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佗又上书始皇帝,要求迁移中原百姓移居越地,促进汉越同化。

       始皇帝驾崩以后,二世登基,天下大乱。

       又逢岭南军事首脑任嚣病重,任嚣派人奏请朝廷,另派新人驻守岭南。

       奈何大秦内乱四起,无暇顾及岭南。

       任嚣临危之际,不得不将岭南托付给赵佗。

       赵佗在任嚣亡故以后,固守岭南五岭四关,防止乱军乱了岭南。

       大秦灭亡后,赵佗在当地汉越两族百姓拥护下,在番禺建都,开千里南越国,号南越武王。

       西南建立以后,刘邦遣大夫陆贾为使,出使南越。

       赵佗在陆贾劝说下,收下了刘邦赐的南越王印,臣服西汉,成为西汉藩属。

       南越向西汉朝贡,西汉也给南越派遣了不少技术性人才,促进南越发展,并且互相通市,互通有无。

       吕后临朝以后,跟赵佗交恶。

       吕后派兵伐越,赵佗担心南越被吞并,便脱离西汉,自封为南越武帝。

       他通过贿赂的方式,使得闽越、西瓯和骆越都纷纷归属南越。

       南越的疆土一时间达到顶峰。

       文帝景帝时期,在西汉使臣劝说下,赵佗再次臣服西汉。

       武帝登基不久,赵佗去世。

       后南越国历经四任越王,最后被西汉所灭。

       如今的南越国是昔日南越国的残部所建,并没有什么太突出的地方,加上跟益州郡中间还横着一个哀牢国。

       所以亡承和庄顷并没有太关注过南越国。

       也不知道,即便赵佗改变了南越等地女尊男卑的情况,却依然没有改变南越等地百姓的习性。

       亡承和庄顷分不清鱼禾话里的真假。

       鱼禾笑着道:“征讨南越、哀牢,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行。两位若是不信,大可以派人去南越国查探一番。

       甚至可以让人留在南越国,试着耕种一番,看看我所言是真是假。

       我们跟哀牢国交好,你们从哀牢国借道到南越,哀牢王应该不会说什么。

       你们也可以派人从日南郡进入南越国。

       今日我刚卖了占英一个人情,占英应该不会阻止我们的人入南越。”

       亡承和庄顷沉吟着点点头。

       此事干系到他们两家以后的家业和发展,由不得他们不慎重。

       若是南越国真的如同鱼禾所言,确实是一块宝地,那他们可以提早做一些谋划。

       等到打下南越国的时候,他们可以立马派人去开荒种粮,尽快让宝地有所产出。

       至于鱼禾说的哀牢国多金银铜矿,他们倒是不怀疑。

       金银铜矿,不仅哀牢国有,他们各自的领地内也有。

       只不过他们开采能力有限,仅仅只能开采一些露天的矿脉和埋藏的不深的矿脉。

       “那我就先告辞了。”

       亡承起身,略微一礼,准备离开。

       庄顷也跟着起身告辞。

       鱼禾笑问道:“你们远来是客,我还没好好招待你们一番呢。怎么就急着要走?”

       庄顷没好气的笑道:“要是有人告诉你,某处有一块你能得到的宝地,你会坐的住?”

       鱼禾爽朗的一笑,“那倒也是。”

       亡承笑着道:“我们三家是同盟,又一起在西南讨生活,以后相处的日子还长着呢。不差那一两顿的美食。”

       鱼禾笑着点头。

       庄顷和亡承再次一礼后,匆匆退出了正堂。

       出了太守府,他们就立马招呼随从,让随从们立刻回去,准备两路人手,一明一暗,赶往南越。

       鱼禾没有送他们,但是他们的条件,鱼禾记住了。

       此番跟廉丹一战,获利巨大。

       鱼禾要是一口气全消化了,实力能成倍数增长。

       鱼禾不太愿意在这种勇猛进取的时候,分化自己的力量,去壮大别人。

       庄顷和亡承也没有死盯着此次的获利不放,反而主动提出了解决的法子。

       两个人是在为自己的后辈寻求后路,也是在向鱼禾送人情。

       两个人的情谊,鱼禾记下了。

       三家的同盟,以后也会因为两个人的选择,变得更牢靠。

       这对三家而言,都是一桩好事。

       跟亡承、庄顷商量好了利益的分配以后,鱼禾开始整合起了手里先有的资源。

       地盘变大了,兵马必须再次扩张。

       各地选官派官,招募人才,也必须加紧进行。

       秋耕的事情也必须尽快的督促地方落实。

       律高三县收回来以后,也得尽快消化。

       鱼禾要做的事情很多。

       手下的兵马,除了现有的左右虎贲军外,西山、南山、北山、东山四军,除了阴识和马援手下的两军外,剩下的两军还在草创阶段。

       两军的主将、副将人选还没有敲定。

       所以只能暂时遴选兵马,让手底下的人先操练着。

       各城的县卒、城卫军,此前被抽调到战场上,如今也被征召为正卒,也得重新遴选。

       益州郡、越巂郡的情况特殊,所以县卒可以少一些,但是城卫军必须充足。

       犍为郡,以及半个巴郡的县卒可以多一些,城卫军可以少一些。

       具体就取决于各城周边山林里的蛮夷数量,以及蛮夷会反叛的几率。

       这一方面,鱼禾只需要给出一个大概,剩下的马援和阴识会帮他补全。

       秋耕方面,各地的官员比他还急,他只需要下令督促一下,也不需要太关心。

       虽然有冯英帮他处理这方面的政务,但是在选官派官的时候,他还是得仔细把把关。

       看惯了基层官员压榨百姓的样子,鱼禾必须遴选出干吏廉臣,去帮他治理地方。

       可惜他手里能用的人手太少,选来选去,也没有太多人用。

       只能在矮子里面拔将军。

       除此之外,锻造作坊还得进一步扩大,匠人还得大肆招募。

       亡承和庄顷要的一万两千套铁甲,得尽快交付。

       他手下各军的盔甲也得尽快配备上。

       还好从廉丹手里缴获了不少兵甲,融了以后也能重塑。

       所以鱼禾不用费心再让人去扩大几处铁矿的矿口。

       秋耕临近的时候。

       忙活了大半个月的鱼禾,准备去益州郡各地巡视一番。

       只是还没等到他出发。

       他任命的益州郡丞成禄,益州郡都尉张武,就出现在了太守府。

       张武比以前更加稳重成熟,虽然少了一条胳膊,但是身上的锐气一点儿也没有消减,反而变得更胜。

       至于成禄,鱼禾虽然是第二次见,但是了解的不多。

       鱼禾请二人坐下,吩咐人上了果汁,感叹道:“大半个月了,你们才到?”

       成禄和张武脸色皆是一苦。

       成禄哭笑不得的道:“回主公,并不是属下故意拖延,属下路经犍为郡的时候,被冯先生扣留了数日,帮着冯先生处理了不少政务。”

       鱼禾缺人用,他手底下的人也缺。

       冯英如今统管三郡半的民政,但却是个光杆司令。

       马援在收服犍为郡的时候,倒是收拢了不少官员。

       但大多是穷凶极恶之辈。

       挑挑拣拣,也仅有一小部分人可用。

       冯英为了快速的稳定犍为郡,让犍为郡的百姓们恢复农耕,几乎将他们全部派遣到了各地,充任了主官。

       所以他身边一个人也没有。

       面对庞大的民政,冯英一个人处理起来真的是费劲。

       成禄路径汉阳,自然要被冯英抓着先用一会儿。

       若不是马援需要坐镇江州县江边,盯着巴郡的战事,防着公孙述,估计冯英连马援都想抓来用一用。

       别看马援是一位马上将军,在处理民政方面,丝毫不输给那些犍为郡的官员。

       马援在收服犍为郡的时候,冯英可不在,鱼禾也没有赶往汉阳,更没有给马援派遣什么官员。

       但马援还是快速的将犍为郡平定了,并且稳住了犍为郡上下,没有让犍为郡产生任何动乱。

       不仅是马援,阴识在民政方面也有一定的才能。

       在科举完善之前,官员虽然也分文武,也有主攻的方向。

       但是文官也能治军,武官亦能安民。

       大部分的封疆大吏,上马能治军,下马能安民。

       在汉新两朝,除了一部分中枢大佬外,文武几乎不分家。

       文臣入了军武,也能率军杀敌。

       武臣坐镇地方,也能调理民政。

       被演绎描述成莽汉的张飞,在正史上,那也是一位文武兼备的人物,既能打仗,也能调理民政。

       阴识和马援身为这个时代的佼佼者,在民政和军武上,都有不俗的造诣。

       冯英虽说没有将马援召到犍为郡听用,但也将半个巴郡的民政暂时交给了马援统管。

       反正现在益州郡以北的两个郡,只要是个人,只要能用,冯英都会逮住狠狠的攥两把。

       成禄被冯英逮住用了几天,耽误了到滇池报道的时间,也不怨他。

       张武施礼道:“如今四海镖行已经开遍了诸郡,需要交代的事情繁多。四海镖行乃是主公最看重的地方,卑职自然要花费一些时间,跟漕中叔交代清楚。”

       好吧。

       两个人都有迟到的理由,而且都是为了公事,鱼禾也不好埋怨他们。

       “既然都是为了公事繁忙,那晚到一会儿,也是情有可原。以后益州郡的军民,就全交给你们两个人了。

       以后我希望你们两个人携手共进,为我经营好益州郡。”

       ……

       ……

       【ps:章节数字标注错了,勿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