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说不容易,都是给曹熄面子了。

       曹熄的水平,别说拿奖了,就是想入围都难。

       殊不知。

       曹熄对自己能够拿奖,是抱着十拿九稳的自信心的。

       他拍摄的剧本,可是黎妙然带来的。

       不得不说,黎妙然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她拿出来的剧本,故事精彩,内容饱满,节奏紧凑。

       最妙的是,人设完美贴合了她的自身形象。

       虽说黎妙然没有说,这剧本是特意为她量身打造的,但曹熄还是看出来了。

       一想到黎妙然能拿着这么好的剧本来找自己,曹熄就忍不住得意起来。

       说不准,他曹熄有生之年也能拿下一个国际大奖。

       就算拿不到导演奖,从他手下能出一个国际影后,他也是很满足的。

       这么想着。

       他就忍不住得意起来,对着黎妙然的态度,真是客客气气的就差把她供起来了。

       黎妙然对他这样殷勤的态度,接受的很是坦然。

       如果不是她拿来的剧本,凭曹熄的能力,想拍出一部好作品是很难的。

       不过现在……

       她相信,自己一定能抢在季闻歌之前,成为影后!

       想到季闻歌到时候不仅只能仰望自己,还得背负骂名,她就忍不住期待起来。

       到那个时候,她就可以用高高在上的态度,去对季闻歌进行施舍了。

       光是想想,就让她忍不住的热血沸腾。

       ……

       两个月时间很快过去。

       季闻歌成功杀青。

       《那年秋末》进入紧锣密鼓的制作周期。

       离开剧组之前,季闻歌向导演打听了黎妙然剧组的情况,得到的消息是,那边还在收尾阶段。

       季闻歌算了一下时间。

       《与你相遇在金色秋天》剧组开拍的时间,和进入收尾的时间,和《那年秋末》几乎相差无几。

       季闻歌甚至有些怀疑,曹熄是不是抄袭了《那年秋末》的节奏。

       转念一想,应该不会发生这种事情。

       毕竟……

       导演并没有把完整的剧本放出去。

       当然了,这只是季闻歌自以为的。

       她是凭自己的本事试镜进入剧组的。

       黎妙然则是导演之前一眼看中的,因为觉得黎妙然的外形十分贴合人设,他早在之前就把剧本给黎妙然看过了。

       只不过……

       导演也没想到,黎妙然会对看过的剧本动什么手脚。

       也就是因为没有料到黎妙然会做那种没品的事情,他也就没什么防备。

       这次最终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季闻歌出演的《那年秋末》,比黎妙然出演的《与你相遇在金色秋天》拍摄的时间更早,杀青的也更早。

       但,《与你相遇在金色秋天》上映的时间,却排在了《那年秋末》之前。

       原因就在于,《与你相遇在金色秋天》是一边拍摄,一边剪辑的。

       这是曹熄管用的手段了。

       别的剧组拍摄的时候,是按照某些规律,将场景打散了拍的。

       曹熄则是按照剧情走向,原原本本的按照场景拍摄。

       这样一来……

       他完全可以在拍摄的同时,将成品剪辑出来。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那年秋末》这个正品,反倒是成了后来者。

       大家的潜意识会觉得,既然是正品,就应该先一步发行。

       就好比一部小说。

       一个是新书发布了十万字。

       另一个则是发布了五十万字。

       要说两本书之间有抄袭关系,大家第一反应会是十万字的抄袭。

       《与你相遇在金色秋天》就是钻了这个漏洞。

       曹熄提前一步剪辑出了成片,提前一步将自己的片子提交申请。

       《那年秋末》就很被动了。

       要知道,曹熄导演那头,片子拍完之后,花了三天时间就把剪辑配音等等都搞定了。

       然后就没耽搁,直接定档上映。

       这个时候,《那年秋末》还在紧锣密鼓的安排剪辑。

       哪怕这边在怎么压缩时间,还是不能和曹熄那头比。

       这也就造成了……

       导演将片子投递上去,想要冲击奖项的时候,被对方以“抄袭”为由,打了回来。

       导演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

       “剧本是我亲自打磨出来的,绝对不可能抄袭!”

       也是他和北极星国际电影节那边的评委有点交情,对方才和他多说了两句。

       得知自己的作品被判定为抄袭,和抄袭的对象是曹熄之后,导演坐不住了。

       季闻歌之前就有不好的预感,一直关注着这件事情。

       几乎在导演被退片的时候,她就收到了消息。

       同时,他网上关于《与你相遇在金色秋天》的内容也完全公开,然后……

       季闻歌就看到了,和她拍摄的《那年秋末》几乎一模一样的剧情。

       不用说也知道是怎么回事。

       导演之前是没想过黎妙然会那么没品。

       现在看到了成品,他还有什么不知道的。

       当即冷笑连连,“是我低估了人性的低劣程度!”

       他之前是真的看好黎妙然,否则也不会在黎妙然进组之前,就把剧本给了她。

       之所以这样做,也是有给她开后门的意思。

       提前看过剧本,和两眼一抹黑的人比起来,优势非常明显。

       那天如果不是黎妙然迟到,季闻歌表现又太过亮眼,导演也不会考虑将角色换成季闻歌。

       虽说因为换了角色,导致自己的作品被判定成了抄袭。

       可导演却并不后悔。

       他宁愿自己花钱买个教训,也不愿意和黎妙然那种卑劣小人相处,谁知道她会不会做出什么更加过分的事情!

       季闻歌能理解导演的想法。

       她也知道,导演所谓的“花钱买教训”并不是很心甘情愿。

       毕竟,这种事情真的就没有丝毫的好处。

       导演这样说,也只是自我安慰罢了。

       季闻歌可不想陪着导演苦中作乐,当即问道:“导演,你有没有证据能证明,这个故事是由你创造出来的?”

       导演说:“我手头上只有自己的一些初稿,还有手写的剧本……”

       说着,他忍不住又是一番懊悔,“出于信任,我之前给黎妙然的剧本,不是电子版的……”

       如果是电子版的,至少还能留下一个证据,证明《那年秋末》剧组的剧本,是在黎妙然进入《与你相遇在金色秋天》剧组之前,就给了她的。

       事情已经发生,导演在怎么懊恼都无济于事。

       就在这时,网上出现了质疑《那年秋末》涉嫌抄袭的声音。