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况、马员二人沉吟了一会儿,点了点头,赞成了耿况的策略。

       他们不会因为马援是他们的兄弟,就偏向马援。

       冯异在思量了好一会儿后,开口道:“我赞成兵分两路。”

       马援一脸意外的看向冯异。

       冯异向来稳健,按理说他应该赞成耿况那种保守的策略,怎么突然变风格了?

       冯异感受到了马援的目光,平静的道:“我们确实不该为自己招惹更多的敌人。但我相信兵分两路的话,我们依然能够取胜。”

       耿况皱起眉头道:“若是有一路战败,公孙述和刘歆肯定会趁机出手。”

       冯英郑重的点了点头,道:“只对付绿林和赤眉的话,我们倒是不怕。可若是公孙述和刘歆也出手的话,我们手里的兵马就不一定能够应对了。”

       马况不咸不淡的道:“若是能想办法牵制住公孙述和刘歆的话,我们倒是可以尝试兵分两路。”

       马员看了看众人,正色道:“最好还是不要冒险。能十拿九稳的击溃绿林,就先击溃绿林。樊崇、公孙述、刘歆可以随后再征讨。

       我们有的是时间,没必要去涉险。”

       说完这话,马员看向了一直沉默不语的鱼禾。

       具体采纳那个策略,还是鱼禾说了算。

       冯英等人见此,目光也落在了鱼禾身上。

       鱼禾感受到了众人的目光,坦言道:“我最早的想法是兵分三路,分别从灵关道、襄阳、金陵三地出兵。

       分别征讨公孙述、王匡、刘伯升、樊崇。

       待到了拿下了公孙述四人以后,三方汇聚于京畿重地,直取常安城。”

       冯英等人听到这话,一脸愕然。

       他们原以为马援的兵分两路就已经够不稳妥了。

       没想到鱼禾的想法更不稳妥。

       十数万兵马,兵分三路,每一路就三四万兵马。

       三四万兵马,对上了兵力皆在十数万以上的敌人,很难言胜。

       虽说鱼禾麾下的兵马皆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公孙述等人麾下的兵马仅仅只是做到了没有老弱妇孺,双方之间有明显的实力差距。

       但人家在人数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人家要是避开正面决战,打消耗战的话,鱼禾也讨不到好。

       “主公,兵分三路万万不可!”

       冯英急忙出声劝解。

       耿况等人也跟着纷纷出声。

       鱼禾笑着摆了摆手,道:“以前或许不行,但是现在就未必了。你们难道忘了,公孙述、刘伯升、王匡等人的兵马,如今都在京畿重地?

       我们突然兴兵,刘伯升和王匡或许能及时率军回援,但是公孙述却很难及时率军回援。”

       马援双眼一亮,“若是能派人毁了蜀道,公孙述一时半刻很难返回蜀中,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我们拿下蜀中?”

       鱼禾笑着点点头。

       冯英等人一脸愕然。

       还可以这样?

       冯异冷不丁的道:“樊崇如今率人潜藏在常安城附近,准备伺机从刘歆等人口中分一杯羹。我们若是在樊崇出手袭击刘歆等人的时候,兵进徐州,樊崇一时半刻也很难回援。”

       马援点着头道:“所以兵分三路,也未尝不可。只是如此一来,他们很有可能暂时放下仇怨,一起征讨我们。”

       冯异缓缓的道:“只要我们速度够快,赶在他们彻底结盟之前,逼近京畿重地。我们就能学他们对付王莽的办法,从三个方向合围他们,将他们逼的龟缩在常安城内。”

       鱼禾笑着点了点头,他就是这么想的。

       冯英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齐齐皱起了眉头。

       他们觉得这个策略实在是太冒险了。

       先不说派去蜀地的人能不能及时毁了蜀道,光是兵分三路所产生的漫长的补给线,就够他们喝一壶了。

       鱼禾必须征召超过兵马数量三倍以上的民夫,才能让三条补给线运行起来。

       而民夫们在押运粮草的情况下,也需要耗费数量庞大的粮草。

       也就是说,十数万兵马在外征战,需要提供四十多万人的粮草。

       这中间的消耗就大了。

       更别提军备方面的补给。

       而且补给线拉的那么长,很容易会成为敌人对付他们的弱点,被敌人重点照顾。

       此前王寻、王邑征讨凉州,隈嚣就是通过重点照顾他们的补给线,给了他们沉痛的一击。

       前汉征讨匈奴,之所以那么费劲,不是因为匈奴太强,而是因为补给线太长。

       每一次征讨匈奴,花费在补给线上的钱财,远比将士们在前线的吃穿用度要高十数倍,甚至更多。

       汉武帝也是将文景两位皇帝留下的家底折腾了个七七八八,才完成了征讨匈奴的壮举。

       冯英等人觉得鱼禾大概没有汉武帝那么深厚的家底,将补给线拉的太长的话,不仅容易被敌人针对,而且还容易将现在刚刚恢复吏治没多久的江水以南给吃垮。

       一旦北征受挫,没个三年五载,很难恢复元气。

       三年五载,足够江北诞生出一个一统江北的王了。

       到时候鱼禾很有可能会失去问鼎天下的机会。

       “臣觉得兵分三路,风险太大。臣不赞成!”

       冯英果断否决了兵分三路的策略。

       耿况等人也纷纷点头。

       他们更喜欢稳中求胜。

       鱼禾沉吟了一下,笑着道:“你们说怪不怪。人穷的时候,什么事情都敢做,富了以后,反倒瞻前顾后起来了。

       我只有一个益州郡的时候,我就敢拉着庄顷和亡承,兴十数万兵,去对付交州的邓让,甚至还顺势攻进了荆州,拿下了荆州四郡。

       如今我坐拥半壁江山,兴十数万兵,反倒是多了许多顾虑。”

       冯英沉默了片刻,道:“人一无所有的时候,除了拼命,没有第二条路走。人富有了以后,可以稳中求胜,就没必要再涉险。”

       耿况等人深以为然的点头。

       鱼禾有心说服冯英等人。

       但是见冯英等人坚持己见,就没有再多说什么。

       “即使如此,那就先定下取南郡、南阳郡、江夏郡三地的策略吧。其他的看常安城的局势再议,诸位以为如何?”

       鱼禾笑着问。

       冯英等人见鱼禾似乎没有放弃兵分三路的意思,有心再劝,却听马援突然道:“若是刘歆、公孙述、刘伯升、王匡、樊崇等人在常安城杀的你死我活,陷入到了僵局。

       蜀中、徐州、南阳等地,都会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

       我们若是不伺机出兵,反倒是浪费了天赐良机。”

       冯异点着头道:“不错,刘歆等人现在集中兵力在征讨常安城,他们治下各地留下的兵马数量并不多。

       若是他们陷入了僵局,我们还不出兵取他们各自占据的疆域,那就是浪费。”

       马员思量了一下,点了点头,道:“常安城的局势真要是发展到了马援说的地步,倒是可以考虑兵分三路。”

       开玩笑,刘歆等人要是在常安城陷入死战,鱼禾要是不趁机去偷家,那就可以洗洗睡了,别争天下了。

       虽说马员跟冯英等人的想法一样,希望鱼禾稳中求胜。

       但敌人若是不争气,那也没必要客气。

       马况也跟着附和道:“这一点我赞成。”

       冯英和耿况思量了一下,也跟着点了点头。

       真要是到了那种地步,那确实可以兵分三路。

       鱼禾见此,“那此事就暂且这么定下?”

       冯英等人齐齐躬身应允了一声。

       鱼禾刚准备宣布散会,就听马况突然道:“北征的策略我们倒是商量出来了,可是出兵的名目呢?”

       冯英等人一脸愕然。

       对啊。

       出兵的名目还没有定下。

       大军出征,向来讲究名正言顺。

       刘歆等人兵进常安城,打的就是复汉的旗号。

       他们挥兵北上,也得有个名目才行。

       一个能取信百姓,能让百姓任何的名目。

       耿况考虑了一会儿,道:“主公是陛下封的周王,如今陛下遭人围攻,主公打着勤王的名目北上,如何?”

       冯英等人齐齐看向鱼禾,没有说话。

       名目这东西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打着什么旗号,就要履行什么职责。

       就像是刘歆等人打着复汉的旗号,那他们拿下了常安城以后,就得复立汉室,拥立汉室后裔做天子。

       鱼禾若是打着勤王的名目北上,拿下了常安城以后,就得拥立新室后裔做天子。

       哪怕是今天让新室后裔上台,明天让新室后裔禅让都行。

       但绝对不能在拿下了常安城以后,就自称天子。

       不然就容易留下话柄,留下污点。

       虽说这话柄和污点不足以影响鱼禾雄踞天下,但会影响鱼禾的威信,以及史书上的评价。

       严重一点的话,还会有人以此为借口造反。

       比如历史上的大宋王朝,就是因为得位不正,引得有心人频频以此为借口,鼓动百姓造反,使得有宋一朝,百姓造反的次数多达四百多次。

       冯英等人看着鱼禾,就是想知道鱼禾想不想打着勤王的名号北上。

       “勤王……就不必了吧?”

       鱼禾干巴巴的道。

       王莽的名声又不好,在位期间将百姓折腾的死去活来,打着帮助王莽的名号北上,百姓们会支持才怪。

       兴许会因为恐惧王莽的种种‘恶政’,反过来跟鱼禾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