐射,再次倒下一片东夷骑兵……

       很快,又有震天的马蹄声从西边方向杀来,是此前埋伏在水泥路上的兵马来了!

       哗啦;

       面对数倍于己的兵马,开始有东夷骑兵丢盔卸甲,跳下马匹投降。

       接着,投降就像会传染一样。

       时间不大,三千兵马或投降或被杀,尽数解决,一个都没能逃掉!

       有东夷将领虽然被俘,但很不服气:“是东伯侯府出卖了我们,你们怎么可能知道我们会来?”

       押送他的士兵讥笑道:“大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由群臣和诸侯垄断信息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

       在闻仲的安排下,晁田和晁雷带兵来到了西岐,接着在城外扎营。

       晁雷出去叫阵,南宫适出战。

       说实话,南宫适早就按耐不住想要建功立业了!

       晁雷被他擒住,直接押回城。

       晁雷既觉得丢人,又觉得愤怒:“我是大王派来的,你们敢抓我?”

       姜子牙等人很快来见俘虏,晁雷自持身份不肯屈服。

       却不料,姜子牙竟然直接命人将晁雷给拉出去斩首!

       一旁的黄飞虎见状,眼皮子忍不住乱跳。

       对于西岐想要造反的事情,以前也只是猜测,不过现在可以确定了!

       心念及此,黄飞虎急忙求情:“姜先生,我可劝降晁雷!”

       姜子牙点头:“去吧。”

       黄飞虎急忙冲出去拦住即将行刑的刽子手,接着对晁雷说道:“大王无道,东南西北四大诸侯皆已有了造反之心!”

       “而且我最近在西岐仔细观察,发现西伯侯姬发大方得很。”

       “可反观大王,新立的大公爵位每年俸禄也才五千多斤粮食,连十个家仆都养不起!”

       “你现在就归降,等到西伯侯一声令下,八百诸侯齐反,天下瞬间尽归西伯侯之手。”

       “等到灭了殷商,你我皆可封侯,到时候受赐万亩良田,岂不是天天都过土豪生活?”

       晁雷闻言,深以为然。

       大王新定的薪资确实太少了,少的可怜!

       于是他果断投降,接着又去见了晁田,想要劝对方跟着一起投降。

       等到晁雷见了晁田,把归降西伯侯的事情一说,晁田被吓了一跳。

       他怒骂说:“兄弟你糊涂呀,我们的父母妻子都还在朝歌,你我归降西岐,将置他们于何地?”

       晁雷似乎脑子不太好,有些傻眼了:“那现在该怎么办?”

       晁田咬牙道:“那姜子牙不是很聪明吗?你现在去问他!”

       于是晁雷重新见了姜子牙:“我与晁田二人的父母妻子都在朝歌,我们归降,父母会受牵累而死,请先生支招!”

       姜子牙微微一笑:“你可假装求援,趁机将家人带出朝歌,我会中途派人接应你的……”

       姜子牙说了好一会,晁雷仔细记下。

       接着晁雷昼夜赶路,回到了朝歌,直奔太师府见了闻仲。

       闻仲看到晁雷突然出现,非常困惑:“大军出发,你为领军大将,怎么可以擅自离开?”

       晁雷胡扯道:“我与晁田二人与西岐交战,不相上下,只能打消耗战。”

       “可是汜水关的韩荣不肯给我们供应粮草,致使持久战半途而废,我是来请求支援的。”

       闻仲恍然,不疑有他:“你去点三千人马与相应粮草,先行出发,后续支援马上就到!”

       晁雷领命,手持太师令旗点齐人马粮草,又暗中携带家眷,迅速离开朝歌并去了西岐。

       同一时间。

       乾元山金光洞的太乙真人正在闭目打坐,忽心血来潮。

       他掐指一算,接着叫来哪吒:“速去西岐,前往辅佐你的师叔姜子牙。”

       哪吒疑惑道:“西岐?师叔?”

       太乙真人点头:“西岐是大王的敌人,你师叔姜子牙则奉命消灭殷商。”

       哪吒一听西岐是大王的敌人,顿时兴奋起来,立即脚踩风火轮赶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